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留守武汉:雷神山的上海护士打完点滴进“红区”

3月20日,在雷神山医院感染二科重症医学二病区的护士站,袁维方在进入病区工作前输液控制阑尾炎病情。3月20日,在雷神山医院感染二科重症医学二病区,袁维方身着三级防护标准的正压通气面罩,推着B超机准备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做B超。

fileImg

4月1日,袁维方为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做B超,评估其气管情况,为气管切开术做准备。随后,医护人员为该患者实施了气管切开术治疗。

袁维方是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武汉,但由于当时其工作的科室仍有20名重症患者,暂时没能成行。待这些病人安顿好后,袁维方第二次报名,作为上海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之一,于2月19日抵达武汉,担任雷神山医院感染二科重症医学二病区重症医学护理小组组长。

春节前,袁维方在上海犯了阑尾炎,当时打了一周抗生素,准备春节后做手术。后来因为疫情发展迅速工作繁忙,只能先继续注射抗生素稳定病情。

袁维方所在的病区,并不是所有的护士都来自重症医学科,目前全病区123名护理人员中只有不到20名专业ICU护士。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要对来自其它科室的护士进行指导。

“我们工作的压力更多来自于内心的责任感,面临这种重大疫情,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患者能够平平安安出院。如果每天都能有患者病情转好,从这里转到其他普通科室,我们就很开心,哪怕累一点。”袁维方说。

3月20日,在雷神山医院感染二科重症医学二病区的护士站,袁维方在进入病区工作前输液控制阑尾炎病情,他在为自己配药。

3月20日,在雷神山医院感染二科重症医学二病区的护士站,袁维方在进入病区工作前输液控制阑尾炎病情。

4月1日,袁维方(中)更换防护装备,准备进入病区工作。

4月1日,袁维方(右)与从C4病区转来不久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士周敏(中)交流重症病人的护理经验。周敏之前缺少ICU工作经验,袁维方当天特别安排与她搭档照顾病人,方便对其进行指导。

3月20日,在雷神山医院感染二科重症医学二病区,袁维方身着三级防护标准的正压通气面罩,推着B超机准备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做B超。

4月1日,袁维方下班后连喝两瓶水,防护装备在其脸上留下的压痕还清晰可见。穿着防护装备在病房工作,连续数个小时都无法喝水,对医护人员的体力和耐力都是较大考验。

4月1日上午,在驻地酒店输完液后,袁维方整理、统计病区护士的工作情况,并为下午进病区工作做准备。

4月1日傍晚,袁维方(前)坐着摆渡车从雷神山医院返回驻地酒店,疲倦的他靠在椅子上打盹。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抗疫故事:深圳3记者接力十几小时记录新冠肺炎患者手术    下一篇 驻村书记和他的“攻坚”战友:扶贫路上结伴同行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