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作家用日记记录重庆抗疫生活 --打探《凯哥日记》背后的故事
四月七日,重庆石桥铺,凯和妻子用手机记录下他在重庆“抗疫”的每一天。
“加拿大一家科技初创公司设计了一种呼吸器……可以生产100万个……”4月1日晚,重庆外国语学校教工宿舍内,该校外籍教师乔纳·凯·伍德打开电脑,继续写日记。
除了外籍教师这一身份,凯还在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兼职担任英文编辑,同时也是一名作家。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每天都会用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重庆的居家隔离生活和重庆市民为抗击疫情所做的种种努力。如今,这些日记即将结集成书《凯哥日记》(中文版书名)面向全球出版发行。
凯为何想到用日记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抗疫生活?4月7日,重庆日报记者听凯讲述了日记背后的故事。
写日记是一种责任
“回到家后,我做了一大份鹰嘴豆泥,这道菜非常辣,我放了很多大蒜去‘杀死’病毒,希望能起到预防作用……”1月20日的日记里,凯这样写道。
“那是我写的第一篇与疫情有关的日记。”4月7日下午,重庆外国语学校学术报告厅里,凯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录疫情期间发生的人和事是一种责任。
原来,本就有记日记习惯的他接到了重庆国际传播中心编辑的电话,希望他能以在渝外籍人士的视角,真实记录这段时间的所闻所见所思所虑,《凯哥日记》就这样诞生了。
凯说,自1月20日写下第一篇日记后,他每天8点起床,登录各大网站,收集疫情的相关信息。下午则走出家门,感受记录重庆市民为抗击疫情所做的种种努力,晚上打开电脑,把这些所见所闻写在日记之中。
兼具专业和可读性的日记
他的日记里既有自己在疫情期间的人生感悟,也收录了不少专业机构发布的消息。例如在1月25日的日记中,他写道:“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已前往武汉,来自中国各省市的医疗队和军队组织的医疗力量纷纷前往湖北。”
“选择摘录这些信息,是希望通过我的记录,把这些消息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减少他们的焦虑。”凯说。
除了这些消息摘录外,凯更多记录的是作为一位在重庆生活的外籍人士,如何在社区的帮助下居家隔离,以及重庆市民为抗击疫情所做出的努力。例如1月26日晚,凯在日记里写道:“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现在这一切都被取消了。”虽只有寥寥数语,却展现了重庆市民为抗击疫情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凯还在日记中详细地还原了疫情期间他如何取快递、如何“全副武装”地去超市、网上参加云火锅节等场景。“正因有了这些细节,让他的日记充满了专业性和可读性。”重庆国际传播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阅读这本日记,能让人感受到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全民防控的决心与信心。
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随着疫情的发展,凯的日记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据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从1月20日至今,凯的日记已先后在iChongqing(重庆国际传播中心下属英文网站)网站及Facebook账号上连载60多篇,吸引了大量海外用户关注,新世界出版社也决定将凯的60篇日记结集成书,并面向全球发行。“《凯哥日记》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真实记录了一名久居中国重庆的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国,是‘用外国人的话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尝试,相信该书的出版不仅会让更多外国人士了解中国人面对疫情时的‘全国一盘棋’思维和坚强乐观的精神,也能为全球抗疫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新世界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生活在中国,过去两个多月,我对中国人民为抗击疫情所作出的努力是有亲身感受和体验的。令凯高兴的是,通过他的日记,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到中国的抗疫经验。“两个月前,我曾在日记中反复强调大家应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开始的时候,很多外籍读者都觉得我小题大做,但事实证明,这些由中国专家总结的抗疫经验是相当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