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病毒赛跑的 “福尔摩斯”
“有4名乘客发热送往蛇口医院了,具体情况未明”。
1月26日下午3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收到了通知,连续上了7天班的黄燕飞医师和莫颖欣医师忘记了疲惫,继续马不停蹄的准备物资,取消了休假刚从外地赶回来的曾舒婷医师、李宝华医师、钟凌医师也在第一时间主动请求加入了战斗。这是一场和病毒的赛跑,必须抢在病毒肆虐前,撕开它的真面目,他们深谙此举意义重大。
流行病学调查,并不只是简单的问话。它需要详细了解每一例病患的信息,从发病前一个最长的潜伏期开始调查,每天的行程、走过的地方、接触的人群、登船后的活动轨迹、发病的表现、发病的时间、既往病史等,每一个细节都是捕捉的要点。要从患者提供的海量信息中,找寻蛛丝马迹,弄清病毒传染的源头和关联。流调人员更像福尔摩斯,敌人是肉眼看不见、双手摸不着的“隐形恶魔”。
抵达医院后,流调人员迅速分成两个小组,换上全套的二级防护装备,进入隔离区,跟主管医生了解具体情况,找到发热乘客调查可疑情况。当日天冷风大,隔离区域设置在医院的露天广场,4名发热乘客均是低龄幼童,由家长陪同,经历了邮轮抵岸后长时间的检疫,焦急与恐惧使家长的抵触情绪高涨,流调员耐心聆听对方诉求,理解对方的抵触心理,采用一种聊天的语气沟通,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关心对方,而不是生硬按照流调表格开展调查。
“现在孩子这种状况,作为家长肯定是担心的,我们给您做调查,也是为了更好研判您小孩的情况。”“小孩是何时开始感觉不舒服的?”“登船前乘坐过什么交通工具?有没有佩戴口罩?同行者有几人?”“登船后是否有与其他乘客接触?”……10分钟不到,
N95口罩带来的呼吸困难感觉逐渐明显,20分钟过去,护目镜已经布满了雾气,1个小时下来,虽然天气寒冷,穿戴防护服的流调员已经汗流浃背,忍着不适感,流调员仍在坚持事无巨细地记录患者的接触和暴露史,最终顺利完成了调查。流调结束后由负责消杀的同事为流调员及流调资料进行全面消毒。
“4名发热乘客,3名排除,1名可疑”,黄燕飞医师与叶俊医师对其中一名可疑患者进行讨论,会诊的还有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疾控中心以及蛇口人民医院的专家,最后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以及实验室结果,排除其新冠肺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