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胜利才是对家人最好的保护——记福建90后援鄂医生高磊
5天的“五一”假期,高磊有3天都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外科楼9区的胸外科住院病房忙碌着,查房、换药、拔管、拆线、开处方。这个每年接收大量肿瘤病人的住院区,曾经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而陷入半停滞状态,随着疫情缓解,这里又变得熙熙攘攘起来。
90后的高磊是这所医院的一名胸外科医师,也是该院第四批驰援武汉医疗队的队员之一。戴着浅蓝色医用口罩的他回忆起两个多月前驰援武汉的经历,“那时我们都戴着N95口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密不透风的,还有那个护目镜,眼睛上面都是红红的勒痕。”高磊摸着自己的额头,仿佛又回到了武汉战“疫”的岁月。
自疫情发生以来,高磊始终关注着疫情的动态。作为一名年轻的医务人员,他自知责无旁贷,随时准备奔赴战“疫”一线。
2月12日傍晚,高磊所在的医院发布驰援武汉的任务,他第一时间报名。午夜时分,驰援武汉的名单公布,高磊赫然在列,此时距离出发前往武汉只有8个小时了。“其实,我是知道我老婆在背后偷偷掉泪的。”得知高磊报名之后,妻子并没有怪他,只是在给他收拾行李时反复唠叨着“你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回来”。这一晚,小夫妻俩都没能入睡。高磊一直抱着自己10个月大的女儿,“我自己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了,我当然不想我女儿也跟我经历同样的不幸……”
尽管依依不舍,第二天一大早,高磊还是毅然随队前往武汉。集中培训之后,医疗队开始进驻武汉协和肿瘤中心,接管了在这里开设的危重症感染病区。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新的工作环境和节奏都让初来乍到的高磊感到不习惯。“我们都知道要防护,可对于这个病毒的认识很有限,只能小心翼翼地开展工作。”医疗队实行轮班制,医生需要通宵值班。日夜颠倒搅乱了高磊的生物钟,白天睡不着觉,晚上值班的时候特别难受,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加上连续的失眠使他缺氧并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第一次通宵8个小时值班结束之后,脱下防护服的他,喝了两大瓶水才缓过来。
同事建议他向队里申请休息,但高磊觉得这样会影响团队士气,也会连累到其他医生。“其实,那阵子觉得不适应的不只我一个人,大家都咬着牙不松劲,靠意志把困难克服过去。”他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应工作节奏的“碎片睡觉法”来克服失眠问题。
高磊所在的病区收治的全是危重症病人,这对于刚工作3年的高磊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82岁的王大爷入院时双肺已经是严重感染,并引发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救治难度非常大。高磊积极配合上级医生开展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纤支镜吸痰等高感染风险技术对王大爷进行抢救。尽管这些操作在日常工作里,高磊已经驾轻就熟,可是面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同样的操作却大大增加了医生被感染的风险。“作为医生,你别无选择,只能知难而上,把病人救回来。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高磊说。
在成功救治王大爷之后,高磊的信心更足了。“其实这个病也没那么可怕,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是可以战胜它,救更多的人的。”此后一个月,他参与完成了16例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
高磊的病人大多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有人照顾。为此,高磊经常协助病房清洁、送饭、帮病人送衣物等工作,还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危重症病房里有两位孤寡老人,没有亲人关心,对患新冠肺炎十分悲观,一直沉默寡言。高磊和同事们不仅把自己的生活物资带给老人,还时常陪他们一起拉家常。一位92岁的病人和他的妻子双双感染了新冠肺炎,被安排在两个病区,夫妻俩彼此挂念。高磊得知情况后,给这对病人夫妻拍摄了问候视频给对方看。
高磊先后在武汉协和肿瘤中心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两个重症感染病区坚守了48个日日夜夜,直至3月31日完成任务安全返回福州。当剃掉头发和消瘦10斤的高磊踏入家门时,将近1岁的女儿已经不认得他了。“她以前是跟我最好的,我每次回家,她都会从房间里爬出来。但是现在我躺在她身边,她就会大哭,可能她觉得家里来了一个陌生人。”高磊虽感遗憾,但并不觉得后悔,“因为只有远方的胜利才是对她们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