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柔软的心做坚定的事——记武汉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方玉蓉
方玉蓉的声音很柔软,很多接触过她的人说,“听方医生说话就像春风拂过心头”。熟悉她的人知道,这声音是长期面对孩子养成的温情,背后是一颗柔软的心。
“方主任,您可能要提前结束休假了!”1月19日,正在家休息的方玉蓉,接到了医院的电话,领导语气中带着歉意。疫情发生后,医院开辟隔离病房,急需一位经验丰富又有责任担当的医生牵头工作。
此时,作为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的方玉蓉刚结束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按照规定,她可以休一个月假。已经订好了春节期间和家人一起旅行的机票和酒店,一切安排妥当。
“没问题,我可以。”方玉蓉语气和悦地接下了任务。让她快速作出这个决定的,是那片心底的柔软。“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都是当父母的,这个时候,没什么好犹豫的。”
临时开辟新隔离病房,任务艰巨。在医院的支持下,方玉蓉和同事一起加班加点安装设备,组建团队,梳理流程,仅用两天时间就将新病区运转起来。
她带领的团队成员都是从各个科室临时抽调而来,一半医生是“90后”。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的人思想上有压力,也有的人因为春节无法回家探望病重的亲人而情绪低落。方玉蓉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些。她表示理解,“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表达和宣泄内心的不快可以扫除心灵垃圾。”为了让大家放下心理包袱,她坚持感控先行,组建团队后立即开展院感防护培训,不断给团队增加信心。
在业内,儿科常被称为“哑科”。因为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不会和医生交流,给诊疗过程带来不少难题。再加上对新冠肺炎一无所知,没有先例可循,更增加了治疗难度。方玉蓉要求大家,仔细诊察每一个孩子,多询问多观察患儿的精神食欲和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情况,对血液炎性指标和重要脏器功能指标进行全面监测,从蛛丝马迹中获取有效信息,积极对症治疗。
2岁的女童妞妞(化名)被送到武汉儿童医院就诊时,出现高热、咳嗽症状。方玉蓉仔细诊断后发现,妞妞不仅感染新冠病毒,还合并了流感病毒、支原体感染等其他病原感染。方玉蓉和同事商讨治疗方案,持续给予妞妞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但妞妞的体温下降不理想,精神也不太好。方玉蓉依据既往救治重症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经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用丙种球蛋白提高妞妞的免疫力,成功使妞妞在发烧第十天的时候降低了体温,逐渐好转出院。
病区里的患儿,大多是家庭聚集性感染,家长也需要隔离治疗,往往无人陪伴。方玉蓉和同事既做医生,也当“妈妈”,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任务。
6个月大的患儿乐乐(化名),正处于断奶期,不是很愿意用奶瓶喝奶。方玉蓉与护士长商议后,专门安排三班护士轮流照顾乐乐,给他洗澡、换纸尿裤、喂奶、哄睡觉。为了尽量让他多吃一点,“临时妈妈”们想尽办法,有时边陪着他玩边喂奶,有时在身上画一些图画,吸引他的注意。每天几乎一半的时间,乐乐是在“临时妈妈”的怀抱里度过。“特别感谢她们的精心照顾,让孩子康复了。”乐乐全家连连道谢。
3月初,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医院决定成立感染科,方玉蓉被任命为科室的负责人,管理发热门诊工作。她建章立制、梳理流程、看病、协调,每天忙得像打仗。为了防止感染风险,需要对一些儿童做ct筛查,面对家长的不理解,她耐心解释。有的儿童因为阑尾炎、外伤等外科疾病或慢性疾病就诊,她及时评估风险,协调相关医务人员做好防护,有序收治患儿到相应隔离病区或缓冲病房。她的手机24小时开着,语气轻柔地快速回复每条信息,方玉蓉继续步履坚定地奔波在自己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