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老人临终留神秘纸条托孤给军官

“有难事就找这个哥哥。”这是新疆奎屯市维吾尔族老人玉素甫临终前交给亲人的一张已经略显发黄的纸,上面写着刘鸿斌三个字和一个电话号码。

刘鸿斌探望玉素甫夫妇。

刘鸿斌探望玉素甫夫妇。汪泽仁摄

“有难事就找这个哥哥。”这是新疆奎屯市维吾尔族老人玉素甫临终前交给亲人的一张已经略显发黄的纸,上面写着刘鸿斌三个字和一个电话号码。

一张纸引出了一个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

1987年夏天,靠卖杂碎汤为生的奎屯市民玉素甫在火车站收养了一名被遗弃的7岁的汉族哑女,取名阿米娜。那年,玉素甫已经53岁了。1993年,玉素甫又捡回一个被弃的汉族女婴,取名古丽米娜。夫妇俩把这两个孩子精心抚养长大。古丽米娜还考上了大学。

开赛江今年17岁,是2005年来到这个家的。小时候生活在喀什,因父母离异,被亲戚送到奎屯。当时玉素甫已经71岁了,但夫妻俩还是毫不犹豫地收留了开赛江。

2008年冬季的一天,驻奎屯的武警兵团指挥部五支队政治处干事刘鸿斌巡逻执勤时,听说了玉素甫一家的事。“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家做点事!”刘鸿斌当天就找到玉素甫家。老人一家挤在一间老旧平房,屋里除了一台老彩电外几乎一贫如洗。临行告别,刘鸿斌从身上拿出500元钱塞给老人,并撕下一张纸,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玉素甫是刘鸿斌这些年来资助的第四位困难户。“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是刘鸿斌常讲的一句话,早在塔城任中队指导员时,他带着官兵一起资助了一位尿毒症患者。第二年,他在124团任职时,又帮助驻地一回族学生马丽娟重返校园。但其实刘鸿斌自己并不宽裕,近三年家中两个亲属相继病逝,至今还背负着7万多元的债务。

在刘鸿斌的带动下,支队官兵纷纷加入了照顾玉素甫一家这支爱心队伍中,逢年过节,玉素甫的家里总少不了支队官兵的身影。每年老兵复员,都要在老人家里举行一场特殊爱心交接仪式。

今年1月16日,玉素甫老人突发心脏病去世。今年5月24日,他的妻子也因肺部感染引发器官衰竭病逝。

“老人走了,孩子我们管!”为了彻底解决古丽米娜和弟弟开赛江今后的困难,在五支队领导的带领下,支队官兵纷纷慷慨解囊,资助姐弟俩生活学习,他们决定把这个活动持续下去,直至姐弟俩走上工作岗位。

“我要给帮助我们家的好心人送个礼物。”利用放假时间,古丽米娜勤工俭学,给地方一个学生舞蹈班教民族舞,挣到自己第一份打工费1400多元后,她打算用这笔钱给帮助过他们的人送一份礼物。“送什么礼物呢?”“这是秘密!”古丽米娜笑着告诉记者。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女军人“联动千军万马”,她们随时准备出发    下一篇 他们在利比里亚维和,延续着中国维和警察创造的三无纪录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