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浪漫主义”青年撞进贫困村——这位“90后”村支书有话说

“大学的时候,大家都向往‘北上广’,可我觉得去农村也是一种选择,就很浪漫地做了这个选择。”当时的团结村,却让胡钧溥“浪漫”不起来。这座位于乌蒙山腹地、云贵交界处的偏远村落,当年贫困发生率高达48%。

深夜的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乡团结村,寂寥无声,胡钧溥躺在村委会宿舍,窗外伸手不见五指。2016年时,胡钧溥23岁,刚从贵州大学毕业,来到团结村任村支书。

“大学的时候,大家都向往‘北上广’,可我觉得去农村也是一种选择,就很浪漫地做了这个选择。”当时的团结村,却让胡钧溥“浪漫”不起来。这座位于乌蒙山腹地、云贵交界处的偏远村落,当年贫困发生率高达48%。

“当时我们村就是传统的种植,种植马铃薯,套种玉米,几乎没有经济作物。”胡钧溥介绍,由于处于石漠化地区、土地破碎贫瘠,再加上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团结村没家底“试错”,禁不起折腾,必须得找到一条适合的产业路。

经过考察,胡钧溥从相邻的中水镇引进种植耐寒性更强的紫皮大蒜。“现在我们村种了两百亩,亩产一千多斤,每斤起码能卖六元钱,既做到了差异化,又提升了附加值。”

跟着胡钧溥来到村后的小山,只见半山坡上七八十只蜂箱叠放分布,众多蜜蜂飞舞其中,这是村民罗仕永的养蜂场。“胡支书你来了!我刚卖完三月份订单,50瓶蜜,每瓶卖到180元。”黝黑精瘦的罗仕永提到他的蜜蜂,难掩兴奋。

胡钧溥回忆起养蜂产业起步时的艰辛:“2017年,我们争取到五个去遵义学习‘活框养蜂’技术的名额,把乡亲召集来开会,包吃包住还包交通费,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最后好说歹说,扛着蜂箱一家家宣传,才有三人动了心。”

胡钧溥解释,团结村长期偏远封闭,群众不了解养蜂这门技术,难免信心不足。“当时罗仕永的二伯罗贤才说,在团结村,蜜蜂肯定养不了一百箱,谁要是养上一百箱,蜂群就会把他送到天上去。”2018年,看到侄子蜜蜂养得红火,罗贤才也跟着学技术,如今养了十几箱蜜蜂,挣了一万多元。

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六个组硬化路连通……三年多来,团结村贫困发生率下降45个百分点,已于2019年底顺利脱贫摘帽。

最近,团结村召开群众大会,通过了乡村治理体系改革方案。这源于胡钧溥的一块“心病”,在成功“翻转”团结村之后,他认为改革乡村治理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过去我们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不太强,这些年我们推行‘村委会+自管委+十户一体’的三级模式逐步培养群众的内生动力。现在我们更进一步,希望通过积分管理,彻底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胡钧溥信心满满地说。

三年半来,胡钧溥说他变了,少了冲动、多了务实,但他表示那个“浪漫主义”青年并没有走远。最让他感动的是,曾经关于团结村的梦想正一一实现。

“是党的号召让我来到村里,兑现脱贫承诺也是我作为党员的责任,我觉得只要和父老乡亲在一起,就可以克服所有的困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胡钧溥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从贫困户到脱贫榜样 安徽一农民用手中笔画出致富路    下一篇 女军人“联动千军万马”,她们随时准备出发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