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这位山区支教老师要给山里娃设计校服

孙潇娜,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制作和理论研究研二学生。今年7月,她再次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进行暑期实践。这已是她一年内第三次自费踏上贵州。这次,她要给孩子们设计校服。

49.jpg

孙潇娜和山里孩子在一起。

孙潇娜,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制作和理论研究研二学生。今年7月,她再次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进行暑期实践。这已是她一年内第三次自费踏上贵州。这次,她要给孩子们设计校服。

清爽的短发,白衬衫配牛仔裤,大背包,总喜欢在队伍的末尾默默地拿着摄录机记录队伍的活动。可当你言谈间提及贵州时,她便立刻被吸引过来,认真聆听,好像什么事都很新奇。

和许多大学生一样,孙潇娜一直有个“支教梦”。

在读本科时,她就曾向公益组织投过报名表,申请到西藏支教。“或因学业未完成,没有获批。”孙潇娜回忆说。

小小“挫折”,并没有让她到落后地区支教的愿望“夭折”,反而更加强烈。

2012年,已读研的孙潇娜加入由热心人士自发结成的民间公益性组织。这个组织有许多山区公益项目,其中包括大学生艺术支教项目。

看准这一项,她报名参加。由于是艺术院校出身,她很快便被选为贵州月亮山暑假艺术支教队的队长。从来没到过贵州的她无比兴奋,尽管组织只帮忙联系地点,全程需要自费参与,可这并没有影响她的热情。

2012年7月,孙潇娜和她的13名大学生队员,走进了贵州省凯里市从江县岜扒村的岜扒小学,开展为期半个月艺术支教实践活动。

真正感受山区支教生活艰辛,就是从这次开始的。

没有床就拼课桌;电不够,每天就充一点电坚持;没有饮用水,就喝山泉。几天不到,队员们集体“中招”,被毒蚊子咬得满身红疙瘩。

可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学生们在楼下欢喜地叫着哥哥姐姐时,大家达成共识:“再苦也要挺住。”

“暑假吸引孩子来学习很难,那真是扯着嗓子维持安静。”孙潇娜说。山里的孩子基础差,“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可是到这里才发现,有些几乎可笑了。”孙潇娜很坦诚,“比如最简单的蜡笔绘画,我们只思考到他们会感兴趣,却不曾想过在我们走了之后,这些孩子如何能有条件继续画画呢?”大伙只能尽量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计。

在岜扒村有个风俗,当有客人要离去,用红绳捆上一个红鸡蛋,能够带走祝福。离开前,孙潇娜仔细数了数,自己有43个鸡蛋,身边的队友每人都有43个。

第二次到岜扒小学支教,源于五年级学生贾玲苹的一封信。

“哥哥姐姐,其实我们知道你们只来一次。以前有很多哥哥姐姐来了,也对我们很好,但不会再见到他们……但还是谢谢你们,带给我们一个快乐的暑假”。

一番话似乎让孙潇娜看到孩子们略带失望的脸。寒假时间短,公益活动少,然而孙潇娜还是联系到了想要一同前往的同学。

2013年2月20日,孙潇娜带着一行8人又来到岜扒村。在10天的调研中,她认真地对当地卫生、医疗、教育、艺术生活等做了全面了解。

回杭州后,孙潇娜将全程拍摄的短片剪辑成两部分,分别是服饰、刺绣、侗布印染、侗族大歌、芦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反映当地学生教育和家庭情况的视频。

孙潇娜说,对一个地方的了解,需要不断积累;每一次都要比之前更有收获。

第三次到岜扒小学,孙潇娜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因为这一次,他们有备而来。

今年7月,学校的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将贵州定为联系点,派队伍到贵州山区开展实践活动。知道这个消息,孙潇娜高兴不已:她为岜扒小学设计了详细的支教计划后,向学校报了名。十足的诚意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让孙潇娜的计划很快被选中。

当岜扒小学校长接到孙潇娜的电话时,很是激动,“我们这边条件真的很艰苦,来过的人虽然很热情,可很难再见到。你来了三次,真的很感谢。”当团队出现在村口时,看到了早已等在那里的村长、校长、家长和孩子们。

一年内三次踏上贵州黔东南。这次,孙潇娜更有想法、更有准备:

这一次,提前准备了蚊帐,药膏,没有队员生病;这一次,更加深入地了解记录少数民族人文知识;这一次,准备了更多有趣的课,也更有实践性。

模拟地震逃生、溺水急救,实在是孩子们所需要的。专门带了一个牙齿模型,给大家上刷牙课。“第二天,好多小孩子跑来咧着嘴,笑着说,老师你看,我按你说的方法刷牙了……”孙潇娜边说,边模仿孩子们的动作。

暑假支教不同于平时上课,要想吸引孩子们,全得靠好课程。贺卡制作、课本剧表演……孙潇娜们使出浑身解数。每一天上课时,要是看到多那么一两个孩子,她就觉得很欣慰,“这说明我们的课程是吸引孩子们的,付出是有成果的”。

在孙潇娜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团队还有一项重要计划,就是给侗族的孩子们设计校服。这是第一次到贵州时,孙潇娜和她的队员们就有的想法。这次团队的一支小分队专程到临近小黄侗寨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对侗族绣品、服饰和生活用品的纹样、建筑雕饰和画作进行重点调查。

“哪怕看见道路上一块纹路奇异的石板,也要精心拍下,说不定有用。”孙潇娜说,队员们希望通过拍照、临摹、写真等手段,记录、分析具有侗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元素,然后回校后与中国美术学院所有师生分享,通过发起少数民族校服设计大赛,向所有师生征集设计创意,将民族元素注入到孩子们的校服中。

孙潇娜说,计划如果能顺利完成,中国美术学院将从所有设计中选择一款舒适方便又具有侗族民族特色的校服,由杭州的服装公司直接生产并对接学校进行捐助。

“下次还来,争取让孩子们穿上我们设计的校服”。这是孙潇娜们时下最大的心愿……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这个驻村干部让村民四年增收两倍    下一篇 他为减肥学习跳绳 不但成功减重50斤还跳进了国家队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