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一诺千金与雷锋同行

琴音新村坐落于南京溧水区东郊,很多住在这里的人都知道,身边有着一位乐于助人,还乐于传播正能量的“活雷锋”。叩开一幢两层楼的农家小院,第一次见到赵明才时,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老者已是耄耋之年。

琴音新村坐落于南京溧水区东郊,很多住在这里的人都知道,身边有着一位乐于助人,还乐于传播正能量的“活雷锋”。
叩开一幢两层楼的农家小院,第一次见到赵明才时,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老者已是耄耋之年。他头发雪白,身材瘦小,但走起路来步履飞快,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笔笔挺挺,讲起话来中气十足,一股子军人的威武气概油然而生。
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兵,赵明才去过越南也去过老挝,打过土匪特务更打过侵略者,在铁与血的战场上,他忘记生死英勇奋战,多次荣立战功。但在他的心里却始终记得一个承诺,一个与雷锋共同许下的承诺。
“我们相识在一次报告会上,他作忆苦思甜报告,我作学习毛主席著作体会报告。他身上的那股子好学上进的精气神让我由衷敬佩。我们当时就相约,要做‘党的忠实儿子’。”赵明才说。
尽管赵明才一辈子就和雷锋见过三次,但那个时代独有的纯粹让这两个部队标兵惺惺相惜。当雷锋意外牺牲时,赵明才悲痛万分。当他在雷锋的追悼会上看到十几万群众自发相送时,更是突然意识到,曾经两人间的承诺如今有了新的含义——向雷锋学习,一辈子学习宣传实践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此,赵明才走上了一条已经坚持了59年且仍在持续的,独自一人的履约之路。
“我去学雷锋、做雷锋、宣传雷锋,不是靠雷锋沾光,而是要为雷锋争光。”赵明才说,“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他在工厂是标兵,到了部队还是标兵。我就算做不到,也一定要努力向他看齐。”
作为一名军人,战场下,赵明才钻研战斗技术,探索的“应用地雷”技术受到贺龙、陈毅、叶剑英、罗瑞卿等军委首长的接见与赞扬。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先后负伤4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被授予学雷锋标兵、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30多次,还曾荣获越南、老挝政府颁发的奖章。
“赵指导员是出了名的‘不要命’,哪里危险那里去。”赵明才的战友孙凤权说,“有次我们在老挝遇到大洪水,他带着人冒着齐腰深的水就去排险,整个人泥古千秋(方言,形容一个人浑身上下都是泥),没个人样。”
溧水大金山不高,也没有太多的文化遗迹,但是这里却有着一座全国知名的雷锋文化馆。开馆当天,光是雷锋生前的战友,就来了十多人。
“这个馆能开出来,全靠赵老忙前忙后。你看这条被子,是雷锋生前工友送给他的。虽然这里展出的是件仿品,但也是赵老出面帮忙找来的。这些名人书写的学雷锋字画,都是赵老免费提供的。”大金山国防园总经理张勇说。
2018年开馆至今,这里已经接待了45万人次。赵明才在这里作的报告,也已经不下百场。但他从没收取任何报酬。
“我这个傻哥哥,自己也不富裕,但是从来不想着去占别人便宜。他从前线调回来在区里当干部,那么多年来出去作报告,不要接送、不要吃请、不要报酬,还给贫困生献爱心20多万,都是自己掏钱。”赵明才的弟媳陈爱琴说。
谈起别人口中的这股子“傻劲”,赵明才面露出一丝自得。“很多人不理解雷锋,说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个傻子,但他依然乐此不疲。我要也乐于做一个别人口中的呆子,尽我所能把雷锋精神宣传出去。”
这份“傻”有时很“浪漫”。在2012年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之际,赵明才想出用自己的肩膀为立柱,打造流动的雷锋文化馆。他背着自己收藏的雷锋资料、道具、书画,和自费购买的书籍、照片,去北京、南京、武汉等地演讲、办展40多场,观众达3万多人次。
这份“傻”有时是不近人情。赵明才老母亲临终之际,他为了遵守给小学生讲雷锋故事的约定,毅然辞别了母亲赶去无锡。接下来3天里,他多的时候一天连作5场报告,站得两腿发麻、全身出虚汗。等到心急如焚地踏上归途,看到庭院内的布置时,他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内疚失声痛哭。
这份“傻”有时也是不要命。有一次,赵明才肾病发作要做切除手术,家属都签字了,他忽然想起要去某部队作报告。于是不顾家人反对,赵明才拔下吊针就往浦口赶。等坚持着作完报告,他的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背,未走出营院大门就瘫坐在地上。
“我这个老伴是傻得可爱,别人给钱、给权他不要,反而是别人喊他去讲雷锋,跑得比谁都快。”赵明才的爱人李克荣说。
退休以来,赵明才在全国20多个省市共宣讲了3400多场报告,听众达到180多万人。
2012年以来,赵明才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不管作报告作到多晚,都要尽可能赶回家去。因为卧病在床的老伴正等着他。
谈起这位相守了51年的老伴,赵明才颇有些自责。“那么多年了,她一直都默默支持我。那年她突发脑溢血倒在路旁,也是为了支持我的工作。”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赵明才每天要帮她翻身,晒太阳,做康复按摩……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84岁的赵明才来说也不亚于一场长跑,每次都累出一身汗。
7年来,既要白天出去讲雷锋,还要晚上回来做护工,这让赵明才日渐吃不消,“没想到退休了比在战场上还累。”
让赵明才累的,还有不断挖掘新意,让学雷锋报告与时俱进。
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的特点,他给小学生讲雷锋做好人好事的故事,给大学生讲雷锋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他自学了电脑,还开通了微信。他的微信头像是一张戎装照,65式军装特有的“一身绿、三片红”把年轻时的他衬得格外精神。
“那时我们当兵就是穿这身,现在我去作演讲,主办方总让我穿上一件挂满军功章的军服。穿着这么一身八九斤重的衣服作报告确实很累,但现在的年轻人好像还挺喜欢这样。”
如今,让赵明才最担忧的还是如何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现在有很多声音在误读雷锋,我们这代人经历过,知道它们错,知道怎么去纠正它。但以后呢?”赵明才说。
让赵明才略感欣慰的是,每次去给学生们作完报告,他们眼里透露出的火苗是如此真切;这么多年来,他帮助过的很多人如今也成为了雷锋的忠实簇拥……
“我现在最希望有人能帮我整理家里那么多名人、名家、名将赠予我的,关于雷锋的字画。它们是一个个火种,我要把它们捐出去,让更多人感受雷锋精神。”赵明才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90后党员张芳蕾:坚守抗疫一线 我愿负重前行    下一篇 吴锦娟:用爱照顾瘫痪丈夫18年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