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滕王阁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南方现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它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
中文名称
滕王阁
外文名称
Pavilion of Prince Teng、 Tengwang pavilion
类别
皇家楼阁
地点
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竣工时间
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第二十九次重建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落成
开放时间
1989年10月8日
馆藏精品
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唐伎乐图》
荣誉
“江南三大名楼”

目录

滕王阁是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为南方现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筑。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 一名冠之。

今之的滕王阁乃仿宋建筑。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1983年10月1日举行了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阳节正式开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胜利落成,这不仅仅给古城南昌增色添辉,而且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纷至沓来的中外游人。滕王阁是南昌的骄傲,是豫章古文明的象征,乃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之瑰宝。

滕王阁序

“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传为“三王记滕阁”的佳话。后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之后来的文人学士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

象征意义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云:“求财去万寿宫,求福去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 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贵为天子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胜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重修

滕王阁历经宋、元、明、清。滕王阁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9次之多,唐代五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建筑规制也多有变化。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此阁,王勃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贞元六年(790年)和元和十五年(820年),御史中丞洪都观察使王仲舒两次重修,韩愈为之作《重修滕王阁记》。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夏,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观察使纥干于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宋朝大观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阁,丞相范致虚为之作《重建滕王阁记》曰:阁“崇三十有八尺,广旧基四十尺,增高十之一。南北因城以为庑,夹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压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元代姚遂《新修滕王阁记》称宋阁“其基城为阁……大抵非唐屋矣”。

元代滕王阁几经战乱而破败不堪,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第一次重修滕王阁,阁高五丈六尺。元统二年(1334年)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塔夫帖木儿游登滕王阁,下令重修,第二年七月竣工。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在滕王阁上大宴文武群臣,正统初年,江西布政使吴润重建,改阁名“迎恩馆”。景泰三年(1452年),都御史韩雍巡抚江西,重建之,“堂高逾二十尺,而楼又逾其半,宏深富丽,……”;成化二年(1466年),布政使翁世资重建“西江第一楼”,同年十月落成,工部尚书谢一夔作《重修滕王阁记》。正德十四年(1519年)滕王阁亦毁于宁王朱宸濠兵乱。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陈洪谟重建,次年二月落成,吏部尚书罗钦顺撰《重建滕王阁记》曰:“阁凡七间,高四十有二尺,视旧有加。”;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江西巡抚王佐重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一次毁于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晋、大中丞王佐发起募资重建,再由王在晋撰《重建滕王阁碑记》,捐款人“皆得列名于右”。崇祯六年(1633年)江西巡抚解石帆捐款重修滕王阁,由邹维琏撰《重造滕王阁记》。

清代顺治五年(1648年)清军围攻南昌,滕王阁付之一炬,十一年(1654年),由巡抚蔡士英重建,康熙十八年(1679年),滕王阁毁于大火,由安世鼎重建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阁又遭火焚,由中丞宋荦重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阁又大火,江西巡抚张志栋重建滕王阁落成,立即飞奏朝廷,康熙大喜,亲书董其昌之《滕王阁序》以赠。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又被大火烧毁,惟“御碑亭”幸存,巡抚郎廷极随即重建。雍正九年(1731年)阁毁于火,乾隆元年(1736年),由江西总督赵宏恩、巡抚俞兆岳重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江西巡抚何裕成重建;嘉庆年间,滕王阁年久失修,江西巡抚秦承恩、江西巡抚先福先后重修。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阁遭火毁,不久修复;道光二十八年,阁又遭火毁,江西巡抚傅绳勋重建。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赖汉英、胡以晃率军进攻南昌,围城三月,清军方面由安徽巡抚江忠源稳守南昌,把总李光宽被太平军乱枪轰毙,滕王阁烧成为一片灰烬。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西巡抚刘坤一主持集资重建。光绪末年(1908年),阁又遭火焚,于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此时清廷内外交困,民穷财尽,修阁规模大不如前。1926年滕王阁再度毁于军阀混战,赣军师长岳思寅下令火烧南昌城外,大火延烧三日,街巷尽成焦土。1927年纵火者张风歧、岳思寅等被处以死刑。此后50多年里一直没有重修。

今天的滕王阁为宋式建筑。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宫廷画《滕王阁》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1983年10月1日举行了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阳节正式开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胜利落成。这不仅仅给古城南昌增色添辉,而且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纷至沓来的中外游人。

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和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被人们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楼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楼,重房也”;“阁,楼也”。楼是指两层以上的的房屋,而阁则是指建于一种类似城墙上的两层以上的的房屋。今天的滕王阁是1985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于1989年10月8日建成。成为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楼为仿宋朝木结构样式,净高57.5米,共九层,采用宋朝楼阁“明三暗七”格式。其中明层皆有回廊可俯瞰赣江景色。楼体为钢筋混凝土建成,南北有回廊连接着“压江”、“挹翠”两个辅亭。建筑面积有13000多平方米。阁楼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高台阁座,高12米。主楼入口处为毛泽东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不锈钢楹联。西大厅内有铜制1:25的滕王阁模型。二楼有一副长卷丙烯壁画《人杰图──江西历代名图卷》,描绘了历史上自先秦至清朝末年的八十位江西籍名人如陶渊明、徐孺子、曾巩、欧阳修、王安石、汤显祖等。画高2.55米,长43.9米。

阁楼结构

总体外观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系钢筋混凝土筑体,踏步为花岗石打凿而成,墙体外贴江西星子县产金星青石。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 而从飞机上俯瞰,滕王阁则有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这种绝妙的立面和平面布局,正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匠心。

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宛如一幅装裱精工的巨卷。此碑碑文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长碑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花岗石《奠基纪念石》及青石《滕王阁创建纪年》碑。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二级高台的墙体及地坪,均为江西峡江县所产花岗石。高台的四周,为按宋代式样打凿而成的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级高台与石作须弥座垫托的主阁浑然一体。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乃仿北京大钟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建筑介绍

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

内部结构

主阁:主阁的色彩,绚烂而华丽。其梁枋彩画采用宋式彩画中的“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及“解绿结华装”。室内外斗拱用“ 解绿结华装”,突出大红基调,拱眼壁也按此色调绘制,底色用奶黄色。室内外所有梁枋各明间用“碾玉装”,各次间用“五彩遍装”,天花板每层图案各异,支条深绿色,大红井口线,十字口栀子花。椽子、望板均为大红色,柱子油朱红色,门窗为红木家具色。室外平坐栏杆油古铜色。

大厅: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边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边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整个构图采用时空合成的现代观念,将不同时间、地点、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以传统雕塑手法,并通过朦胧灯光的处理,把观众带入幽远迷人的意境中。

主阁一层:主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 二匾。内容均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以上四匾均是生漆为底贴金匾额。 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 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幅4. 5米长的不锈钢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乃毛泽东同志生前手笔。江泽民总书记1989年和1995年两度登阁时,曾在这里久久驻足观赏,并与导游员一同吟诵王勃《滕王阁序》文。

其他各层: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同志书“西江第一楼”金匾。此厅陈放了一座滕王阁铜制模型,又叫“阁中阁”。它是按2比25的比例制作。台座乃是采用桂林白矾石打制,“阁中阁”由江西铜工艺品厂铸造。厅内丹柱上悬挂有多副出自名家手笔的楹联。

第二层是一个暗层,采光和通风均靠人工解决。此层的陈设,体现的是“人杰”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 长20多米,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末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些人虽然时代不同,服饰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 但是和谐统一在同一的画面之中。这是一幅由江西历史上众多名杰组成的辉煌长卷,展示了伟大华夏民族之雄风。画面人物造型生动,格调雅逸,线条组织富有韵味。

正厅两侧,设有贵宾接待室和小会议室,进入西厅门楣上,横挂“俊采星驰”金匾, 与《人杰图》浑然一体。西厅陈列了自新阁落成开放以来,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等游览滕王阁的照片。

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在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额,规格都是1.5米× 4.5米。东为“江山入座”,西为“水天空霁”,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这些内容均系清顺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匾额。东厅两侧陈列有 “銮驾”礼器,取材于“戟”、“帷”等古仪仗,有朝天镫、月牙戟、 判官手、龙凤屏、金爪等,由苏州制作。面北耳厅陈列以“物华天宝”著称的江西工艺展品,北耳厅为一茶座,是阁中品茗、小憩之地。

中厅屏壁有2.8米× 5.5米的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牡丹亭》剧本写成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就是公元1598年,第二年,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上排演了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滕王阁由此而从一座歌舞楼台逐渐演变成戏曲舞台。画面以灰蓝色为基调,采用装饰手法,刻画戏剧人物,体现神灵感梦的故事情节,通过梦幻来体现汤公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对理想社会的憧憬,表现出强烈的爱憎。西大厅为“古宴厅”,西边梁枋挂一金匾,上书 “临江一阁独秀”。东墙上有1.85米 ×2.65米的铜浮雕《唐伎乐图》,画面着力塑造了三位唐代舞伎,表演《霓裳羽衣舞》。传说唐玄宗曾听得月宫仙乐,玄宗默记下一半,后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献上《婆罗门曲》,与玄宗记下的仙乐相符,玄宗将此曲润色并重新填写歌词,改名《霓裳羽衣曲》。其音乐、舞蹈和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三名舞伎周围,分别雕刻有马术、摔跤、斗牛、横吹等一系列民间游艺竞技场面以及星相等,两侧是操持各种乐器奏乐的艺人。整个画面体现了唐代国富民强、盛世升平之景象。铜浮雕之下,有春秋朝代青铜器文物的复制品:虎牛祭案、牛头鼎、四足人面鼎、人面鼎等六件。地面铺有红色龙纹地毯。两边有磨漆大花瓶,其高如人,上绘有江西省省花红杜鹃。黑底衬托,分外艳丽。

第四层与第二层建筑上看是相似的,也是一个暗层。此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画面从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岭梅关、弋阳圭峰、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画面严谨,功力深厚,充分表现了江西“钟灵毓秀”的壮丽山川。进入西厅的门楣上方悬挂“雄峙”金匾,西厅为“滕王阁竹刻楹联堂”。

第五层与第三层相似。也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是登高览胜、披襟抒怀、以文会友的最佳处。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出自《滕王阁序》。正东为“东引瓯越”、南为“南溟迥深”,西为“西控蛮荆”,北为“北辰高远”。

东厅中央,陈列了滕王阁规划全景模型。西墙上镶嵌了两幅大型陶瓷壁画,规格都是2.6米×2米。原画为已故江西当代著名山水画大师黄秋园先生所作。左边这幅名为《吹箫引凤图》,取材于东汉刘向所作《神仙传》。传说春秋时,有个名叫萧史失,擅长吹箫,秦穆公之女弄玉对他非常仰慕,拜其为师。秦穆公曾专门修建一座“凤台”,供他们学习时使用。后来,师徒二人结为伉俪,弄玉在萧史指点之下,很快掌握吹箫技艺,她模仿凤凰之声、引来凤凰围绕她翩翩起舞。数年后,夫妇双双乘凤凰飞升天界成仙。右边这幅是黄秋园先生临摹五代画家关仝的《西山待渡图》。关仝的原画本已模糊不清,黄先生精心研究,采用枯骨皴笔法,勾线线粗壮雄健,其风骨神韵尽得原作精髓,令人叹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认为:“黄秋园先生的山水画,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扑人眉宇。”东厅两侧,为“翰墨”、“丹青”二厅。两厅中有古色古香的根雕家具,有供书画家泼墨挥毫的书画案,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极佳环境。这里也是前来游览参观的名人题词留言的所在。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总书记在两度登阁乘兴吟诵王勃序文之余,挥毫书写的其中警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李鹏同志”高阁重临江渚,层楼再出云天”的题词;有邓力群同志“长江三楼,一楼胜过一楼”的墨迹。

中厅正中屏壁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苏东坡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

西厅东壁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选此题材,乃是根据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据传李元婴擅画蝶,自成一派,画界称为“滕派蝶画”。滕王的蝶画当时非常珍贵,有诗云:“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这幅磨漆画寄托了今人对“滕王阁”创始人李元婴的怀念。其制作工艺非常精妙:以三合板为底,贴金箔纸为底色,蝴蝶乃是用细铜丝勾勒线条,将贝壳碾成粉末敷成翅膀,画面下部盛开的白色花丛是南昌市市花金边瑞香,花瓣用蛋壳拼成。磨漆画有东方油画之誉。

五楼是最高的明层。漫步回廊,眺望四周,江水苍茫,西山叠翠,南浦飞云,章江晓渡,山水之美,尽收眼底;高楼如林,大桥如虹,公路如织,人车如流,一派城市繁荣之景象。四季之景不同,游目四望,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其内,虽是一个暗层,但设计者将中厅南北角重檐间的墙体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线极好,与明层无异。

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大厅中央,有汉白王围栏通井, 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有一圆拱形藻井,寓含天圆地方之意。24组斗拱由大到小, 由下至上, 共12层,按螺旋形排列。取意1年12个月、24个节气。斗拱采用的是明、清民间木作处理手法。彩绘采用五彩装,沥粉贴金,金碧辉煌。最顶端的彩绘,则是参照西安钟楼的彩绘式样精心绘制而成。这一螺旋式藻井,在全国古建中是不多见的,能给人以动感,凝神仰视,仿佛在不断旋转,不断变化,又给人以时空无限之感,这也正是设计者的匠心独具之处。藻井中央,悬挂精雕细刻的“母子”宫灯,随气流变化,宫灯不停地微微转动。

西厅称为“仿古展演厅”,是一座小型戏台,戏台上陈列有极为珍贵的古乐器复制件,深寓歌舞兴阁之意。其中有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编磬仿制件。编钟为24件,可进行演奏,曾获得1985年的“百花奖”。编磬为32件,其厚薄不同,敲击时发音各异。此外,还有土乐“埙”、’‘竹乐“、“排箫”,革乐“建鼓”、“双凤虎座鼓”,匏乐及丝乐“瑟”、殷代“虎纹磬”、“铙”等塑件,还有隋唐时代的乐俑。这些仿古乐器既是陈列品,又可利用它们进行小型的乐舞演奏。2000年后,文娱队移至北园(俯畅园)进行文艺演出。

大厅南北东三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南面为“龙墙”,以男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破阵乐舞》为大框架。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征伐四方,破叛将刘武周,军中遂有《奏王破阵乐舞》之曲流传,歌颂其功德。李世民即位后,亲制《破阵乐舞》,其舞形及音乐“发扬蹈厉,声韵慷慨。”壁画中舞蹈者披甲执戟,作战武士打扮,具有浓厚的战斗气息和粗犷雄伟气势。《破阵乐舞》的队列当中,有两组舞蹈的表演者。右边,两名胡人表演以跳跃动作为主的《胡腾舞》,这种舞蹈为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石国,也就是唐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舞蹈者头戴珠帽,穿长衫,腰系宽带,足登软靴(多为黑色),有诗曰:“扬眉动目踏花毯,红汗交流珠帽偏”。左边,两名舞者执剑跳起,表演的是《剑器舞》。唐代著名舞蹈艺人公孙大娘善舞剑器,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描绘道:“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画面中后部,舞者身披狮皮表演《五方狮子舞》。五名舞者装扮成五头不同颜色的狮子,各立一方,表演狮子“俯、仰、驯、狎”等各种情态,有二人扮成“昆仑像”,就是戏狮的人,牵着绳,拿着拂尘彩球逗弄狮子,场面雄伟壮观,与前面的《破阵乐舞》队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画面后部是乐台上下的伴奏乐伎。

北面为“凤墙”,以女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唐代著名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为主体(在三楼已对其进行简要介绍)。白居易在诗中描绘,其服饰“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帐步摇冠、细璎累累佩珊珊”。其舞姿“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裾云欲生”。左边,两名女童踩莲对舞,表演的是《柘枝舞》。此舞为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怛罗斯,(唐代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今乌兹别克境内的江布尔)。其舞姿节奏明快, 旋转迅速,刚健婀娜兼而有之,主要以鼓伴奏。画面中后部, 两名舞伎在圆形地毯上快速轻盈地旋转,表演的是《胡旋舞》,此亦是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 出自康国(唐代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即今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罕)。其舞姿动作轻盈,急速旋转,节奏鲜明,主要以鼓伴奏。白居易《新乐府?胡旋女》诗云:“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巳时”。画面后部是伴奏乐伎。整个舞蹈场面设置在满塘春水、绿荷粉芙蓉的水榭之上,旁有两只仙鹤,一左一右,上下翩飞,烘托了轻歌曼舞、飘飘欲仙的气氛。

周边景观

新阁由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自1989年重阳节主体工程竣工,对外接待游人,以后又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逐渐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仿古建筑群。由东面榕门路进入园区,首先迎接游人的是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楼彩绘仿宋式大牌楼。牌楼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 东为“滕阁秋风”,西为“胜友如云”。穿过牌楼,来到东大门,正上方悬挂贴金横匾:“雄州雾列”。大门南北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街,店内多销售字画、古玩、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等。大门朝西的门楣之上,亦悬挂一横匾:“地接衡庐”。

进入园区,园内绿草如茵,鲜花吐艳,环境优美。宽阔的阁前广场将主阁衬托得分外庄严雄伟,充分展现了当年王勃所赞誉的那种“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气势。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干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两方贴金横匾,朝南为“戟遥临”,朝北为“美尽东南”。这是南门入园口。牌坊北侧,立有“铜奔马”雕塑,又名“马踏飞燕”,这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干道北端也有一处入园口,其西侧,有园中之园的“俯畅园”。

景区荣誉

滕王阁风景名胜区荣获由中央文明委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01年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

2004年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历史事件

清阁频频遭灾

自清世祖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至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的260年间,兴废频繁达十三次之多。其中毁于火灾七次,遭兵燹两次,自然损坏而倾圮四次。每次重修均不如唐、宋、元、明四代,建筑规模均低下,采用一些民间的作法。晚清之阁有照片可考。

建筑特色:木结构,歇山重檐,黑瓦木柱,无彩绘。有牌坊式的入阁正门,颇似南方寺观。共二层,尺寸不详。

明阁兴废七次

兴废达七次,建筑规模均低于前朝。据记载,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所建较雄伟。建筑形式继承了宋、元之风。据明代绘画考证,屋顶有所变化,为盔顶式。

建筑特色:共二层 长:7丈4尺(23.014米) 阔:7丈4尺(23.014米) 高:4丈2尺(13.062米)

元阁的修建

建于城墙之上,其修建可考者,有元世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及元顺帝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两次。

建筑形式:似宋阁,据元代绘画考证,较宋阁高大,长阔略逊。 长:8丈8尺(27.034米) 阔:约9丈(28米) 高:4丈4尺(13.517米)

旅游信息

基本信息

地址:榕门路仿古街58号

开放时期(除10月8日-4月30日):每天07:30-18:00;

10月8日-4月30日:08:00-17:30;

门票:50元门票

优惠政策:

免费: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地方离休干部凭相关证件、70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证以及1.1米以下儿童可以免票;

优惠:南昌市居民凭当地身份证和学生可凭学生证以及1.1米至1.4米的儿童半票优惠。

交通信息

公交车:南昌 市乘公交到中山桥站下:5路; 12路; 18路外线; 20路; 25路; 27路; 38路; 228路; 305路;307路

地铁:南昌地铁一号线 子固路站步行至滕王阁(2015年底开通)。

相关小品

才子绝唱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 675 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

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滕王阁序--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

豫章(一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一作“今晨”)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一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阁文集粹

历朝历代文人雅士们以滕王阁为歌咏主题的诗作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张九龄、白居易、杜牧、苏轼、王安石、朱熹、黄庭坚、辛弃疾、李清照、文天祥、汤显祖这样文化大家们留下的美文:

滕王阁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登豫章郡南楼

唐 张九龄

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

去霞千里开,洲渚万形出。

淡淡澄江漫,飞飞度鸟集。

邑人半舻舰,津树多枫橘。

感别时已屡,凭眺情非一。

远怀不我同,孤兴与谁悉。

平生本单绪,邂逅承优秩。

谬忝为邦寄,多惭理人术。

驽钝虽自勉,仓廪素非实。

陈力倘无效,谢病从芝术。

登城楼望西山作

唐 张九龄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

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

仙井今犹在,洪崖久不在。

金编莫我授,羽驾亦难攀。

檐际千峰出,游思遍人寰。

勿复尘埃事,归来且闭关。

滕王阁

唐 杜牧

滕阁中春绮席开,

柘枝蛮鼓殷情雷.

垂楼万幕青云合,

破浪千帆阵马来.

未掘双龙牛斗气,

高悬一榻栋梁材.

连越控巴知何事,

珠翠沉檀处处催.

钟陵饯送

唐白居易

翠幕红筵高在云,

歌声一曲万家闻.

路人指点滕王阁,

看送忠州白使君.

滕王阁秋望

唐 张 乔

创来人世殊,几度绕汀芦。

迭浪有时有,闲云无日无。

早凉先燕去,返照后帆孤。

未得营归计,菱歌满旧湖。

重登滕王阁

唐李涉

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

半是半非君莫问,好山长在水长流。

滕王阁

宋 王安石

白浪翻江无已时,

陈蕃徐孺去何之?

愁来径上滕王阁,

覆取文公一片碑.

题滕王阁

宋苏辙

客从筠溪来,奇侧舟一叶。

忽观章贡馀,晃荡天水接。

霜风出洲渚,草木见毫末。

气奔西山浮,声动古今业。

楼观却相倚,山川互开阖。

心惊鱼鸟会,目送凫雁灭。

遥观客帆久,更悟江流阔。

使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

高谈对宾旅,确论精到骨。

余思属洲山,登临寄遗堞。

骄王应笑滕,狂客亦怜勃。

万钱罄一饭,千金买丰碣。

毫气相凌荡,俳语终仓卒。

事往空长江,人来逐飞楫。

和篇亦无陋,抱恨费弹压。

但当倒瓶罂,一醉沧江月。

登 滕 王 阁

宋苏轼

坐久淡无虑,悠然片月生。

疏星集渔火,繁露湿江城。

向夕横燕望,今宵习楚声。

因怜竹枝好,翻作豫章行。

滕王阁感怀

宋王安国

滕王平日好追游,高阁魏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

极目烟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和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

宋 朱熹

滕王阁下水初生,

闻道登临复快晴.

帝子岂知陈迹在,

长江肯趁曲池平。

山楹雨罢珠帘卷,

檐铎风惊玉配鸣。

满眼悲秋今古恨,

人生辛苦竟何成!

《贺新郎》赋滕王阁

宋 辛弃疾

高阁临江渚,

访层城,空余旧迹,暗然怀古.

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

但遣意西山南浦.

天宇修眉浮新绿,映悠悠潭影长如故.

空有恨,奈何许!

王郎健笔夸翘楚.

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

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帘歌舞.

为徙倚,阑干凝伫.

目断平芜苍波晚,快江风一瞬澄襟暑.

谁共饮?有诗侣.

长寿乐

宋 李清照

南昌生日

微寒应候。

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

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滕王阁

宋文天祥

五云窗户瞰沧浪,

犹闻唐人翰墨香.

日月四时黄道阔,

江山一片画图长.

回风何处搏双雁,

冻雨谁人驾独航.

回首十年此漂泊,

阁前新柳已成行.

滕王阁次韵刘允叔

宋戴复古

消遣客怀寻胜事,酒杯诗卷得同携.

当年杰阁栖龙子,今日空梁落燕泥.

斜照浴红秋水上,好山横碧画栏西.

几人登览皆磨灭,惟有前峰压不底.

《满江红》登滕王阁

宋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西山云涨,章江涛作.

何处征帆林杪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漂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销,城头角.

滕 王 阁

王英

连城高阁起崔嵬,帝子曾经歌舞来。

四面帘栊开晴雾,半空箫鼓隐春雷。

缑山谩说乘龙去,辽海徒闻化鹤回。

惟有三王遗刻在,年年风雨长莓苔。

滕 王 阁

虞集

天寒江阁立苍茫,百尺栏杆迤夕阳。

岁久鱼龙非故物,春深蛱蝶是何王?

帆樯星斗通南极,车盖风云拥豫章。

灯火夜归湖上雨,隔邻呼酒说干将。

题 滕 王 阁

虞集

豫章城上滕王阁,不见鸣銮佩玉声。

惟有当时帘外有,夜深依旧照江城。

滕 王 阁

虞集

危楼百尺倚栏杆,满目江山不厌看.

空翠远凝江树小,落霞飞送酒杯宽.

千年剑气冲牛斗,半夜天香下广寒.

我欲乘鸾朝帝阙,五云深处是长安.

滕 王 阁

王慎中

前王欢赏地,栋宇已成空。

惟有西山色,还将旧日同。

夷犹临短槛,感叹对长风。

世事匆匆里,江流自向东。

滕 王 阁

李东阳

滕王高阁罢崔嵬,谁筑西江第一台!

云雨不收歌舞地,文章空叹古今才。

丰城夜气闻龙起,彭蠡秋风送雁来。

几欲乘槎问牛斗,不知平地有三台?

滕 王 阁

李梦阳

阳浦通新雾,阴城带古楼。

君王罢歌舞,栋雨白云留。

草色岁年换,客心江水流。

黄昏仍一望,灯火万家州。

滕 王 阁 春 日 晚 眺

潘兴嗣

重叠西屏对面开,巍城穹阁信雄哉!

眼看孤鹜云中没,坐见长江槛外来。

蛱蝶图成春未晚,柘枝筵动客多才。

休论今古兴亡事,时倒金樽醉一回。

题 滕 王 阁

吴与弼

孺子亭空春草长,忠臣祠老燕繁梁。

千门万户皆沉梦,何事虚空画渺茫?

题 滕 王 阁 图

贡师泰

雄地控华甸,杰阁临芳洲。

飞甍起千仞,曲阑围四周。

丹碧何辉煌,文采射斗牛。

帝子去不返,俯仰几经秋。

江黑帘雨卷,山青栋云收。

孤舟天际来,扬帆在中流。

狂飙薄暮起,坐觉增烦忧。

何当扫重翳,白日耀神州。

开图发长叹,天地一浮沤。

南 昌 晚 眺

韦 庄

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

芳草绿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

霏霏阁上千山雨,悠悠云中万树蝉。

怪得地多章句客,庾家楼在斗牛边。

滕王阁春风晚眺

曹 松

陵春帝子阁,偶眺日移西。

浪势平花坞,帆阴上柳堤。

凝岚藏宿翼,迭浪碎归蹄。

只此长吟咏,因高思不迷。

滕 阁 秋 风

山召高阁出洪州,佩玉鸣銮帝子游。

谩有文章传盛事,更无宾客宴清秋。

绮罗香逐浮云散,弦管声随逝水流。

莫向画图看蛱蝶,梦来何处问庄周!

滕 阁 秋 风

明胡俨

帝子何年去?城头高阁闲。

秋风起南浦,夕照在西山。

萧瑟青苹末,凄凉红蓼间。

酒阑歌舞散,吹送彩云还。

泊滕王阁

周复俊

帝子游何处?空余高阁名。

孤舟次流水,斜照倚丹楹。

鹜影霞前逝,渔歌烟际生。

犹怜王勃句,秀并暮山清。

再 游 滕 王 阁

熊良辅

杰阁重临此一时,风霜吹冷著征衣。

江山如画城还是,帝子不来秋又归。

见说五陵无树起,只应汾水有云飞。

凄其七百余年意,惟见西山草木稀。

西 江 第 一 楼

明韩雍

山形西峙水流东,高架危楼映碧空。

双燕舞穿珠箔雨,群鸥飞散锦帆风。

登 滕 王 阁

汪应轸

十载扁舟去五湖,烟花千里又洪都。

个中不减麒麟阁,何处能寻蛱蝶图。

南浦湍声流夕照,东皋春色带云锄。

王韩文焰冲牛斗,未信当年独愧卢。

江 西 滕 王 阁 图

吴师道

西山拥翠大江流,历历开图记昔游。

寂寞滕王旧时阁,秋风斜日下城头。

登 滕 王 阁

吴国伦

崔嵬古阁大江头,病起登临属暮秋。

窗际白云吴楚合,波间赤日古今流。

山川不尽孤臣泪,歌舞曾闻帝子游。

万里烽烟迷北望,还如王粲在荆州。

登 滕 王 阁

吴与弼

片舟南去急归程,江畔晴楼偶一行。

南浦西山俱在眼,微吟不尽古人情!

登 滕 王 阁

吴桂芳

君王歌舞处,危阁敞西风。

夕嶂连云翠,烟江落日红。

高文存大雅,丽藻见天工。

槛外孤霞起,争趋赋笔雄。

题滕王阁

元 吴元德

西山千仞枕江湄,曾见贤王出牧时。

宝剑气沉龙去远,玉萧声断雁来迟。

美人粉黛归何处?才子文章有断碑。

不尽登临怀古意,章江如箭日飞驰。

登滕王阁

明 张位

我亦江边结小楼,闲云偏为竹窗留。

遥闻滕阁笙簧沸,更觉吾庐松菊幽。

帝子遗风仍壮丽,群公暇日此夷犹。

登临不忘君恩重,极目神州万里秋。

滕王阁

明解学龙

公余选胜此淹留,尽日盘桓兴未酬。

江入栋帘涛意远,文垂金石古音遒。

可中三对章江月,大有初逢太史秋。

最喜翚飞能抱郭,凌然百尺巩南州。

滕王阁看演<<牡丹亭>>二绝

明 汤显祖

韵若笙萧气若丝,

牡丹魂梦去来时。

河移客散江波起,

不解消魂不遣知。

桦烛烟销泣绛纱,

清微苦调脆残霞。

愁来一座更衣起,

江树沉沉天汉斜。

滕王阁逢琪叔为别

明 汤显祖

才名真似玉潾潾,江上相逢琪树春。

更别未须明日去,章门风雨解留人。

兄弟街头会亦奇,兰亭已矣更何之?

临岐并作苍茫语,樽酒弦歌日暮时。

滕王阁

明吴逊

一叶扁舟挂晚风,峥嵘楼阁画图中。

天连彭蠡三湖碧,日射匡庐五老红。

压座文章谁作续,动人歌舞亦成空。

浦云山雨仍朝暮,怃景留题兴不穷。

秋日登滕王阁

明 徐学模

江鸟浮空浦树分,人烟生处俯氤氲。

千层白浪帆樯雨,一片青山殿阁云。

帘栋故应面胜楷,斗牛犹自护遗文。

庾关客思秋无赖,淼淼汀花雁夜闻。

秋日登滕王阁

明张铨

层构飞栏俯碧流,千年胜迹壮南州。

江山回合多灵气,吴楚平分控上游。

明月似怜歌舞池,浮云不尽古今愁。

眼前风景犹如旧,远水长天一色秋。

滕王阁

清钱谦益

吴楚风烟接上游,凭栏极目总神州。

吴儿爱说韩襄毅,题破江南第一楼。

拍肩群瞽说文章,大树蜉蝣可自量。

珍重袁州韩刺史,欣将名姓次三王。

滕王阁

清 洪允章

杰阁凌天接远天,重开旧址继先贤。

江山合势成都会,章贡同流聚百川。

六月涛声惊座上,三更月色到阶前。

古今名胜因人重,德业文章可共传。

秋日登滕王阁

清彭孙遹

客路逢秋事易伤,江天烟景正苍凉。

依然极浦生秋水,终古寒潮送夕阳。

高士几回亭草绿,梅仙一去岭云荒。

临风不见南来雁,书札何由达豫章?

齐天乐

登滕王阁

清 龙紫篷

雨帘云栋重寻处,青红半空飞去。

槛影侵鸥,檐光送雁,摇荡秋容千里。

歌珠舞翠,怎禁得无情,一江流水。

可是西山,半眉新绿光人觑。

千年留下胜赏,尽登临无限,须付才思。

坏堞闲愁,危樯往恨,欲拍阑干无绪。

新碑旧记,更今古匆匆,一番兴废。

立尽斜阳,共谁评半语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配额管理    下一篇 天河二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