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蓝凤秀 带领9名年过六旬的老人开山修路
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将大山中上绸庄与外界连在了一起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上绸庄是个小瑶寨,寨子背后有一座400米高的敢李山,寨子里有一条通往山外的盘山公路,这条路,被称为“母亲天路”。不曾想到,这条路是一位64岁老党员蓝凤秀带领全村9名年过六旬的老人修成的。为了修路,蓝凤秀带头出资8万元,用300多天时间,自力更生,开山劈路,用“愚公移山”精神修出了长达3公里走出大山的路。
上绸庄坐落在大石深山处,四面环山,距离最近的西燕镇有30公里。2006年以前,由于敢李山阻道,上绸庄不通公路,村民出入要花费两个多小时绕道而行。恶劣的自然环境、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使得生活在此的瑶胞只能望山兴叹,耐不住贫困的年轻人,全都外出打工去了,全庄原来80多口人,最后只留下了20多位老人和孩子。身为上稠庄队长的蓝凤秀急在心里,愁在脸上。
要脱贫,就要先修路,从上稠庄修一条通往山外面的道路,长达3公里,钱从哪里来,劳力在哪里? 2006年,64岁的蓝凤秀意识到岁月不等人,如果再不动手修路,将成为一生憾事。她凭着庄里人对她的的信任,召集全庄群众开会商量,提出辟山修路的建议。蓝凤秀的倡导,村民一呼百应。按照专业修路队的测算,修通3公里长的盘山公路,至少需要30万元。但是上绸庄经济状况差,要拿出多年的积聚,大伙又舍不得。
蓝凤秀带领村民用最简单的农耕工具修路(资料图)
如何筹措这笔巨资,蓝凤秀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外打工多年的两个儿子,她多次打电话给儿子,向他们讲起自己的心愿和全庄群众的愿望,以及修路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
从小就受母亲影响,同样热心公益事业的儿子决定除出本家应该出的那一部分外,还给庄里捐助8万元用作修路资金。蓝凤秀母子的慷慨捐资行为,感动了全体村民,大家纷纷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聚,初步解决了修路资金。村民们东拼西凑筹集了7万元,再加上蓝凤秀两个儿子的捐款8万元,总共筹集到15万元。
没有开工仪式,没有鞭炮,2006年2月上稠庄正式开山修路。修路队由蓝凤秀带领庄中9位年过六旬的花甲老人组成。由于资金不足,没钱请挖掘机、推土机,上绸庄人就凭着简单的农耕工具和坚强的信念,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地挖。
上稠庄地属大石山区,开山修路需要爆破,蓝凤秀主动学习爆破知识。为了安全起见,她亲自保管用于爆破的雷管,腰挂两个袋子,一个装雷管,一个装引爆器,每天背着装有10多枚雷管的袋子,片刻不离身。在开山修路的300多天里,蓝凤秀经手了4000斤的炸药,引爆了4050枚雷管。
蓝凤秀与“母亲天路”的碑合影(资料图)
施工期间,蓝凤秀每天总是第一个出工,最后一个收工,劳累让她整整瘦了一圈。2006年12月份,一条长达3公里的盘山公路修通了,被称为“母亲天路”。然而,这只是一条简简单单的沙石路,山洪一暴发就能把路基冲垮。她又多次奔走,争取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并带领村民将“母亲天路”全部硬化。
路通了,蓝凤秀又开始操心村里的饮水问题。2006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上绸庄在村后建了一个水塔,把雨水汇集到水塔后,再从水塔用水管引到各家各户,暂时缓解了全庄用水困难。但每年到了10月至次年的3月,水塔干涸,全庄又进入了用水紧缺期。
为了彻底解决全庄的人畜饮水问题,2012年5月,蓝凤秀自掏腰包5.5万元,请钻井工程队到上绸庄为村民钻水井。当钻井工程队往下钻到130米深度却仍然没出水,第一次钻水失败。失望的蓝凤秀却没有退缩,每天四处跑田垌,勘测合适的位置,第二次自掏腰包1.5万元再次请钻井工程队来钻井,结果再次失败。
2013年6月,蓝凤秀跑到附近镇圩瑶族乡寻找水源,发现从那里可以引山泉到山脚下,然后可以抽水到水塔,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全庄群众饮水难问题。蓝凤秀多次到县水利局、民族局等反映情况,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终于在2013年使清冽的泉水流入各家各户。蓝凤秀高兴地说:“把水引到各家各户,这是我这辈子最后的心愿。”
如今的上稠庄水泥硬化路通道家门口
路修好了,庄里也通上了自来水,72岁蓝凤秀又把精力放在了庄里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她动员全庄群众拿出1万多元的集体资金,自己捐款6000多元,请来挖掘机平整出一块1300多平方米的平地。再次到镇政府、县文广局等单位求援,从2013年底至2014年7月,上绸庄建起了文化室、戏台、篮球场。
在蓝凤秀的带领下,昔日贫穷落后的上绸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回家乡发展各种产业。全庄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有的还买了小车,村中治安良好,未发生过一件偷盗事件。附近的村民无不感触地说,是蓝凤秀带出了一个“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