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瑶乡夫妻养蚂蚱走上致富路

广西界顶村村民张春树、支春玉夫妇另辟蹊径,在村里养起了蚂蚱,不仅成为方圆百里独一无二的特种养殖户,还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增收致富。

1574878211533_1.jpg

张春树在大棚内给蚂蚱投食。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蕉江瑶族乡因为海拔高温差大,当地村民纷纷利用地理优势种起了葡萄、罗汉果、砂糖橘,但界顶村村民张春树、支春玉夫妇却另辟蹊径,在村里养起了蚂蚱,不仅成为方圆百里独一无二的特种养殖户,还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增收致富。

回乡创业之前,张春树在深圳、东莞等地打工多年,他在商场工程部做过电工,也跑过建筑工地接活儿。随着年岁渐长,为了照顾孩子和家人,他和爱人商量不如回老家找个项目自己当老板。

“我花了差不多半年选项目。”张春树说,当地很多村民都在种植温克红提,但红提的市场价格波动大,栽培管理的技术要求高。他看到电视上宣传说,种杨梅不错,可以卖到50元一斤,可他在市场上找了一圈,根本没有卖到这个价格的。他也曾考虑过养牛蛙、种铁皮石斛,但经过风险分析,都一一排除了。

一次,张春树去饭店吃饭,一道香喷喷的炸蚂蚱给他带来启发。通过查找资料,他了解到蚂蚱含有大量动物蛋白,是很好的绿色食品,而且蚂蚱生长速度快,四五十天就可以养殖一批,饲养时只要投喂青草,不需要购买专门的饲料,也无需投放药物。

“当时我们桂林地区还没有人养蚂蚱,饭店里的蚂蚱都是从北方运过来的。”张春树考虑到蚂蚱的养殖成本低,不像别的养殖项目要投入十来万元,他决定冒险试试。

2014年7月,夫妻俩到山东日照学习了半个月后,将东亚飞蝗引种到蕉江瑶族乡开始试养。很快,他们发现照搬北方的技术在南方养殖,会水土不服。北方因为天气干燥,养殖户将青草种在大棚里直接喂养蚂蚱,但南方的湿度大,如果将草种在大棚里,很容易因为湿度过高产生霉菌,导致小蚂蚱成批死掉。

日常管理也因为南北差异有很多不同。北方头一年的小蚂蚱不用喂,可以节省很多人力,但在桂林养殖时,天天都得喂草料。“如果忘了喂,就会出现大的吃小的,老的吃嫩的,互相残食的情况。”张春树说。

在常人眼里,蚂蚱是害虫,张春树夫妇却当宝贝似地精心伺候,引来了很多周边村民的关注,有好奇的,也有嘲笑的,还有的村民家里的稻子遇到了虫害,跑来抱怨说,是他们家养的蚂蚱乱飞造成的。

“你自己到大棚里看看,是不是我养的,本地野生的和我养的蚂蚱长得根本都不一样啊。”张春树夫妇有些哭笑不得。

刚开始试养进行技术攻关的那两年,因为没有收入,夫妇俩不敢请人,全靠自己每天守在大棚边看护。别人晚上回家吃饭了,他们却还在田里忙着割草。

支春玉告诉记者,南方的农田里蛇和老鼠多,有时正割着草,就看到地上盘着一条毒蛇盯着她,尽管害怕,但她还是会举起镰刀将毒蛇斩断。夜里,常常会有老鼠咬大棚,咬出一个洞就会跑出好多蚂蚱,为了和老鼠作斗争,他们买过鼠夹、投过鼠药,每次消灭一批,又会有新的一批跑来骚扰。

“有时候我爱人抱怨说做什么不好,养蚂蚱把人累得半死,但我始终看好这个行业。”张春树说,他坚信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出特色,无污染的健康绿色食品肯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

为了应对客户的需求,张春树会将养殖成熟的蚂蚱清洗干净,速冻包装后再出售。要想不混入死掉的蚂蚱,挑选时就得格外仔细,蚂蚱上市前,他会在成虫断食排便时选一次,然后在河水和小溪中为蚂蚱清洗粪便时再筛选一次,最后在包装前,将小个的、不够成熟的挑出来,这样的新鲜蚂蚱,加工后才会香脆可口。

在全州,因为没有其他人养蚂蚱,也没有专门的经销商会上门收购。养殖成功后,要打开市场销路,也得靠张春树夫妇自己想办法。他们一方面通过微信朋友圈做推介,发动以前在商场工作的朋友向熟人宣传,一方面跑到市县的饭店里做推销。

“刚开始推销比较困难,有的人不接受,总跟山上野生的蚂蚱做比较。”张春树说,其实很多人不知道,野生的蚂蚱吃了容易过敏,但养殖的蚂蚱因为品种做过改良,很少有人吃了会过敏。

一次,他在一家饭店推销时,厨师说之前买的蚂蚱,做出来味道不太理想。张春树说,他养殖的口感不一样,但对方任凭他怎么说都不相信。张春树干脆送了对方一包,让他炸出来尝尝。后来,这家饭店成了他的长期客户。每年,桂林市举办农交会,他都会报名参加,去认识更多的朋友,拓展市场销路。现在桂林市已经有10多家饭店成为他的固定客户,很多周边的市民也会通过电商渠道向他购买蚂蚱。

“现在我最远卖到了柳州,再远的话,我怕运输过程中解冻了影响口感,宁可不做。”张春树说,经过几年发展,他的蚂蚱养殖已经扩展到44个大棚,去年的毛收入接近40万元。农忙时,他还请了村里10来个贫困户帮忙割草、饲喂蚂蚱。白天60元一天的工钱,夜晚抓蚂蚱每小时10元,光是这一项,可以帮助当地一名贫困户年增收6000多元。

界顶村贫困户唐翠玲说,从2017年起,她在村里的蚂蚱养殖场打工,平均一个月收入近2000元,再加上种地养鸡,现在已脱贫。“在家门口打工,让我对生活重燃希望,对养育一双儿女有了自信。”

下一步,张春树在继续发展蚂蚱养殖的同时,还打算挑战养殖技术难度更大的九香虫。他现在已经开辟了一个专门的大棚,在尝试攻克这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昆虫养殖技术。

“以前打工,忙完手上的活,下一个去哪个工地,都会让人很迷茫。”张春树说,现在自己创业虽然累一点,但“心中有了方向,感觉特别踏实”。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天剑”出鞘 ,这支特战队为何这么强?    下一篇 四川德阳:贫困村蜕变成网红“打卡点”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