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这个村庄被壁画改变了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学生周爽、付桐创作壁画《北冥有鱼》。
半年过去了,北京郊区怀柔大水峪村的村民牛桂华一直在努力适应一件事,自家农家院这两面已存在了30年的红砖墙,突然就变成了村里最红的观光景点。
路过的游客,几乎都要驻足对墙壁上的画指指点点,或者合影,牛桂华攥着一把瓜子的手心有些出汗,她穿着毛拖鞋在路边踱步,犹豫要不要去讲解一番。
在高4.5米、长达20多米的墙上,一条红色巨型大鱼在翻滚的海浪中探出头、瞪大眼睛盯着前方;长相狰狞的海神在云雾中杵着腮帮、歪着脑袋,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两头梅花鹿伸长脖子,去触碰枝头上的菩提树叶……
“这墙上画的是什么妖魔鬼怪啊?”
听到游客议论,牛桂华忍不住上前插话:“这可是海神出海图,不懂艺术就不要乱讲。”
牛桂华的声音充满底气,但在半年前,她也向这幅画的创作者——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学生王希民提出过同样的质疑。
2016年秋天,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师生一行20余人,先后两次来到这个长城脚下的小村庄,在农家院的墙上画了25幅壁画:神话故事北冥有鱼、《西游记》、福禄寿下凡、木兰从军……
紧靠青龙峡风景旅游区的大水峪村,早在20年前就开始发展农家旅游,现如今村里的997户村民,有176户开着农家乐,旅游收入占村民收入的六成以上。
村党支部副书记蒋晓军说:“这几年城里人越来越爱往农村跑,管理制度跟不上需求增长,农村旅游模式单一无特色、农家乐之间恶意竞争、官民矛盾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2016年,怀柔区旅游委选了大水峪村、芦庄等8个村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项目,为每个村庄提供100万元扶持资金,进行乡村美化工程。
这笔钱该怎么用?有村干部提议,给村民发花籽,种上蔷薇花,搞个鲜花村;也有人提议用涂料把房子涂成彩色,但都在讨论中被否定。怀柔区民俗旅游协会会长李玉荣提出,把大水峪村打造成壁画村,获得了村委会一致同意。
此前,国内外有一些壁画促进农村旅游经济的成功案例,如韩国梨花壁画村、德国上阿莫高壁画村、浙江省嵊泗县东海渔村,这让他们对大水峪村的乡村壁画创作充满信心和期待。于是,村委会辗转找到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壁画系副教授吴啸海带着学生们来到大水峪村时,村民们纷纷跑去村口围观,想瞧瞧这些穿着破洞牛仔裤和铆钉靴、扎着彩色小辫儿的年轻人能搞出些什么名堂。
脚手架搭在牛桂华家门前时,她内心还是有些别扭的。为了画壁画,她家忍痛拆了搭在墙外的篷子,还和村委会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吵了一架,放话称:“画得不好你们要负责,不然我上访告你们! ”
王希民学习绘画10余年,这是他第一次接触那么大的绘画面积。他想着,大水峪村谐音“水”和“鱼”,要不就画一幅有水有鱼有神仙的壁画?和牛桂华商量后,也得到了她的同意。可他刚用喷漆画出海神眼睛的轮廓,否定的议论声就开始了。
“你们看,那不是妖怪吗”“这海神也太凶了”……王希民有些懊恼,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硬着头皮作画。
牛桂华越听心里越没谱,跑去让王希民重画时,整个墙面的构图已基本完成。
吴啸海想,村民们不满的,也许只是画的寓意。他建议王希民在墙上写上8个字:“海神出海,万事大吉。”果然平息了牛桂华和村民们的声音。
吴啸海回忆着这幅画经历的波折,“其实画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要看什么画适合农村。”
吴啸海很在意村民的意见,他带着学生们去村民家挨家挨户沟通,修改绘画方案。于是,一张2平方米大小的百元人民币壁画,出现在村北垃圾场边的墙壁上。这次,村里又炸开了锅。
“怎么能把钱放在这种地方?”“把钱搁在垃圾堆,人民币不就贬值了吗?”起初,村民田大妈的意见特别大。
但也有支持的声音。“这寓意好啊,垃圾变废为宝”“出门见钱,大家都能富起来啦”。田大妈转念一想:“他们说的也在理!”
吴啸海不曾料到,因为这幅壁画的存在,村民们把脏乱差的垃圾箱打扫干净,没人再乱扔垃圾了。
孙亚飞和其他两名同学画的花木兰壁画,赢得了村民们一致好评。长城脚下,驻守边关的花木兰遥看远方,臂上一个反战标志,寓意着和平,一群和平鸽飞向通往未来的窗口……
吴啸海认为,“公共艺术”作为非完全自由的艺术种类,在体现独特艺术追求的同时,还应照顾到社会各阶层受众的诉求。
“让艺术服务于人民,正是我们选择大水峪村项目的初衷。”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唐晖说,目前高校教育倡导的艺术,一定程度上与老百姓的审美存在断层。唐晖希望通过这次进村绘画,让村民们了解艺术,感受艺术的美好,同时重塑高校和学生的艺术自信,填补当代艺术的空白——乡村。
壁画系给大水峪村壁画的报价,是每平方米500元,这个价格,还不到行业均价的十分之一。参与指导的两位老师没有任何报酬,同学们按照工作量有一定劳务费。
口碑和网络传播效应下,大水峪村火了,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第一批壁画完成,正赶上2016年国庆节,村里做了统计,客流量同比增加12.4%,销售额增加14.7%。
25幅壁画全部完成后,壁画沿线的主干道成了村里的景观大道。2016年11月2日,还特地举办了开街仪式。
“这些壁画就像一扇明亮的窗户,打开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人心。”吴啸海说。
李玉荣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壁画让他们在大水峪村种下的“改革种子”发芽了。
2015年3月,李玉荣等人被怀北镇政府派驻大水峪村,成立北京青山峪水民族旅游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整治管理大水峪村的乡村旅游。她的同事刚来,在县城公交车站遇见游客询问大水峪村怎么走,旁边立马有人说:“干吗去大水峪村啊,那个村可黑了。”
过去两年间,李玉荣和同事一直在动员开农家乐的村民们加入合作社,开展餐饮大赛,请专业厨师进行厨艺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住宿条件,但违章建筑、宰客、争夺客人等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大水峪村还曾是怀北镇的上访大户。李玉荣说,前几年,村民们经常为了些家长里短的事儿,成群结队去上访;两家人有矛盾就跑到村委会打架。“村民们和政府的关系一度变得尴尬,推行很多改革措施都没人支持。”
大水峪村粗旷的民风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早在明清时期,古长城大水峪关作为怀柔直通口外的唯一关口,成为边防重地,大水峪村修建了城堡以供驻军屯兵之用,渐渐地造就了大水峪村人刚硬的性格。
“是一幅幅实实在在的壁画,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让村民们看到村里环境在变好,切身感受到获益,感受到政府为民办事的态度。”李玉荣说,村民们逐渐开始接纳他们的改革方案,愿意坐下来共同为大水峪村的旅游发展出力。
“咱村现在变得那么漂亮,为啥还自己糟蹋呢”“再也不能让别人说我们大水峪村的不是”……在一次动员大会上,合作社的56户农家乐成员一致决定把村里的菜价统一:炒豆腐20元、清炒蔬菜18元、虹鳟鱼每条80元。
大水峪村壁画的成功,也被其他村庄视为风向标。吴啸海每个月都会接到各地农村打来的电话,愿意出高价请他们去创作;怀柔区的其他村庄也纷纷向旅游部门反映,希望能给自己村里都画上;内蒙古多伦县组织村干部前来学习大水峪村的特色建村模式。
今年3月中旬,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成立36周年,在学院的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图墙”的教师作品展。36年来,壁画系在全国各地参与了无数壁画作品,拉萨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深圳世界之窗……无论是名气还是规模,都比大水峪村大,但作为策展人,唐晖把展厅进门右边的最佳展示位置给了大水峪村项目。
“还要继续画下去,25幅远远不够,未来我们要更深入农村,设置更多绘画主题,甚至组织村民拿起画笔来体验创作,让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唐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