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新风 禁了爆竹多了文化气息
时间:春节期间
坐标:朔州市
在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春节,忙碌了一年的我回到家乡朔州与家人团聚。每年回到家乡都会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巨变,今年回到家乡过大年再次感受了家乡的荣耀。
整齐的院落,红红的灯笼。春节将至,我回到了朔州市区的小村,浓浓的年味已经在村里四处洋溢,让人深切感受到新农村的新气象。
腊月三十中午,与大哥二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制作当地节日美食麻叶,热热闹闹迎接春节的到来。年近六旬的大哥高兴地说起这些年家乡的变化:“一进腊月,我就挂上了灯笼,年货也开始置办,家里制作麻叶、麻花、烧肉、丸子、糖饼、粉条等当地传统美食”。
作为戏曲爱好者的大哥除了节日期间在家里赶做过年的熟食之外,闲暇时间就数爱好看传统戏曲朔州大秧歌了,几乎每一场演出他都怕耽误下了。因为在春节,大秧歌的曲调,是朔州最有年味的旋律。
据了解,大秧歌形成于明末清初,发展于清末民初,是晋北地区的一个较大的地方剧种。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大秧歌有踢鼓秧歌、喜乐、现代戏、传统剧目等多种形式,共28个剧目。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大秧歌作为一项朔州的传统文化活跃在城乡间,它已经和春节、元宵节这样的重大节日融为一体,是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让朔州的年味更浓。
今年,我度过了第一个没有鞭炮声的除夕。
“往年早早就把过年的鞭炮买好了,可是今年就没有买,因为年前政府就下达了鞭炮‘禁燃令’,城乡居民积极响应。”谈及今年过年不放炮,二哥感触颇多。
二哥说,往年大年三十晚至元宵节前,鞭炮燃放不停,看不了电视,睡不好觉,周围环境乌烟瘴气,还时有事故发生。今年的新年大不一样,朔州市区全面实行禁燃烟花爆竹,市民禁放意识普遍增强,度过了第一个没有鞭炮声的除夕,宣告“爆竹声中辞旧岁”已成为历史。“禁燃”减少了空气污染,为城乡居民创造了一个宁静、安全、清新的生活环境,共创幸福和谐美丽家园。
今年春节,我还做了件有文化味的事,在图书馆品读好书过程中,体味别样的“年味儿”。
过年新风尚,书香伴佳节。今年春节假期,我发现静下心来阅读已成为不少朔州市民的休闲选择,大家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图书馆,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充实自我,在品读好书的过程中体味别样的“年味儿”。
当我走进朔州市图书馆,看到这里早早地贴上了窗花、挂起了灯笼。各个借阅室都迎来了不少阅读爱好者。图书馆内读者虽多,秩序井然,非常安静。读者们说,春节不仅仅是亲人团聚、共享家宴的盛会,也是遨游书海的良机。图书馆还为读者们准备了书香门第、欢乐闯关大型互动活动,以及春联迎佳节、名家话年俗、书春日活动,朔州大讲堂民俗、年俗文化公益讲座等30多项“双节”相关活动,让读者在节日里品味特色浓郁的文化大餐。
过年是个阖家欢乐、全家团圆的喜庆节日,是亲情愈发浓郁的节日,也是情感交流、信息沟通的好时机。大家都放下了所有的事情,在一起聊聊天、拉拉家常,为今后过上更好的日子,奔前景,而蓄势待发。春节这一文化符号,已经承载了传统对接现实、文化碰撞未来的时代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