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造福垣曲县人 被居民称为“邻家辈”
在垣曲县城的居民小区和一些公共场所,每天可以看到一些身穿红马甲,开展宣传法治、巡防值守、调停纠纷等活动的人的身影。他们是一群热心的平安志愿者,县城居民亲切称之为“邻家辈”。垣曲县正因为有这些知事明理、公道正派、百姓信服的“邻家辈”,才有了小区小安定、县城大和谐。
垣曲县城共有5个社区,216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12.8万人,占到全县人口总数的55.65%。县城的街巷庭院能否保持安定有序,直接关乎全县的大局稳定。鉴于人流、物流、车流等较为集中,一度也是案件高发地。有个小区曾经在一年内有30多辆摩托车被盗,就连放在阳台上的红烧肉也被小偷拿走,闹得人心惶惶。
为了实现平安建设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目的,2017年8月,垣曲县委政法委通过学习调研,率先组建了一支90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仅限于政法系统退职退休人员。编队分组,在县城公共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效果明显,反映良好。接着扩大队伍范围和人数,推广到全县城。他们在各社区广泛招募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先进、老职工加入到平安志愿者队伍,采取了个人报名、所在社区推荐、原在单位审核、综治备案的方式,年龄限于70岁以下,且身体健康,热心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社会。经过层层把关,最后确定了500名平安志愿者。
垣曲民间把有威望、可信任且居住在一个地方的长辈或平辈称为“邻家辈”,群众就把出自本小区庭院的平安志愿者也叫成了“邻家辈”。这是继北京“西城大妈”“朝阳群众”和广东“广州街坊”之后,垣曲县在群防群治中探索的一条新路。
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起后,垣曲县强化管理,防止流于形式。县委政法委与城市社区管理中心共同研究制定了《平安志愿者管理办法》,既让其享有权利,又规定履行义务,还有考核办法和退出机制。该县对这支“编外队伍”多方给予关爱,由政府出资,每月给每位平安志愿者补助手机话费30元,每人每年办一份意外伤害保险,还统一定做发放了红马甲和红袖标。
社区里的平安志愿者不图虚名,尽心义务。他们对这一公益事业既热心热情,又认真负责,觉得为平安垣曲建设贡献余热有荣誉感和责任感,逐渐成了“五大员”——治安巡逻安全员、社区舆情信息员、民事纠纷调解员、法律政策宣传员、平安建设监督员。城南社区民发小区里的平安志愿者办起了“今日说法”黑板报,定期更换内容进行普法,并组织居民合唱《打黑除恶之歌》,使人们达到了懂法、守法。东城社区广南巷的平安志愿者李修善,去年七八月两次发现有邪教人员窜入小区向居民大门上插放邪教印刷品,他及时报警,派出所民警没收了非法印刷品,并对邪教人员依法处理。西城社区“怡然名都”小区有一住户发现楼顶漏水,平安志愿者得知后,让楼上楼下住户坐在一起,耐心调解,达成了赔偿协议。通过春风化雨,达到了邻里和谐。
垣曲县平安志愿者组建一年多来,作用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广,“邻家辈”这一品牌越来越响,成了政法机关的耳目和县城社区的助手。据统计,他们宣传法律法规受教育达6.3万人次,治安巡逻1.5万次,收集社情民意和舆情信息1200余条,调解民事纠纷450起。500名平安志愿者值守在各自小区,成了固定的治安“岗亭”;活动在公共场所,成了流动的“风景”。新年伊始,在垣曲城市社区中心召开的平安志愿者座谈会上,一些“邻家辈”们,就壮大队伍、强化作用等方面提出的诸多建议。县委政法委表示,在今年的工作中,要给予平安志愿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更多的热心人士参与到这支队伍中来,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垣曲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