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驰援武汉:来自土乡儿女的爱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唯一一家县级医院人民医院派出了1名医生和5名护士驰援武汉。他们被分配到不同医院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对他们来说,患者一声声“辛苦了”“谢谢”,就是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

image.png

李立木旦主和患者一起为青海医疗队点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青海派出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中,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是唯一一家县级医院,派出了1名医生和5名护士,李立木旦主就是其中之一。

“爱人也是本院的护士,她非常支持我的决定,走前没告诉父母,到武汉10天后,二老才知道。”李立木旦主担心父母劝阻,索性“先斩后奏”。

对于李立木旦主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进入病区前,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对从未穿过防护服的他们,穿着防护服工作无疑是一种挑战。

“拖着笨重的行头,走路时感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更别提护理操作、抢救病人,平时简单的护理操作都变得非常困难,有时候汗水模糊了双眼、模糊了护目镜,也不敢擦拭。”李立木旦主极不适应穿着防护服工作。

有一次,李立木旦主为患者静脉输液,因为戴了三层手套,感觉不到患者的血管弹性,扎了两针才成功,他感到很自责,急忙向患者道歉。

“没关系,只要能输上液扎几针都没事儿,我知道针不好打,谢谢你们从青海那么远的地方来帮助我们,辛苦了!”听到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李立木旦主觉得一切困难都不算什么。

正是这样的包容与鼓励,激励着李立木旦主和他的同事,克服重重困难,在战胜疫情的征途上勇敢前行。

土乡医护天使们抵达武汉后,经过几天的培训,于2020年2月1日正式上岗。

工作第一天下班后,在新洲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的互助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护士武兰忠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的任务是管理5位重症病人,关注监护仪上的数据变化,观察患者面容呼吸改变,测体温、血糖,静脉输液,记录生命体征,做完这些,护目镜上已经雾气蒙蒙,我已汗流浃背。看着时间,离下班还有一个多小时,我的耳朵、太阳穴、鼻梁、眼眶、脸颊已疼痛无比,接下来还要给患者送饭、倒水,帮助患者解决如厕问题。”

看似简单的工作,在特殊的环境中变得不简单,一个班下来,武兰忠已经疲惫不堪。

2月9日,由于普通隔离病区病人爆满,护理人员紧缺,武兰忠被抽调到新洲区中医院普通病区七病区。“相对于重症监护室,这里有40多名确诊轻症患者,为了节省防护服,每天上午安排2名护士,下午和晚上都只安排1名护士,相对来说工作量更大,意味着压力更大,好在这里的患者大多数都能行动自理,还有患者帮着我们发饭。”武兰忠说。

来自土乡的6名医护人员,被分配到武汉的不同医院工作,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对他们来说,患者一声声“辛苦了”“谢谢”,就是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

工作的动力,还有来自家乡人民的温暖。“我们出发前,青海机场公司为我们所有队员捐赠了电热毯,这条电热毯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温暖。”李立木旦主说,到武汉后,电热毯一直在用。

“在武汉的青海籍穆斯林群众,自发给青海医疗队送来了白饼和拉面,让我们在千里之外吃上了家乡的味道,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温暖。”武兰忠说。

一次援助湖北行,有付出更有收获,对于土乡医护们来说,都是第一次参加医疗支援,第一次穿防护服,第一次戴护目镜。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援助,学到了很多疫情防控新知识,学习了防护服、护目镜穿戴方法及消毒流程。这些新知识将让我们终生受用”。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火神山医院海军文职人员团队:白衣先锋    下一篇 黄河边上“守门人”王金清:时刻准备救人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