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土尔孙·祖农:高崖土陶的守望者

过去,土陶制品与维吾尔族人的生活紧密相连。上世纪70年代,土尔孙看父亲跟着爷爷学这门技艺,母亲则为土陶手绘花纹。每到周末,一家人把盆盆罐罐拿到巴扎上,一个卖一毛钱,一天能卖将近1000个。

CgrZEl04H4qAGLxTAAFeueES6sw784.jpg

在新疆喀什老城东北端美丽的吐曼河上,有一处高崖,这里曾是千年前喀喇汗王朝的王宫旧地。历史上,高崖的北坡与南坡连为一体,后来被洪水冲断,南北分隔。北崖即现在老城喀喇汗王朝王宫旧地,南崖就是“阔孜其亚贝希”——维吾尔语意为“高崖土陶人家”,如今被称为“高台民居”。

这里的居民祖祖辈辈都以制作土陶为生。2013年被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的土尔孙·祖农一家是其中之一。爷爷的爷爷留下的小院一半是作坊,一半是家。他家世代从事土陶制作,目前已是第六代。

土尔孙需要将泥加水浸泡一天一夜,等待它变软后反复用力揉捏,才能开始制作土陶毛坯。制作土陶的过程完全靠手感和经验。没有电动的匀速马达,吐尔孙用脚蹬一个皮带传动的胡杨木质转盘,转盘正中的泥坯根据他需要的速度或快或慢,泥坯就在手中或是挤或是鼓地有了生命。胚子成型后,放在小木架上晾干,接着上彩釉,然后就可以放入窑内烧制了。

过去,土陶制品与维吾尔族人的生活紧密相连。上世纪70年代,土尔孙看父亲跟着爷爷学这门技艺,母亲则为土陶手绘花纹。每到周末,一家人把盆盆罐罐拿到巴扎上,一个卖一毛钱,一天能卖将近1000个。

“80年代后,市面上的陶瓷都用电、用模子压,土陶生意停滞了,高台上的土陶匠人慢慢离开了。”现在高台上仅存的土陶作坊不足30家,制作者从最多时的五六百人变为如今的50多人。老手艺人们也许会成为喀什土陶的最后守望者。

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认可,让吐尔孙的土陶完成了从喀什人的日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变。喀什老城从2009年开始得到修缮和加固,由此带来的游客为他的土陶作坊带来新的生机。“我做的土陶,内地还有日韩游客特别喜欢,作品一批一批地被买去。”

吐尔孙把一个房间改成了作品陈列室,用于展示和出售他的手工土陶。他不给自己的作品定价,买家觉得多少钱合适就是多少钱,“最贵的卖过50块钱,最便宜的卖过5块钱。只要他欣赏我的技艺我就高兴。”

“我的土陶必须是古朴的,我的爸爸、爷爷、爷爷的爷爷怎么做的,我现在就怎么做。”不过,“三个女儿出嫁了,一个儿子读了警官学校,他们不可能再继承我的土陶手艺。我不在乎教给外姓人,只要能够传承这项手艺,我的土陶就能一直留在人们的生活中。”吐尔孙说,有两个韩国留学生几次登门跟他学手艺,坚持了两年,他给他们取了维吾尔族名字“依沙江”和“玉米提江”。

从吐尔孙的作坊出来,面对的是蜿蜒的吐曼河,吐曼河冲刷沉淀的高台就是养育这个土陶世家的土壤,极目之外的天山依稀盘桓在天边。“母亲去世的时候,只对我说,你身上有传承民族手工技艺的责任,要坚持下去。现在技艺给了弟子,以后作坊打算留给国家,我还有什么遗憾呢?”吐尔孙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90后”女中医胡雯:愈后重返“火线”,坐诊康复驿站    下一篇 贠宝山:舍己救人的抗美援朝卫生员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