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养路人”赵大坪:甘当铁路“蜘蛛侠”
每当看到动车组列车从地平线掠过,或坐在时速300多公里的“和谐号”列车车厢里,你的内心或许会产生一个问题:打造这样的高速度、支撑起这样的现代化高速铁路架构、维系其运营的,究竟是怎样一群人?
在京沪高铁北京段的高架线路上,个头1.8米、体重却只有65公斤的赵大坪趁着风稍停的空隙,抬头仔细观察接触网支柱上的设备,嘴里念念有词,还不时往手里的小本上作着记录。
别人上因特网,他们上接触网。空中那条长长的电线与高铁线平行向前,为动车组列车提供动力,那便是赵大坪经常攀爬上去检修的接触网。近半年来,赵大坪带领北京供电段的工友们干的一直是这个活儿--负责维护和检修北京铁路局管内高铁接触网设备。
1983年,15岁的赵大坪初中毕业,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张家口铁一中的首届铁路职高班。鼓励和支持他学习铁路专业、将来入职铁路的,是他的父亲,一位一辈子与铁路桥梁打交道的“老铁路”。
赵大坪只是个职高毕业生,刚毕业那会儿,他担心理论知识不够,就把《接触网运营与管理》、《接触网施工测量》、《接触网工应知、应会》及《工程力学》、《电工学》、《机械制图》等专业书籍都搬回了家,认真学习。日久天长,他总结出了一套学习方法:“看得懂的知识反复看,力求能解释、会运用;看不懂或暂时理解不了的,就先放下看别的书,等头脑理清后再接着看,这样往往会使很多问题得到解决。”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赵大坪最大的兴趣就是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将劳动化繁为简。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设施,一旦断线,就会造成接触网断电,机车停运,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畅通。近年来,随着电气化技术的发展,接触网线由原来的钢铝线换成了铜银合金线。材质的变化带来了新问题,发生断裂后,接头处容易弯曲变形,而使用对接线夹接续时,不易控制,因为接续部分不平直,导线不入槽,容易形成人为硬点,不仅延长故障排除时间,还会影响线路质量。
别看赵大坪只是一个技师,他发明的“腕臂吊装工艺”和“铜接触线断线接续辅助器”等多项技术革新成果,解决了接触网作业和抢修过程中,需要人员多、耗时长、安全系数低、接续困难等难点,提高了作业效率,大大缩短了接触网断线事故抢修时间。
接触网工常被人们称为铁路“蜘蛛侠”,在离地五六米高的半空中工作,险累程度无需赘言。20多年来,赵大坪兢兢业业地扮演着这个角色,从一名怀揣梦想的新入路职工,逐渐成长为电气化铁路的“守护神”、现代化铁路的“保险丝”,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参加工作以来,赵大坪夺得了首届全国铁路职业技能竞赛接触网专业个人全能第一名,被评为全路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并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火车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多年来,不管工作岗位如何变化,做一线工人、做职教老师,或者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掌门人,他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对于实践--理论兼顾的思考、工作模式。这也是他成为大师的秘笈之一。
他是一名舞者,6米高的接触网上,他顶风曼舞,华丽舞步曾受全路凝望;他是一名探路者,28载技工道路,他深学细究,刷新接触网手艺惠人无数;他,用步履诠释着北京铁路局今世手艺工人的精良品德--执著、勤恳、永不服输。
平均几分钟就要往来穿梭而过的动车组列车隆隆作响,对于赵大坪来说,就是一首熟悉的乐曲。每一个音符,都是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大半生职业生涯孜孜以求、技能修炼的结晶。正是这样的声音,打造出了他坚韧、笃实的职业人生。是的,这一生,他已离不开铁路,离不开铁路电网,离不开轰隆轰隆的机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