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孙菁:在武汉护理危重症患者

护士孙菁接到通知,便火速赶赴武汉,投入到抗疫一线的工作之中。她主要协助医生对重症患者开展治疗,如床旁ECMO的建立、经皮气管切开、床旁气管镜检查、危重患者转运等,之后对接受治疗后的重症患者进行护理。

image.png

工作中的孙菁。

“我们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这是ICU专科护士孙菁介绍自己在武汉工作时说的第一句话。

2020年2月1日下午,中日友好医院(以下简称“中日医院”)肺移植科副护士长孙菁接到电话通知,让她加入中日医院国家援湖北抗疫医疗队。

还在医院上班的她立刻赶回家,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收拾了行李,接着简单交接了科室的工作,便火速赶赴武汉,投入到抗疫一线的工作之中。孙菁说,她当时能感觉到任务非常紧迫,她还说,早有预感自己会去支援武汉。

孙菁告诉记者,2003年她还在上高中,对于“非典”她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没有怕。这一次她知道自己在面对什么,然而她也没有怕。

“春节的时候,我没有休息也没有回老家。我当时想过自己有可能会被派去,护理部也问过我,如果需要人去支援,我可不可以去。我说我可以,没问题。我很早就报名了”。

除夕那天,孙菁的父母对她说,这次疫情需要她的支援。“我问他们如果我去了他们会担心吗?他们回答:这就是你的职责所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就是干这个的,你不去谁去?”孙菁说,听到父母这样说,她感到很放心,她也很感谢父母给予她的支持。

孙菁在武汉的工作地点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6东病区。2月1日晚上,当她到达武汉时,那里还是一片空无一人的区域,而很快,那里将会变成重症病房。

“我们知道这个病区是要收治重症患者的,但当时那里还只是普通病房,所以要把它改造成重症病房。2月3日,我跟同事一起去看了整个病房的结构,一共50张床,我每张床都看了一遍,发现床边的电源插孔数量不够,无法满足呼吸机和其他仪器设备的使用需求,所以当时我就说每床需要固定一个接线板,后来也证明这是非常明智的”。

C6东病区于2月4日正式开始收治患者,当天晚上病区的床位几乎满了。按孙菁自己的话说,“半个小时内就收了几十个患者,都是挤着门进来的。”

在C6东病区,孙菁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协助医生对重症患者开展治疗,如床旁ECMO的建立、经皮气管切开、床旁气管镜检查、危重患者转运等相关技术操作,之后对接受治疗后的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而在孙菁的工作中,一些突发紧急情况也时有发生。

2月25日上午8点左右,在病区值班的一名护士发现,一位8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表现出血氧饱和度低、意识不清、嗜睡等症状。接到消息后,刚换上防护服的孙菁马上赶过去同医生一起对患者进行检查,最终确定患者存在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需要马上进行气管插管。

孙菁立刻对患者实施了开放气道、辅助呼吸等治疗手段,接着与赶来的麻醉科医生一同完成了对患者的气管插管并进行后续操作。孙菁回忆说,整个抢救过程约15-20分钟,很顺利。

然而如果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当时还在护士站的对面改建了一个监护室,就是为了把病情最重、病情变化多、可能随时需要抢救的患者安排在离护士站最近的位置”。

除了协助治疗,确保病区所有医疗工作能够安全地开展、保证整个病区的工作质量也是孙菁的职责。“我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地分配人力,然后协调各种工作流程,从而保证医疗和护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我还负责清点药品、物资、设备的数量,准备抢救时的用物以保证当有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可以第一时间做到很好的应对。此外,我也会做好消毒隔离等各种院感防控措施,防止患者发生交叉感染。我们有一些护理质量标准,需要去做监督跟指导,每天在病区里起到指导和提醒的作用。”孙菁说,在武汉,她依然是一名临床病房的护理管理者,只是换了一个工作地点。

作为护士,孙菁也要照料患者的日常生活。她会替患者打水,为患者喂饭喂药,为不能下床活动,大小便无法自理的患者换尿垫、清理被大便弄污的被子和床单。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位有轻度‘老年痴呆’的患者,他经常突然跑出来。我们就需要去劝他,像哄小孩一样去跟他沟通,让他安心。”

当被问及会不会觉得工作太过辛苦时,孙菁回答说:“我认为很多时候护士是最能吃苦的一群人。特别是像我们做过重症的,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不怕,扛一扛就过去了,因为这是我的工作,我面对的是患者,都是生命。我觉得这些苦与累在我们眼里真的不算什么”。

在武汉的这段时间里,孙菁没有给自己安排固定的休息时间,她曾连续工作十几天,除非太累,她每天都会去病区。

孙菁说,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信任让她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记得有一天我和同事一起在病房巡视,得知马上要收治一位患者。当时,那个房间还有些患者需要吃饭和输液,我们比较忙。新进来的患者是位挺乐观的阿姨,她看看我们忙碌的样子说她不着急,让我们慢慢来,没有表现出一点不耐烦。后来,因为我们戴着好几层手套,再加上阿姨的血管条件不好,做静脉穿刺时很难一次成功,阿姨也说没关系。再比如之前有一位患者要进行气管插管,我们对患者说千万不要拔身上的管子,那位患者虽然不能说话,但是还不停地点头,特别配合,真的让我们很感动,能感觉到患者对我们充分的信任”。

对孙菁的采访在一通紧急电话的催促下结束了:病区又有突发情况需要她去处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张进:国企“铁汉” 改革“闯将”    下一篇 独臂托起篮球梦——让库里、易建联点赞的14岁广东少年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