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宋磊:甘做扶贫路上“挑山工”

54岁的宋磊有着28年党龄,在扶贫岗位任职6年来,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以滚石上山的担当、抓铁有痕的坚韧,甘做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挑山工”

360??20191025182858503.jpg

2019年9月30日,记者在临邑县扶贫办见到了宋磊,衣着整洁,身材挺拔,精神饱满,很难把他与病人联系在一起。“许多人怕我忌讳,不敢提尿毒症三个字,我很乐观,积极治疗,积极工作,能够帮扶更多贫困户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快乐,也能使我心情更加舒畅。 ”宋磊爽朗地说。

54岁的宋磊有着28年党龄,在扶贫岗位任职6年来,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以滚石上山的担当、抓铁有痕的坚韧,甘做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挑山工”,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今年9月,宋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此殊荣的全国仅25人,山东仅1人。

他像一颗螺丝钉一样牢牢“钉”在岗位上,不惧病魔,勇挑重担

从2013年起,宋磊在临邑县农业局工作期间就从事扶贫开发工作。 2016年初,临邑县扶贫办成立,年逾五十的宋磊服从组织安排到新单位报到。他说:“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乡镇和农口工作,对土地、对群众有感情,和农民群众在一起,我总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宋磊任临邑县扶贫办副主任,负责任务最重的精准扶贫和扶贫项目管理工作,忙碌是他的工作常态。

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在哪里?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思考,一条“唤醒沉睡资源”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路子逐渐清晰起来。为此,他深入村庄调研,足迹遍及全县68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召开专题研讨会15场次,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村庄‘沉睡资源’指的是村内和周边的边角地、闲散地、空宅基、废弃坑塘等,以前是‘包袱’,现在是‘财富’,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产业,不仅能增加群众收入,还能改善村居环境,增加集体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宋磊介绍。

走进临邑县林子镇东张村,村容整洁,道路通畅,街道两旁统一种植核桃树,村庄西边坑塘内种植莲藕。“以前,坑塘内堆满了垃圾,自从前年开发成藕池鱼塘后,村里每年至少能增收3万元,村内的18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这一切离不开宋磊主任不厌其烦地调研、推动,有时候他在村里一待就是一天,挨家挨户做工作。 ”东张村老党员张志祥说。

据统计,临邑县在326个村实施了“沉睡资源”利用,截至2018年底,这些村的集体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

长期忘我的工作悄悄侵蚀了宋磊的身体健康,2017年春天,在临邑县开展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回头看”期间,宋磊与同事加班加点,整理数据,核实材料,就在一天下村入户的时候他突然晕倒,感觉浑身乏力、头晕目眩,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尿毒症。医生强烈要求他住院治疗,但宋磊挂念工作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恳请大夫让他每周二和周六到医院做透析治疗,这样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随着病情发展,从去年4月份起,他改为每周做三次透析,却依然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我并不是逞强。一是透析两年多来,自己也慢慢找到了规律,除去透析治疗时间外,我仍能坚持正常工作;二是扶贫这项工作我放不下心哪!在家里真坐不住。 ”宋磊诚恳地说。

他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摸索出不少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办法

“脱贫攻坚工作面广、量大,推进过程中经常遇到新困难、新挑战。面对问题,宋磊看得准、抓得紧,善思考、敢担当,解决有方。 ”说起宋磊,与他共事多年的临邑县扶贫办主任马太廷由衷佩服。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宋磊意识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容不得闪失、经不起折腾,发展产业项目,必须强化风险控制,把住入口关。

宋磊多方查资料、跑院所、访专家,在吸收借鉴成功项目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牵头建立了“两库三审”项目评审制度,即在产业扶贫中成立项目库、专家库,制定项目评审规则,项目实施前要经过乡镇初审、专家会审、县级终审,由专家层层把关后,再决定项目上不上。扶贫项目由此系上了“保险绳”。

理合务镇田庵村是“两库三审”项目评审制度的受益村庄之一。起初,听闻村里要建钢结构大棚,许多贫困户不解。村干部的信心,缘于项目成功通过评审。用扶贫资金建起大棚后,对外出租,交给经过严格审核的市场主体去打理,一个棚每年固定给村里交租金5万元。这种运营模式,让扶贫资金稳赚不赔。“项目评审科学地分析了每个扶贫项目的可行性,确保每一分钱花在实处,每一份力出在要害处,每一份收益落在群众腰包里。 ”宋磊说,“两库三审”项目评审制度在全县推开后,一批见效快、效益好、管长远、带动强的产业项目涌现出来。在全国扶贫项目库建设培训会上,临邑县“两库三审”项目评审制度作为典型做法作了推介。

每当遇到普遍共性问题,宋磊就把它们收集起来,记在扶贫台账上,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反复调研、磋商、求助、思考、实践,最终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为巩固脱贫成效,宋磊首创了“红黄蓝三级设防”的返贫预警机制,被《中国扶贫》杂志列为脱贫100计中的第15计。

择一事,终一生。秉持这样的价值追求,宋磊在扶贫领域开创了多项堪称“第一”的制度,这些制度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有效破解了扶贫路上的不少瓶颈。

他恪守为民情怀,把政策落细、落实至最需要的人

临南镇宁寺村贫困群众关大营,得知宋磊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时,前来看望他,紧紧抓着他的手说:“老宋啊,你一定要注意,歇歇再干,别累着啊!”宋磊始终牵挂着每一名贫困群众,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和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

宿安乡杨辛村贫困群众王富军一直称宋磊为大哥。他因摔伤腰部,导致身体三级残疾,没法干力气活,生活由此陷入贫困。 2018年,宋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跑农行、农商行,为他申请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并多方联系,帮他发展起小龙虾养殖产业。一年摸索实践后,王富军找到了一条自繁自卖小龙虾的路子,“没有宋磊大哥的帮助,我的家庭很难走出困境,我一辈子都感激他。 ”王富军说。

为帮助更多贫困群众,几年来,宋磊跑遍了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了数十家行业协会,拜访了上百位爱心人士,募集到大批爱心善款,帮助数百个贫困家庭解决了就医、就业、就学、住房等急事、难事、烦心事。

宋磊常说:“扶贫是行善积德的活儿,更是讲良心的活儿,每一分钱都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要让所有贫困户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宁肯得罪亲朋故友,也不能违良心、失公心。 ”宋磊的一个亲戚私底下求他把自己纳入贫困户,但因有一项纳入条件不符合,被他一口回绝;一家企业老板委托宋磊的同学,央求他挪用部分扶贫资金给企业“救急”,宋磊当场严词拒绝。“我们身处有梦可追、有梦可圆的时代,脱贫攻坚的梦就是让全体人民共同进入小康社会。看到一个个法子管用了,一户户贫困户致富了,‘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越来越近,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宋磊真诚地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战“疫”一线,一位女村医的最后坚守    下一篇 方舱,让我再看你一眼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