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浙江省3位基层一线优秀青年代表:勇敢逐梦 绽放青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对于今天的新时代青年来说,赓续百年五四精神,唯有向着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不懈奋斗。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对于今天的新时代青年来说,赓续百年五四精神,唯有向着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不懈奋斗。

2019年4月30日,浙江省召开庆祝五四青年节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来自全省各行业的8名青年代表分享了他们的青春故事。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一个个激情奋斗的故事,展现了浙江青年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的奋斗景象,勾勒出浙江青年新时代追梦人的模样:

他们中,有躬耕三尺讲台,以思想魅力引导学生立鸿鹄志的高校思政老师;有心系病人,投身“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青年医生;有坚守一线,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生产提效的青年工匠;有扎根基层,乐做百姓贴心人的社区民警;有不惧危险,数百次勇闯火场抢救群众生命财产的消防员……

今天,我们走近其中3位青年,与大家分享他们的追梦故事,感受他们亮丽的青春色彩。



W020190504267400425596.jpg

王宗超

冲向烈火的“逆行英雄”

高挑的个子,鼻梁上架着厚厚的眼镜。刚见到王宗超时,他正埋头在办公桌前处理公文,桌上整齐放着一摞转业干部的档案。看到来客,王宗超脸上绽出腼腆的笑容,“机关工作和一线战场不一样。”他又自信地说,“但我已经逐步上手了!”

1991年11月出生的王宗超,曾是杭州市朝晖消防中队团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入伍5年,他先后参与各类重大疑难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1020次,救助社会群众280多人,2017年获得全省优秀政治教员、2018年获得浙江省“最美90后”荣誉称号。去年年底,他被调往杭州消防支队政治处,暂时告别战场。但那段发着光的日子,依然是他平凡岁月中最珍贵的记忆。

“爸爸是名老消防,小时候我常去爸爸就职的淳安消防大队。”还在牙牙学语时,王宗超的童年便被打上“橙黄”的底色。王宗超回忆,自己从小便受严厉、正直的父亲影响。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正在读中学,父亲只给家里打了一个简单的报信电话,便“消失”了一个半月。

等父亲回家时,王宗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整个人瘦下一大圈,脸上皮肤晒褪一大半。王宗超这才知道,父亲作为浙江首批入川的救援指战员,刚刚完成任务回来。关于那段救援经历,父亲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一次家庭聚会上,父亲说起他们从砖瓦下救出一名男生时,高兴得连喝两杯酒,“他的脸上满是难以言说的骄傲。”

父亲的职业自豪感影响了王宗超的人生走向。2014年,从长春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的他,正式成为一名消防员。

与死神较量,时刻考验着他的胆量与勇气。2015年初,余杭临平一处偏远郊区着火,那是王宗超第一次与死神交锋。一幢2层农民房里,火势已经贯穿了楼顶,浓烟滚滚升空。“走,去火场!”王宗超勇猛地冲进火场,但眼前的情景让他愣了一下。只见一楼储物间内,二十几个煤气瓶或站或躺,有几个还喷着明火。

“搬,还是不搬?”那一瞬间,王宗超犹豫了。千钧一发之际,只见眼前“嗖”地穿过一道藏青色的身影,“跟我上!”班长带头冲了进去。不再犹豫,王宗超也紧跟着冲进火场,将煤气瓶一个个搬到安全地带。灭完火已是半夜,返回时多数战友都累得头挨着头睡过去,他的心情却难以平静。在脑中再三“复盘”这场救火后,他说:“理性思考后,我还是会冲进去。但火场给不了你太多的时间考虑,短短几秒间,灭火、救人应是我们消防员下意识的反应。”

此后的王宗超,又在火场出入上百回。在一场场生死较量中,他从青涩蜕变为勇敢、坚韧。两张救援现场拍摄的照片,让人印象深刻。一张是2016年下沙朝阳轮胎厂发生火灾,连续扑救22小时后,大火终于被扑灭。王宗超整个脸上布满黑乎乎的橡胶颗粒物,脖子也漆黑。他闭着眼睛嘴角上扬,这是恶战胜利后的微笑。另一张是2017年下城区嘉德新苑的通风井救人,他只身入井将受伤的老伯救出。照片上的他穿着白色背心,看得见的是右肩、右胸的破皮擦伤,看不见的伤还有20多处,这是在通风管中被锐物划伤所致,但他脸上没有伤痛的苦楚,只有救人后的满足。父亲当年的职业自豪感,此刻的他感受到了。

前不久,四川凉山木里森林火灾30名救火英雄壮烈牺牲,王宗超看到新闻后,给战友打去电话:“我看到名单中政治教导员、中队长都牺牲了。消防员有句话‘永远不要说给我上,永远要说跟我上’。他们做到了,是真正的勇士。”王宗超的眼睛红了好几次,从心底对这些勇士充满敬意,也更明白消防人不能沉溺于悲痛,而要以此为精神丰碑,继续往前走。在王宗超心中,最美不过那一身消防员制服,他时刻准备着重返一线战场。

W020190504267400838833.jpg
范江涛

“有滋有味”的思政老师

“好像甜甜圈”“预定本年度最佳科技照片”……4月22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六教127教室中,大屏幕上正播放视频《首张黑洞照片是如何拍摄的》,一行行弹幕从画面前穿行而过。

“在引力作用下,光都无法从黑洞中逃脱。如果是3个有质量的天体,在引力作用下,会产生什么结果?”看完视频,一位高高瘦瘦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发问。“三体问题!”学生们异口同声。“在历史事件中,影响因素可能往往不止3个,必须考虑各种复杂因素。”老师从这个话题入手,指出在戊戌维新中,必须考虑慈禧、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民众等多方力量来分析败因。原来,这不是物理系的课程,而是一堂思政课。

这位身高1.8米的山东汉子,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范江涛,曾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平日,同学们总是亲切地唤他为“涛哥”。在他的课堂上,短视频是例行的“开场白”,总能让学生脑洞大开,在历史与现实中发现奇妙的联系。以“有趣诉说有用”,他执教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为学生们需要“抢课”“抢座”的“网红课”。

如何让严肃的思政课变得生动?这是范江涛2010年便开始思考的问题。那时,刚入职杭电的他发现,由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话题比较沉重,同学们的“抬头率”不高。“我开始尝试用接地气的方式讲课,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去解释分析。”范江涛将近代9亿多两白银的赔款总额换算为约4800万部华为mate X折叠屏手机,将慈禧每天生活费4万两白银换算成约40万份快餐全家桶。枯燥的数字变成鲜活的例证,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不过,‘有趣’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我希望学生们能通过我的讲课记住历史、认识历史,从而有所感悟。”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范江涛以荒诞的“抗日神剧”为引子,呈现大量史料,引导学生展开对抗日战争的思考。他发动同学们收集身边的抗战故事,指出应拒绝戏说历史,在铭记历史中继往开来,为“中国梦”奋斗。

在范江涛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拿起手机直接发弹幕抒发感慨或提问题。根据大屏幕上的弹幕内容,范江涛会即时答疑解惑或组织讨论,这让学生们大呼过瘾:“涛哥的课,参与感特别强!”

在实践教学环节,范江涛鼓励大家“天马行空”:剧本、海报、采访,甚至演舞台剧或设计软件都可以是作业的形式。去年,自动化学院2017级学生徐梦乾上交了一部“穿越剧”《武昌起义》。范江涛觉得特别有创意,当即决定指导徐梦乾排演舞台剧,还帮助解决经费。最终,该剧在课堂上由学生带妆演出,一度成为热门的校园新闻。

因为深受同学们喜爱,范江涛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全院学评教中连续11个学期排名第一。在他的微信里,有1500多个学生好友,每天他都认真刷朋友圈并留言点赞。除了回答课程问题,他还指导学生处理感情问题、解答人生疑惑,并展开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我希望通过思政课和日常的思想交流,引导同学们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更加关心社会,帮助他们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范江涛说。

让范江涛欣慰的是,积极的改变已经在发生。“范老师教给我们一种态度。”学生李晓涵说,“很多同学开始学习用独立思考的态度去面对社会事件。”听了课堂上有关文化自信与文化安全的讨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孙振喆很有感触,在QQ上向范江涛写下了近千字的感言,并表示希望能为中国本土动漫贡献一份力量。

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最近,范江涛受邀参加各学院的“团日活动”,并对他们进行义务指导。“我希望自己是他们的良师,更成为他们的益友。”校园小道上,立志做一名“有滋有味”思政老师的“涛哥”笑着和记者说。

W020190504267400972189.jpg
林艳

“跑”出速度的热心医生

白大褂,马尾辫。4月26日见到林艳时,她正在浙医二院国际保健中心8楼的示教室里给病人家属上课。“胸痛病人如果含服两次救心丸都无法缓解症状,就一定要送到医院来……”40分钟的义务讲座干货满满,林艳介绍了危险症状鉴别、患者心理疏导、药物副作用等知识。患者家属有的做笔记,有的拿起手机录起了视频。

“久等啦!”讲座结束,林艳扑闪着大眼睛对记者灿烂一笑。去往查房的路上,她边走边和记者聊起自己的经历。今年正好是林艳工作的第10个年头,这是收获满满的十年:她曾主持1项省级课题,参与多项国家课题,有的课题曾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医药卫生科技一等奖。她不但是浙医二院心内二病区的一名骨干主治医生、心力衰竭组和起搏组成员,还是心内二病区青年文明号负责人。林艳觉得,服务患者不仅是工作内容,也体现在志愿服务里。

她介绍,他们的病区在2016年获评国家级青年文明号。“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以来,大家有了一个新名字——“跑小青”。如何带领这群心内科的小伙伴助推改革,成为她日常琢磨最多的事之一。

在心内科,急性心肌梗塞是最危重的疾病,症状一般是胸痛,如果在发病90分钟内打通血管可大大降低病死率。但患者往往对病因并不自知,在挂号时经常挂错科室,延误治疗时机。发现这个问题后,林艳和小伙伴们向医院建议再造胸痛病人的看病流程。在大家的合力推动下,整合急诊科、心内科、呼吸科等科室力量的浙医二院胸痛中心正式成立。胸痛病人到了医院,不用缴费,就能第一时间做上心电图及心超,最快两三分钟就能判断病因,开辟出了接诊绿色通道。

林艳还带领“跑小青”们积极参加培训演练,牢记新的接诊流程。现在,每个人都学会了做床边心超,能当场给出诊断结果。建立胸痛转诊微信群后,病人信息在救护车上就能被传回医院,方便医护人员准备。目前,医院急性心梗患者90分钟内打通闭塞血管率达93.1%,最短时间仅27分钟,遥遥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患者家属王女士说,几天前,丈夫打电话说他胸口很疼,便去浙医二院看病。她花了一个多小时急急忙忙从萧山赶到医院,没想到丈夫已经做好手术躺在病房里了。“原来是心梗!幸好医院及时救助。”王女士言语之间满是谢意。

除了流程再造,林艳和小伙伴们还思考着如何将科技红利转化成患者的就医福利。林艳的亚专科方向是起搏器手术,常有植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向她反映,起搏器工程师们只有周一、周三和周五才来医院,这使得起搏器功能检查、心率记录查看极为不便。林艳和“跑小青”们提出,应该让机器等人,而不是人等机器。大家合力引进程控设备,今年3月,“起搏器自助随访小屋”正式启用。按照提示,病人2分钟内就可以自助完成整个起搏器检查过程,上传云平台并打印报告,这样医生可随时进行诊断。“现在真是方便多了!”患者们由衷地点赞。

为了用技术手段化解“挂号难”“看病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就医痛点,林艳带着“跑小青”们放弃休假时间在候诊大厅、科室候诊区一对一帮助患者使用网上操作系统,进行预约、缴费、查询报告等,推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教老妈用微信的时候,我都没这么耐心呢!”有的“跑小青”自我打趣。林艳还手把手向每位患者介绍诊间结算的流程,成为全院诊间结算率最高的医生。

在林艳的努力下,“最多跑一次”服务正从院内向院外延伸。在休息时间,林艳不忘带领“跑小青”们走进社区、学校、事业单位,开展心肺复苏培训、义务诊疗、科普讲座等活动,现场讲解医院“最多跑一次”诊疗便民措施。仅今年就开展活动60余场,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林艳觉得,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更多患者的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有满满的成就感。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军转干部傅逢坤: 救人之后默默离开    下一篇 他10年勘查案件现场300余次,曾只身将6名犯罪嫌疑人制服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