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17年爱的坚守 给白血病儿童“生”的希望
从医近30年,她拯救了无数孩子的生命,她是小儿血液科孩子们和蔼可亲的“妈妈”,面对血液病患儿渴望生命的目光,她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坚守与担当——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血液科主任医师刘建平。
刘建平1991年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1999年到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进修了一年多,2000年回来正式从事儿童血液病专业。她用先进的治疗方案让一批患儿们存活了下来。到2005年开康复联谊会时,有30多个孩子恢复健康,缓解率80%以上。
2017年,34岁的小玉(化名),17年前患了急性白血病,经北京某医院治疗缓解后,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一年后复发并出现脑膜白血病及右眼失明。父亲仅靠种地养活全家,没钱再到外地治疗,此时,刘建平刚从北京儿童医院进修回来,不少患儿闻讯而来,小玉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买药很困难,医生要坐火车去北京连夜把药买回来。由于药物需要冷藏,医生就用保温桶在里面放些冰,把药包好带回来。而且用药剂量要比传统方案大得多,不少医护人员提出质疑,甚至阻挠。刘建平为了拯救患儿,不顾一切,把刚刚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小玉身上,经过她的精心治疗,小玉病情缓解了,并奇迹般的恢复了视力。目前她已成家。
刘建平说:“医生最大的职责就是要有责任心和爱心”。2002年,刘建平坐火车去北京报一个课题,刚下火车,突然有家长来电话说孩子在化疗的过程中出现急性肾衰竭,生命垂危。她挂断电话后马上买了返程火车票,经过12个小时颠簸赶回呼和浩特市,并在路途中直接电话连线北京的儿科专家电话会诊,确定治疗方案。由于病情严重,当她下火车回到医院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所有人都不报任何希望了。而她却抛开一切干扰极力抢救,经过一整天的救治孩子开始排尿,浮肿消失了,肾功能也恢复了。虽然自己的事儿没办成,但孩子得救了。如今这个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并且当了瑜伽教练。
刘建平的妙手回春不仅让孩子们脱离了痛苦,提高了存活率,也让医院的领导看到了希望。2007年底,内蒙古医院正式成立小儿血液科,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没有“小儿血液专业学科”的空白。2015年,她牵头成立内蒙古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血液学组并任组长,在自治区儿童血液专业学术领域起到引领的作用。
在刘建平的努力下,科室从成立初期的1名医生,发展到现在的7名医生、16名护士,从14张床位到现在的39张床位。小儿血液科的发展壮大都沉淀了刘建平的付出与心血。同事们说,没有她的坚持与坚守就没有那么多孩子“生”的希望。
刘建平每天早晨七点多就来到病房,询问患儿情况、签病例,有时在查房后接着出门诊,看完一百多号个病人她又要回到病房,再查一遍房才能放心回家。刘建平能够在医院安心地工作与她家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她常年忙于工作,医院成了她的家,甚至连陪自己的孩子过个生日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她是小儿血液科所有孩子的“妈妈”,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却有太多的愧疚。她说:“等我退休了再好好补偿孩子。”
繁忙的业务工作并没有让刘建平停下学习的脚步,她始终把赶超国内外血液儿科先进水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先后主持自治区级、院级科研8项,她所研究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得自治区及医院的嘉奖。2011年至今,相继开展了“儿童恶性血液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异体骨髓移植及脐血移植术”,填补了自治区该项技术的空白。近年她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编写了血液病学相关材料5.9万字。2013年她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医德医风标兵称号。
现在,刘建平快退休了,这更让她感到了时间的紧迫。为培养人才,年近60岁的她在医生紧缺时亲临一线值班,送年轻医生读硕士、博士。谈到她最大的心事,刘建平说:“趁现在条件允许,我希望能招收更多愿意从事儿童血液病救治工作的学生。再有将科室的医生送到其他大医院进修,把更先进、前沿的技术带回来。在我离开岗位前,希望他们能挑起大梁,让科室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