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兵总吃败仗,却在24岁就封了万户侯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初军事家、政治家,为光武中兴发挥重要作用。他能文能武,知人善任,平定河东,进出关中,为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东汉初为司徒、太傅,位极人臣。
邓禹少有才识,十三岁能诵诗,并到京城长安学习,且有知人之才。在长安学习期间,他与刘秀结识,并认为刘秀不简单,能成大业。因此在农民战争时期,他没有跟随更始帝刘玄,而是到河北追随刘秀,并为之出谋划策。他向刘秀进言:“更始帝虽然在关西定都,但现在山东不稳,赤眉、青犊等势力浩大,动则有数万之众,在三辅一带往往假借名号群聚。更始帝没有打败过他们,他们也就不听从指挥。更始帝手下诸将都是些庸人之辈,眼光短浅,志在钱财,争用威力,早晚只顾享乐而已。更始帝缺乏忠良明智、深谋远虑之士,所以他根基不稳,迟早要失败。在当前天下分崩离析的形势之下,你应该延揽人才,争取民心,建立汉高祖的大业,解万民于倒悬。以你的才能来平定天下,是可以做到的。”刘秀听后,非常高兴,吩咐左右称他为邓将军,经常住在一起共商大计。更始二年(24年),邓禹向刘秀建议在河内建立根据地,同时举荐了寇恂。刘秀采纳此建议,并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河内根据地的建立,为刘秀建立东汉政权起了基础性作用。刘秀以河内为依托,开始了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伟业。
邓禹擅长计谋,且知人善任。他所推荐的人都有才能,刘秀认为他有知人之能,于是任用将领多要征询于他。邓禹能文能武,故能出将入相,在平定河北、河东和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朗起兵时,他带领数千人马,攻占乐阳。在清阳一战中,他率领骑兵,击败铜马军,解了盖延等人之围,并活捉了铜马军的大将,后追随刘秀,乘胜追击,连打胜仗,平定北州。在赤眉军与更始政权争夺长安之际,刘秀预计赤眉军必胜,想乘机占领关中,而自己却在山东难以抽身,因邓禹文武兼备,且最为信任,于是将西征之事托付于邓禹。刘秀拜邓禹为前将军持节,令其自选偏裨以下将佐,率领两万精兵,西征关中。建武元年(25年),邓禹攻破箕关,围安邑,于解南大败更始大将军樊参,但遭到更始大将王匡、成丹、刘均等十余万联军的围攻。邓禹先败后胜,大破更始联军,平定河东郡。此时刘秀称帝,拜邓禹为大司徒,封酂侯,食邑万户,称赞他“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后汉书》卷十六)。此时邓禹二十四岁。
平定河东后,邓禹继续西征,在衙县攻破十万更始军,并与赤眉军争夺关中。在关中,赤眉军到处抢掠,百姓不知所归,而邓禹严肃军纪,百姓望风相迎,归从者日以千数,人数号称百万。邓禹每到一处,常慰问父老童稚,百姓莫不感激,于是邓禹名震关西。诸将以自己人多势众,都劝邓禹直接进攻长安。邓禹分析形势,以自己人数虽多,但能战者少,且前无积蓄,后无转运之资,而赤眉军刚占长安,财富充实,势不可挡,但其内无法纪,财富虽多,却变故万端,难以坚守。据此判断,他决定整军北上,占领地广人稀、粮食充足的上郡、北地和安定,获得粮食,然后伺机进攻赤眉。而光武帝认为邓禹应顺应民心,直接进攻长安,并下诏令其实行。邓禹仍坚持己见,率军北上,不料发生变故,部将冯愔为争权而杀了宗歆,并反叛。这场叛乱虽被平息,却伤了邓军元气。军粮缺乏,归附者离散,接着又败于赤眉,邓军被迫撤退。
鉴于此,光武帝令邓军东返,而邓禹心有不甘。军中缺粮,军心不稳,数次与赤眉对阵,皆失利。建武三年(27年),邓禹被迫东返,在华阴与征西大将军冯异相遇。邓禹要求冯异与其合攻赤眉,遭冯异劝阻。邓禹未听劝阻,执意进攻,结果中了诱敌之计。邓禹向光武帝谢罪,被免去大司徒官职,但数月后,又官拜右将军。邓禹领军追击延岑,数获胜利,延岑逃往汉中。邓禹在关中消灭赤眉军主力,攻占城池无数,这不仅为后来的冯异平定关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刘秀消灭关东群雄,巩固东汉政权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建武十三年(37年),天下平定,邓禹被封为高密侯,食邑四县。光武帝以邓禹功高,封其弟邓宽为明亲侯。
天下太平后,邓禹功成身退,整饬家规,教养子孙,费用取自食邑,而不治私产兴利。这顺应了光武帝待功臣以高官厚禄而不准参政的想法,同时也免去了光武帝的疑虑与担心。于是光武帝更加重视他,破例令其参与朝政。中元元年(56年),他被任命为司徒,为三公之一,官居宰相之位。汉明帝即位,因邓禹为先帝首功之臣,拜为太傅,官居三公之上,位极人臣,“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后汉书》卷十六)。永平元年(58年),邓禹去世,谥号“元侯”。永平三年(60年),汉明帝命人绘制二十八功臣像,将邓禹像列为第一,寓意邓禹乃东汉开国功臣之首。《后汉书》作者范晔高度赞扬邓禹的战功及其与光武帝之间的君臣之谊,认为此种情谊“后世莫窥其闲,不亦君子之致为乎”。此后李世民、朱元璋、苏辙、王夫之等历史名人均对邓禹评价甚高,后世不乏有人将之作为名将、功臣设庙纪念。
摘编自《中国廉政史话(人物卷)》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