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王启荣:守护烈士英魂36年的赤诚老兵

1979年,王启荣曾作为国防民兵哨所哨员参加边境作战,不幸被地雷炸伤,落下终身残疾。1980年10月,他成为烈士陵园的一名专职守陵人。

?? - 2019-07-15T211214.037.jpeg

那坡烈士陵园,坐落在广西那坡县城北的螃蟹山上。从山脚的陵园大门到山顶的烈士纪念碑,有377级石阶,一般人步行需20分钟,而王启荣因为年纪大加上腿部残疾,要走近1个小时。

这条路,王启荣整整走了36年。

如今,王启荣虽已从烈士陵园园长的岗位上退休,但他还是忍不住每天到陵园走走。他说:“如果一天不来陵园走一圈,心里总觉得少了什么。”

1979年,王启荣曾作为国防民兵哨所哨员参加边境作战,不幸被地雷炸伤,落下终身残疾。1980年10月,他成为烈士陵园的一名专职守陵人。

当时,还处在筹建阶段的烈士陵园,实际上就是一座荒丘野岭,山上不通水电,到处杂草丛生。

为了让烈士们长眠的地方更庄严肃穆,王启荣用愚公移山的韧劲开始了建园和陵园管护工作。每天,他都会到山下附近的涝水河提水上山,认真清洗、擦拭每一座烈士墓碑,再把周围的杂草拔掉,清运垃圾,平整土地,种植树苗。

“白天工作忙碌倒还觉得充实,难熬的是晚上。”王启荣说,因为不通电,晚上陵园里黑灯瞎火伸手不见五指,陪伴他度过漫漫长夜的只有动物与昆虫的鸣叫声。

最初和王启荣一起到陵园工作的共有5个人,半年过后,其他4个人都离开了。

1986年,王启荣被抽调至广西民政厅工作,但他始终牵挂着陵园的一草一木。

“与战友出生入死的那些日子,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那份感情实在是割舍不下。”王启荣说。3年后,他又回到了那坡、回到了陵园。

那坡烈士陵园安葬着952名烈士。只要说出名字,他就能准确地指出烈士墓碑的具体位置。

为了不让历史断根、英雄“无名”,他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搜集整理出360多位烈士的生平经历、所在部队、参加战役等历史资料供后人缅怀。此外,他还先后帮助9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江西籍烈士谢国桥只有姓名被刻在墓碑上,其他资料信息早已丢失。2016年8月,在王启荣和志愿者等多方努力下,谢国桥83岁的母亲冯月娥从江西老家一路辗转来到陵园,在儿子牺牲37年后终于“再相见”。

作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前来那坡烈士陵园祭扫的人络绎不绝。在看守陵园的同时,王启荣还为前来参观瞻仰的人们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英雄走了,但他们的光荣事迹应该被铭记。”王启荣认为自己从事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守陵工作,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英雄的缅怀与敬仰。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从“王者荣耀”到“军人荣耀”,他把战士们从网络世界拉回军营生活    下一篇 谢彬蓉:给大凉山孩子衔去知识和爱的“候鸟”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