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艾方录:激活主动脱贫“原动力”

3年来,作为黄梅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艾方录同村里的干部群众想到一起、干在一处,在精准、扶志和产业上用心、用情、用力。2018年10月14日,艾方录被授予2018年度江西省脱贫攻坚“作为奖”。艾方录说,这是对他扶贫工作的最好褒奖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扶单位与其协商签订增收协议,贫困户自主选择增收项目,通过验收评估,实现增收目标的,帮扶单位按协议兑现给贫困户一定的奖励。”这种目前在江西鹰潭市、贵溪市全面推广的“增收激励法”,不仅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扶贫一线工作人员面临的贫困户不想脱贫、不愿摘帽的“难中之难”,而且还激发了贫困户的脱贫热情。发明这个“偏方”的,正是国家税务总局贵溪市税务局驻金屯镇黄梅村第一书记艾方录。

fileImg

2015年7月份,艾方录被组织选派到鹰潭市级贫困村——贵溪市金屯镇黄梅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个距县城30公里的小山村是个闭塞贫穷的落后村,村里三分之二的劳动力靠外出打工谋生。艾方录刚到村里时,村里还有17户贫困户,且多为年龄大、体弱多病家庭。

艾方录进农家下村组,走遍全村并摸清底子后,马上召开扶贫工作组、村两委专题会议,找短板,查弱项,制定措施和帮扶计划,提出了“产业富村、项目致富”的扶贫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分户施策,综合帮扶,先后推进油茶、脚板薯、洋合笋、菊花等多个产业扶贫项目落地。

本以为项目落地就会开花结果,可是艾方录发现个别习惯于躺在“贫困户”名头上睡大觉的贫困户不是干不了就是不愿干,有些贫困户种什么作物,养殖多少等要看政府给的补贴多少来下单。“这种不愿脱、不想脱的‘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在扶贫工作实践中,艾方录意识到,扶贫必先扶“志”。

“个别贫困户自己没有强烈的脱贫意愿,你干着急没用,为了调动他们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琢磨着和他们签订增收激励协议。”艾方录说,贫困户擅长什么我们就扶什么,扶贫项目由他们自己提出,每户除了应享尽享国家规定的扶贫政策外,年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我们帮扶单位还额外给予800元的奖励,年初签订协议,年末验收兑现奖励。

刘艳芳等13户贫困家庭是艾方录首批“增收激励法”的实施对象。刘艳芳夫妇俩都有残疾,原来尽管生活困难,但总觉得自己先天不足,加上有国家政策保障,脱贫致富意愿不强。2016年艾方录与刘艳芳家签订创收协议后,夫妻俩拉着三轮车在贵溪城区做夜宵,年纯收入2万多元,当年底,顺利地拿到帮扶单位800元“红包”奖励。家庭收入增加了,帮扶单位还给“红包”,刘艳芳夫妇一改往日愁容,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去年,刘艳芳夫妇继续签订增收协议,他们租下一间店面做夜宵生意,纯收入超过3万元,再次拿到增收奖励。前不久,刘艳芳还被评为贵溪市“脱贫之星”。

在艾方录的“增收激励法”作用下,村里17户贫困户中除了两户“五保户”亡故外,有10户已经摘帽,其中4户达到人均7000元以上,最高的达9000多元。今年,剩余5户也将脱贫。

3年来,作为黄梅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艾方录同村里的干部群众想到一起、干在一处,在精准、扶志和产业上用心、用情、用力。2018年10月14日,艾方录被授予2018年度江西省脱贫攻坚“作为奖”。艾方录说,这是对他扶贫工作的最好褒奖。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郑刚:用短短7年带领北汽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者    下一篇 江西德兴一花甲老人发“还债讣告”替儿还债:人死债不烂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