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他在前线阵地写下的《游击队之歌》 从黄土高坡唱到东海之滨

他听到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枪弹呼啸,杀声震天。渐渐地,他再也分不清哪是现实生活中的枪声炮声,哪是音乐世界里的节拍旋律。

7.jpg

1949年,贺绿汀(左)兼任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时在该系与音乐家老志诚合影。

2009年,中宣部、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布了一百首爱国歌曲名录,其中就有《游击队歌》。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贺绿汀。

贺绿汀的音乐生涯始于青少年时期。他曾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作曲,师从黄自,以《牧童短笛》、《摇篮曲》在国外获奖,又为电影《船家女》、《马路天使》等配乐,相继创作了《春天里》、《四季歌》等名曲,从而声名鹊起,为乐坛瞩目。

但抗战的爆发,让贺绿汀奋袂而起,走出了“象牙塔”。在上海,他亲眼看到一边是敌人飞机的狂轰滥炸,苦难同胞的骨肉离散;一边是租界“孤岛”里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心里十分痛苦。他想我再也不能把音乐当成沙龙、舞会上的奢侈品了,他决意参加上海文化界的救亡演剧队。1937年8月下旬,贺绿汀随队出发,登上北行列车,奔赴山西前线。

在和八路军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贺绿汀看到一队队抗日健儿,穿着单衣,蹬着草鞋,踏雪破冰,紧急行军,在跟敌寇的殊死搏斗中奋勇杀敌。他听到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枪弹呼啸,杀声震天。渐渐地,他再也分不清哪是现实生活中的枪声炮声,哪是音乐世界里的节拍旋律。于是,临汾的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成了《游击队歌》的诞生地,贺绿汀将他的满腔激情融入了铿锵、雄壮的词曲中:“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仇敌。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这是一首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的歌曲,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表达了游击队员灵活作战、英勇杀敌的形象。歌词也艺术地再现了我军的游击战术。贺绿汀把他的这首倾心之作献给了八路军全体将士,并在有众多八路军高级将领参加的会议上首演,他亲自指挥演唱。歌曲一经推出,就获得全场共鸣。《游击队歌》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山西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并进而从黄土高坡唱到了东海之滨:“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麦秸扇”摇出“致富风”    下一篇 石河子:高唱创业歌 焕发新荣光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