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手到病除 援疆名医哈密获赞

身为汉族,远赴援疆,赵明宇的医德医术就获得了哈密市各族患者及医院领导、同事的一致称赞。他还给自己树立了一个长远的3年援疆目标:“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CgrZEl0u0CeAfuh9AAGgIa_CQws929.jpg

“尔里隆……图隆……去雄……”一名医生正对着病床上的病人发出3个发音奇怪的指令,病人却听得格外明白,依次翻身、站起、下来。

医生是汉族人,病人是维吾尔族人。医生说的词语,都是维吾尔族语的发音。这名医生叫赵明宇,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颈肩腰腿痛科主任,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副院长。

2018年7月31日,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的洛阳正骨楼内,赵明宇用简单的维吾尔语跟维吾尔族医护人员和患者打招呼。

“我们医院的医护人员95%都是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患者也占大多数。针对这种情况,赵院长主动向我们学习维吾尔语,现在他已经掌握了基本问候用语了。”该院医务科科长阿依古丽·买买提说。

赵明宇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张用维汉双语写的日常会话用语,维吾尔语发音用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混合标识。赵明宇说,他学习维吾尔语,是为了更方便地与维吾尔族患者沟通。

赵明宇主动融入了维吾尔族这个圈儿,背后依靠的是他过硬的技术。不仅哈密病人来入住,南疆北疆其他地区的病人也慕名来治疗。

正骨科护士长阿也提古力说,维吾尔族有自己的医学,之前很多维吾尔医生认为正骨是一种土办法,走不上台面。赵明宇现场给病人做正骨之后,疗效斐然——之前需要5天治疗康复的,经他之手,一次正骨复位就好了。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们为之敬服。

短短半年,他的医德医术就获得了哈密市各族患者及医院领导、同事的一致称赞。

“大家都说他医术高,做一次正骨就看好病了。”阿也提古力说。

赵明宇没有止步于个人的技术,他意识到医疗援疆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务人员?毕竟,医疗人才的培养远不如设备的更新、住院大楼的建设那样立竿见影。同时,援疆工作定有期限,人终归是会走的。于是,赵明宇给自己树立一个长远的3年援疆目标:“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赵明宇将河南省骨科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带到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并“手把手”带教徒弟,毫无保留地把技艺传授给当地医院的年轻骨干。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坚守水库26载,她保证10多万人用水安全    下一篇 面对尖刀,32岁的他选择临危不惧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