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女狱警陈黎华:为帮助罪犯重拾亲情,她给女犯亲属写过200多封信

作为福建省女子监狱的女狱警,陈黎华所在的分监区里有司法鉴定的精神病犯,也有对未来失去信心的重刑犯,这些令常人谈之色变、避而不及的“雷池”,却是她细心耕耘守护的一方“麦田”。

CgrZE104I_yACoN2AADq76U5XTw427.jpg

陈黎华在队前讲评。

利落的短发、小麦色的健康肤色,面容清秀、洋溢笑容,初见陈黎华,开朗是她给人最深的印象。然而,熟悉陈黎华工作的人明白,这份乐观何其珍贵。作为福建省女子监狱的女狱警,她所在的分监区里有司法鉴定的精神病犯,也有对未来失去信心的重刑犯,这些令常人谈之色变、避而不及的“雷池”,却是她细心耕耘守护的一方“麦田”。

“女服刑人员性格敏感、脆弱、易情绪化,她们大多还缺少亲朋的帮助和感情支持,教育改造难度很大。”陈黎华说。如何在高墙铁窗下洒进温暖阳光,不仅需要胆识和机警,更需细心和耐心。

陈黎华工作之细腻,从一个信封即可窥见。

2010年7月的一天,结束日常工作,陈黎华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到邮局买来信封,将厚厚一封信包好寄出。办公室有公用的信封,监狱内也有自己的邮政投递点,为何她要如此大费周章?

原来,服刑人员练某入狱后自暴自弃、经常惹事,成为陈黎华谈心的重点对象。“也不知女儿的成绩怎么样了……”一次谈话中,练某这句无意间的感慨,被陈黎华牢记在心。找到突破口,陈黎华立刻提笔给练某女儿写了封信,“特意下班后到邮局投递,就是怕印有监狱字样的信封会刺激孩子。”

半个月后,孩子回信了,一封给母亲,一封给陈黎华。陈黎华打开信件,孩子开篇就亲切称她为“陈阿姨”。女孩说因为母亲,自己在家抬不起头,“但是,你们都不放弃,我更不能放弃我妈。”看到女儿的来信,练某失声痛哭,原来经常惹事的她自此安心改造,终于减刑出狱。

做通罪犯的思想工作,除了细致,不计得失的坚持同样必不可少。

2011年4月,抱着再次吃“闭门羹”的打算,陈黎华第三次登门拜访张大爷。敲开房门,前两次二话不说、直接将陈黎华轰走的老人,这次竟泪流满面在她面前跪下:“我是快入土的人了,丢不起这个脸,求你别再来了!”

原来,老人的女儿张某是个卖淫女,因嫖资纠纷引起冲突而入狱。妈妈因女儿被捕被人耻笑上吊自杀,作为爸爸的张大爷也公开与她断绝关系。入狱后,失去亲情寄托的张某伤心绝望,多次企图吞针和割腕自杀。

“她犯错是因为年轻和法制意识淡薄,希望你能原谅,用亲情配合我们一起挽救她,用宽容照亮她回家的路。”扶起痛哭流涕的老人,陈黎华做起了思想工作,张大爷终被她的诚心打动。

一个多月后,老人来信了。信中写道:“我以后会来看你,你什么时候改好了我就什么时候原谅你。”2年后,张某因表现积极获得了减刑,一对父女重归于好。

“罪犯也是人,只要有爱心、耐心、恒心,再顽固的罪犯也能改造好。”陈黎华始终坚持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为教育改造罪犯尽心竭力。

为了帮助罪犯重拾亲情,她给女犯亲属写过200多封信;为了拉近心理距离,她自学好几种方言,方便与罪犯谈心;她熟记每个罪犯的基本情况、犯罪事实、家庭情况,总结的“感恩教育法”等20多种方法成为福建女子监狱的工作“宝典”……十几年来,陈黎华教育改造600多名女犯和50多名顽固危险犯,让200多名女犯走向新生,并成功处置150多起监管安全隐患,没发生一起狱内案件。她办理的600多件减刑假释案件,无一差错、无一申诉、无一上访。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这位顶级医学专家在办公室贴了一张特殊的表格    下一篇 退休乡村教师的坚守:放不下仅有的两名学生,儿子接班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