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来,他为三万名眼疾患者送去光明
管怀进医生为市民进行眼病义诊。
初见管怀进,他刚走出眼科手术室,擦拭着额上的汗珠。这是他一天中的第42台白内障复明手术,但对于管怀进来说,这并不是庞大的工程,他曾创下一天58台手术的最高纪录。
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几本泛黄的古代医学论集和管仲思想研究专著。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谈吐低调、博文通史的医者是集诸多荣誉于一身的全国眼科专家,“亚太眼科防盲杰出成就奖”、“中国眼科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面对荣誉,管怀进淡淡地说:“我只是一个全心治眼的普通眼科医生。”
一双妙手 擦亮病人眼睛
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眼科楼里,这样的情景很常见:几近失明的白内障患者拄着盲杖或在家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进手术室,短短十几分钟后,病人就能自己走出手术室,走到翘首等待的家人面前!每双睽违光明已久的眼睛里,交织着无法言喻的惊喜、激动和感激。
一张张欣喜的面孔背后是管怀进疲倦的神色,走出手术室,他望着病人,笑了,同时轻吁一口气。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张涛说:“老管是一个医术扎实、为人朴实的人,他对眼科工作执著、严谨,近乎痴迷。”
1962年,管怀进出生在江苏南通海安县一个农民家庭,在村子里,由于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很多村民罹患眼疾却无法医治最终导致失明,村里也常有外乡盲人来卖艺、乞讨,那一双双浑浊不清、没有神采的眼睛在年幼的管怀进心中挥之不去,他常常想:“我能治好他们的眼睛就好了……”1979年,管怀进考入原南通医学院医学专业,进入大学后,偶然听到的一句话再次震撼了他——“小眼科,大社会”,“没有哪个学科能像眼科一样与社会走得如此之近。”管怀进告诉记者,“从事眼科,一直是我的理想!”1984年,大学一毕业他就考取了国内眼科实力首屈一指的中山医科大学,攻读眼科学专业硕士。
研究生毕业后,管怀进果断放弃了留在中山从事眼科病理学研究的工作,回到原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从此,管怀进把根扎在了医院,26年如一日站在手术台上,至今已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万余例。2008年以来,每年的手术量都保持在3000例以上。眼科中心年轻的季敏医生忍不住掰手指算起来:“每台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时间大约是5-15分钟,管主任目前的最高手术纪录是一天58台,以每台10分钟计算的话总时长就是近10个小时,每一例手术的效果都特别好!”一旁的管怀进听了,动情地说:“复明手术能带给病人第二次生命,虽然有的手术只能恢复患者一定程度的视力,却能带给他们无尽的希望和光明,仅此一点,我要做更多台手术,做好每一台手术!”
管怀进还把精湛的医术带到基层,他几乎走遍了南通市所有乡镇,在基层医院为当地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患者看诊、手术,同时开展眼病流行病调查。20多年的基层行医生涯中,管怀进永远忘不了那些因失明丧失劳动和自理能力的人;看到边远地区的盲人被家人用绳子拴住,生活在脏乱狭小的空间内,他泪流满面;听闻一些病人因无法接受失明而自杀,他痛心疾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患者能重见光明,我再苦再累都值。”如今,他已是一位杰出的白内障防盲治盲、青光眼防治及疑难眼病诊治专家,用一双妙手擦亮了数万双的眼睛。
管怀进精湛的医术吸引了全国各地眼病患者。在眼科大楼第二病区,记者见到了83岁高龄的李静文老师,李老师曾在南通医学院执教多年,是管怀进的恩师,现在和儿子一家定居北京,这次是专程从北京赶来治疗白内障。李老师娓娓道来,最初是在北京同仁医院就医,负责诊治的专家听闻她的南通口音后告诉她,“南通有个白内障专家叫管怀进,医术精湛。”这让李老师心里起了谜,这是否就是自己当年所教的学生?带着谜,李老师来到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发现自己的学生已成为眼科专业鼎鼎有名的教授。已经恢复视力、即将出院的李老师感慨道:“看到当年的学生如今医术精湛、享誉眼科学专业,我打心眼儿里高兴、自豪。”
20余年来,管怀进拓展眼病研究的高度和深度。他勉励自己,“患者明亮有神的眼睛,是对我最好的奖励,我希望研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治好更多患者,将我国眼科学推向国际高端水平。”
从1998年开始,他带领同事与苏州医疗器械总厂合作,终于在2002年开发出达到国际水平的人工晶体,经过不断改良,可以有效抑制白内障再生;2003年建立了眼科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研究出的两步聚合酶链反应法,能够快速诊断出感染性眼病病因进而对症下药;2009年率先在国内进行眼病发病率的研究,开展眼科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2013年1月,他带领的白内障分子流行病课题组就有5篇文章被《英国眼科杂志》《眼科与视觉科学杂志》等国外著名期刊刊发。
一颗仁心 和谐医患关系
“如果哪一天我走了,再不能为眼病患者带来光明,那么,我希望用最后的努力为患者换来光明。”2011年5月12日,管怀进在《身后无偿捐献眼角膜志愿申请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感动了身边的同事,大家自觉跟随他一同在申请书上签下姓名。
“管教授常把‘小眼科,大社会’这句话挂在嘴上,他说眼科手术虽小,造福的却是患者的人生和整个社会。”南通大学医学院眼科学研究生王慧芬说。
78岁的沈奶奶曾在10多年前患了白内障,视力下降到0.1,她告诉记者,当初只能勉强看清视力表最底下那行,经管医生手术后,现在能看到第9行,对于管医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她印象深刻。这个月,她52岁的女儿也被确诊为白内障,因此再次找来,陪同女儿看诊结束时,沈奶奶说起自己的眼睛最近不大舒服,管医生立刻请她坐到仪器旁,认真检查了一番,这让她心头热乎乎的。
细微之处有大爱,护士长徐丽丽说:“管主任对病人的尽职尽责、无私关爱,在全院是出了名的!”前来就诊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管怀进的语言总是不停地在当地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切换,听不懂的就让病人家属充当“翻译员”。对于这些,管怀进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于病人的恢复和医护人员的成长都大有裨益,这就需要医生多一些努力,护士多一份耐心、细心,病人多一分信任和配合。”
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管怀进与苏州医疗器械总厂合作研发了质优价廉的国产晶体,彻底打破了人工晶体依赖进口的局面。以往一枚人工晶体需要2000-8000元,令经济困难的患者望而却步,不敢做手术,现在只需80-500元,眼病患者可以毫无忧虑地前来诊疗。对此,管怀进说,还远远不够,还在努力。
“他心里装满了病人、同事、防盲治盲,唯独没有自己!”管怀进的妻子张丽华略带抱怨的语气中,充满了心疼。
2004年的一个夏夜,忙完《眼保健与眼病预防》的编写和出版事宜后,连续熬了十几天的管怀进回到居住小区,在平时轻轻松松拾级而上的楼梯前,他竟然抬不动脚了,最后是妻子和女儿下来把他搀扶到六楼的家里。他太累了,之后的三天里,疲惫至极的他几乎不能动弹。
记者忍不住问道:“在大多数人看来,您的付出与回报很不成比例,您自己有没有想过得到的太少?”管怀进爽朗一笑,他说:“时代和社会需要英雄,但更需要千万个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的人,只要能让我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做下去,发挥所长,实现我的理想,就足矣。”
一声呼唤 健全防盲治盲网络
在第17个“爱眼日”到来前,管怀进早早筹备了“老年眼病的防治”爱眼公益活动,还组织同事到南通市新桥社区开办防治白内障的讲座和义诊,闻讯赶来的民众将他们围得水泄不通。
管怀进介绍说,经过几代眼科人的努力,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体系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地区(市)、县、乡、村的六级眼保健组织。然而全国仍有1300万视力残疾人,其中白内障致盲患者500万左右;眼科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尤其农村“老、少、边、穷”地区的患者缺乏就医条件;人们眼保健的意识极为薄弱等,这一切防盲治盲的困难现状让管怀进忧心忡忡,他说:“作为一名医生,我希望全国人民都能‘病有所医’。”
1988年,管怀进担任南通市防盲办公室主任,他决心从南通农村迈出防盲治盲的第一步。他和同事们提着药箱走进农家,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他带领同事、学生建立了4个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基地,对5万余人进行了致盲眼病调查;定期到基层举办各级培训班1000余期,为每县培养了3-8名掌握基本眼科手术技能的医生;他还到乡镇开办各种形式的眼科宣传,以简单朴实的方式推广基本的眼保健方法和爱眼卫生知识。经过10年的努力,南通市搭建起了包括市、县、区、乡、村的5级眼保健与防盲治盲网络。2012年,反映眼保健水平的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量南通市高居江苏13个市的榜首。
管怀进知道,南通取得的成效固然可喜,但相对于全国防盲治盲的严峻形势只是九牛一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7年,正当管怀进苦于如何将防盲治盲网络铺向全国时,我国卫生部、残联与国际狮子会联合开展了为期5年的“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大型防盲治盲项目,并邀请管怀进加入由6名中国知名眼科专家组成的中方顾问委员会。
听闻喜讯的管怀进激动不已,埋在心底几十年的梦想终于有机会实现了,他兴奋得两眼发光,暗自握紧拳头在心中呐喊:“全国眼病患者的光明就要到来了!”在2002年和2012年分别开始的二期、三期项目中,管怀进连任中方顾问,成为防盲治盲国家项目中唯一连任三届的专家。
一个又一个5年,他奋斗在防盲治盲项目的第一线,十多次作为国家医疗队队长或国家防盲专家,带领国家和江苏省医疗队,远赴广西、海南、西藏、青海、内蒙古、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四川、新疆、福建、浙江等省,以及宿迁、淮安、盐城、泰州等省辖市区,开展防盲检查、评估、验收及白内障复明手术,为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作出了有力贡献。
结合多年的眼病诊治和调查经验,管怀进参与制定了《全国眼病调查方案》《县医院眼科建立与验收标准》,主编了《初级眼保健》《眼视光公共卫生学》《眼保健与眼病预防》等专著,参与审定了国际防盲组织、国际狮子会防盲专用教材《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并结合多年手术经验编写了指导性极强的《眼科手术操作技术》。
管怀进意识到,健全防盲治盲系统,还需要壮大眼科医护人员队伍。在他的努力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作为江苏省白内障手术复明培训基地,已经为全省培养了200多名白内障手术医生、近300名眼科护士。另外,他每年还指导10余名研究生。在他的办公室隔壁有一间研究生专属的“学术讨论室”,研二的王勇和王慧芬、研三的李菲正在里面忙碌。
王勇告诉记者:“管教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要求,研一必须牢记所有基础的课本知识,研二必须在实验和论文上有所创新,研三必须实际参与手术,管教授将我们从理论到实践‘武装’得很严实。”
“每周一是管教授的门诊时间,只要遇到典型的或者比较罕见的病例,他都会叫我们过去,进行现场讲解,既不影响患者治疗,又能让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受益良多。”李菲说,“他还非常支持学生做实验做科研,总是让我们使用最好的试剂,确保得出最好最准确的结果。”
健全防盲治盲网络,需要全民参与。2012年6月,中国眼科博物馆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建成,作为筹建人,管怀进苦心奔波达8年之久,他说:“这是我国第一个医学专业博物馆,它的功能就是保存眼科的历史和文化,宣传防盲、眼保健知识,让更多的人更加重视、爱护眼睛。”
这就是管怀进,一个用毕生精力做好防盲治盲工作的人,一个全心全意爱护我们眼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