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守庙人雷思凤:让文物不再丢失,愿丢失文物早日回家

14年前,山西平遥文保员雷思凤临危受命,从开放热闹的“国保”镇国寺举家搬迁到屡屡失盗的“市保”清凉寺,从此一家人24小时“站岗”守护文物.

CgrZE10kkOWASPMBAABoMgLEWl4096.jpg

14年前,山西平遥文保员雷思凤临危受命,从开放热闹的“国保”镇国寺举家搬迁到屡屡失盗的“市保”清凉寺,从此一家人24小时“站岗”守护文物。面对古寺的偏僻破败,他说穷小子出身能吃苦;面对疯狂盗窃,他说咱当过兵哪能被贼捆!14年来,雷思凤守护的清凉寺再没丢过一件文物。

清凉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正殿精巧大气,正中间斗拱上有龙头含珠的造型。廊芯墙上隐约看到龙、虎的壁画。推开精雕细琢的六抹隔扇门,7尊明代彩塑端坐在佛台上,高大端庄,尤其佛像背光上的悬塑,工艺繁复细腻。令人赞叹的文物背后,离不开日复一日的保护和坚守。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文物偷盗十分猖獗。清凉寺曾先后丢失了一座极为珍贵的北魏石碑、一个大势至菩萨头像、三个胁侍菩萨像、一个观世音菩萨头像。

2000年,先后在陆军、海军当了13年兵的雷思凤转业到山西平遥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国寺当文保员。2003年,市保单位清凉寺再一次失盗,雷思凤被调去看护文物。

雷思凤回忆说,搬迁之前,他骑上摩托车先去考察了一番,给他留下的印象是偏僻、破败、危险。寺庙位于县城30里外的卜宜乡永城村北,四周是田地。没有院墙,没有监控,因为曾做过学校,偏房上有很多窗户,虽然拿泥糊住了,但用手就能扒开。文保员住的土窑洞里,墙上黑乎乎的,有裂缝,连土炕的砖都是松动的。

“不敢对老婆说实话,找了辆三轮车就把全部家当拉来了。”雷思凤说。对此,他的妻子李翠梅回忆:“一下车,头皮都紧,破破烂烂的,有点害怕。晚上一个人真不敢在家。”

“心里确实担心。之前有村民看到文保员被盗贼反捆住手,用胶带封住嘴。”雷思凤说,“作为军人出身,咱如果让不法分子把东西偷走,把我和家人捆住,是我太无能。”

背负着文物和家人安全双重责任,雷思凤一年中不在庙里过夜的时间不超过三晚。因为清凉寺不对外开放,又处在荒郊野外,所以他对来庙里转的人格外留意。白天,他看到可疑之人就用手机拍上视频,万一丢失文物,还有第一手资料;晚上,狗就是他的报警器,听见狗叫,他马上起来用手电筒对着屋顶、墙头晃,对可能存在的盗贼发出警示。

保护文物的工作无疑带着几分枯燥。漫长的日日夜夜里,很多时候,都是虚惊一场。“冬天、春节期间最紧张,所以经常半夜两点人最困时起来巡逻,每年也都是在庙里过年。”雷思凤说。

“防火防盗关键在人。以前村里派人就看不住,自从雷师傅看上,再没丢过一件文物。”今年70岁曾任永城村委副主任的王五贵对记者说。

接受记者采访时,雷思凤刚从土炕上逮住一只蝎子,这已是他今年开春逮到的第三只。雷思凤打趣道,蝎子是他在清凉寺接待最多的访客,总爱往被子里钻,因此家人年年被蜇,蜇一次要疼上十几个小时。

“土窑洞年久了阴暗,招蝎子。”雷思凤说,慢慢他也有了对付蝎子的经验。“它爬在腿上时,千万别用脚去踹,不动的话它就不会蜇。”

从青丝守到白发,雷思凤夫妻俩对清凉寺的感情越来越深。“现在住庙里就有家的感觉。来的时候儿子才5岁,现在马上要高考了,一回家就说,还是庙里舒服。”李翠梅说。

庙里生活枯燥,雷思凤就买了台电脑,在网上看新闻、唱军旅歌曲,并抽空研究寺内的碑文,提起清凉寺的历史、文物,他如数家珍。“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可再生,就拿寺里彩塑来说,现代人能塑出像,却塑不出神,古人的艺术造诣很深,彩塑不死板,很有灵气。”

雷思凤以寺为家守护文物的故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后,网友纷纷点赞。网友“无心无为”说,祝您及家人安好……繁华中坚守那一方净土。网友“斌小周”说,面对坚持的人,必须赞一个。

14年过去了,清凉寺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下半年,国家拨款400余万元开始对清凉寺整体修缮。如今,寺内古建筑得到维修,水泥道路、绿化带、围墙、消火栓陆续都有了,之后还将安装监控设备。

看着清凉寺一天天变好,雷思凤感到由衷的欣慰,但老雷内心一直有一个遗憾。他说,七八年前的一天,一个自称从台湾来的人拿着两张照片找到他,希望通过台湾企业家将两尊胁侍菩萨像捐赠给清凉寺。“一看就是寺里丢的,我把他介绍给了县文物局,后来文物部门还来鉴定过,但这事至今还没着落。”

“现在,清凉寺保护文物的条件越来越好,愿丢失文物早日‘回家’。我会一直守在这里,等待这一天的到来。”雷思凤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放弃采石场生意做湿地巡护员 他说“看到草海变美比赚钱还开心”    下一篇 赵月林的34年:走出山沟成名律师,背着房贷捐资助学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