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化铁工”的星空梦:30年独立制作两架天文望远镜

元志刚是一个普通工人,却是个资深的天文发烧友,早在30年前,他就自己动手做了一架天文望远镜,那个时候,他想发现个新彗星,为中国在国际天文界上争光。如今,他做好了第二架,但想法却变了——“我研究时空隧道。”元志刚说。

元志刚展示他新做的天文望远镜。

2017年5月17日,在运城市区一栋居民楼三楼的阳台上,63岁的退休工人元志刚架起1.2米长的天文望远镜,从防盗栅栏的缝隙中向远处望。天气晴朗,能见度非常高,正是调试望远镜的好时候。

元志刚是一个普通工人,却是个资深的天文发烧友,早在30年前,他就自己动手做了一架天文望远镜,那个时候,他想发现个新彗星,为中国在国际天文界上争光。如今,他做好了第二架,但想法却变了——“我研究时空隧道。”元志刚说。

“化铁工”的星空梦

退休之前,元志刚是运城市拖拉机厂的一名“化铁工”,工作是将生铁化成铁水。

低头化铁水,抬头望星空,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是如何融合到元志刚身上呢?

元志刚是临猗县北景村人。他上高中时,村里来了位姓李的四川籍老师,李老师对天文知识很精通。元志刚和李老师投缘,他一有空,就到李老师办公室听他讲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李老师当时订阅的杂志,上面有许多天文望远镜方面的知识,他每期都向老师借阅。

后来,元志刚到山西省机械工业学校就读,学的是铸造专业,业余时间没有丢开学习天文知识。

毕业后,元志刚被分配到了运城市拖拉机厂工作,工作就是“化铁”。在此之前,他曾经在北京的一位同学家中,看到过自己梦寐以求的天文望远镜。

“那望远镜是买下的,当时就值两三千块钱,我上班后的工资一个月29.5元,根本买不起。”元志刚说。

没有钱,但有一架天文望远镜的梦时刻抓着他,怎么办?

“买不起,我就做一个!”他说。

元志刚开始琢磨,铸造专业培养出的动手能力此时发挥了作用。

纯手工打造天文望远镜

1987年,元志刚动手制造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最重要的是镜片,但当时根本没有卖天文望远镜镜片的。他找到一家眼镜店,央求眼镜店的老板,给他从光学仪器厂买了两片直径80毫米的光学玻璃,这是他当时能买到的最大尺寸。

买回来后,首要任务就是把玻璃磨成自己需要的形状和尺寸。

在两片玻璃之间加上研磨粉,开始磨起来,顺时针几下,逆时针几下,所有的操作几乎都来自于他自学的内容,两片光滑的玻璃,硬是要磨出弧度,难度堪比“铁杵磨针”。

光是磨玻璃,元志刚花费了8个月的时间。直到一天,他对着太阳,看到阳光透过玻璃聚成一点刺目的光斑,他觉得算是成功了。

镜片做好了,元志刚又用工厂的边角废料制作出镜筒,他自己焊了支架,还用木条做成了可伸缩的三脚架,就这样,一架直径80毫米的天文望远镜在他手上诞生了,只是很初级。

元志刚的望远镜看着简易,但功能却已经能基本满足他的要求。元志刚用这个望远镜看月亮、看星星。那个时候,天文爱好者流行发现彗星,很长一段时间内,和国内的天文爱好者一样,元志刚一门心思想发现一个新的彗星。

“当时全世界每年能发现五六个新彗星,我们国家却没有发现一个,我就想为国家争个光。”元志刚说。

新彗星没有轮到元志刚发现,但是,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浩瀚宇宙,这个习惯却自此和元志刚紧紧相随。

退休金不多 折腾劲儿不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原本红红火火的运城拖拉机厂因为不适应市场,倒闭了。迫于生计,元志刚不得不离开运城,外出打工,追逐星空的梦想不得不暂时让位于一日三餐,本来每天看星星,成了难得实现一次的精神享受。

他说:“天天在外面跑,时间很紧,但天文信息,我一直关注着。”

2010年退休后,他又和老伴一起到外地帮女儿看孩子,直到今年农历正月,老伴继续留下陪女儿,他一个人回到运城,发现自己有了大把的空余时间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元志刚打算再做一架天文望远镜。

和30年前相比,这次制造望远镜相对简单多了,有了网络,所有的零部件买起来很方便。

镜片有现成的,不需要再手工去磨了;镜筒可以用一种管子来代替,价格甚至比以前还便宜……在网上挑了很长时间,最终,元志刚选定的是156毫米的镜片,又找了根外径159毫米、管皮厚3毫米的管子做镜筒。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管子在快递过程中受到了一点点挤压,肉眼几乎都看不出来,但镜片就是放不进去。元志刚跑遍了市区各个修理店,没有一家会修,后来还是他自己琢磨了一段时间,在管口拧上螺丝进行微调,才把问题解决了。

镜头做好后,他又从网上买回了目镜、调焦座等部件,进行了组装。

望远镜共有1.2米长、十来公斤重,不方便携带,而元志刚这次的目标就是可以带着望远镜四处转悠,哪里合适就在哪里看星星。

他从街上买了两块木板自己做了个支架,支架做好,为了便于移动,他又到自行车修理铺找材料制作了一个小推车,把望远镜架在上面。就这样,一个可以移动的天文望远镜做成了,这一次,在新科技助力下,他仅仅用了三个月。

7000元的制作成本,对于每月2500元退休金的元志刚来讲,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他说:“我现在也没有其他花销,这样的成本是可以承受的。”

寻找时空隧道 培养天文爱好者

相比于30年前去发现彗星,现在的元志刚把注意力更多集中于寻找时空奥秘。

“宇宙中应该有类似于时空隧道一样的东西,只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而已。我想用望远镜到太空中找找,说不定能发现什么。”元志刚说。

当然,截至目前,他什么也没有发现。

让元志刚自豪的是,通过观测天象,他练出了预报天气的技能,预报得还非常准。他依据判断阴晴的准确率甚至超过了公开发布的天气预报,让周围人非常佩服。

如今的元志刚独自在运城居住,望远镜几乎就是他生活的中心。每天傍晚,天气好的话,他就将望远镜拆成三部分,分三趟从三楼搬到楼下,然后再组装到一起,像推小车子一样推着前往3公里以外的航天公园观测天象。

航天公园是为纪念运城籍宇航员景海鹏飞天成功而建立的主题公园。元志刚觉得这里非常合适。

经常看星星的元志刚,成了公园里的一景,他身边逐渐聚拢了一批天文爱好者,为了便于交流,他组建了“天文爱好者”微信群,不定期发一些天文方面的知识,当然还有一些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如今,元志刚为群主的“天文爱好者”微信群已建了5个。元志刚出了名,时不时受到邀请,到学校义务给学生讲解天文知识,在他的影响下,有些学校的科学活动队还组装天文器材。

如今,元志刚又着手做一个直径超过400毫米的天文望远镜,再设计一套轻便轨道仪。

“口径越大,聚光率越强,分辨率越高,就能观测得更准确。”元志刚说,“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和认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参与者。”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好船工赵仕斌:坚守渡口十三载 爱心搭起“一个人的桥”    下一篇 他三次罹患癌症,办理近3000起案件无一错案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