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从检22年,他靠着一股“犟”劲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案

一天下午,同事见他将腹部顶在办公桌桌角上,脸色苍白,急忙将他送到汉川市人民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结果,第二天他就来上班了。面对大家的询问,他还是摆摆手说:“老毛病,不要紧。”

2.jpg

范万震(右一)在汇报案情。

客厅墙上的黑色像框里,范万震神情严肃,深色的检察服上,一枚亮闪闪的检徽格外醒目……

这位57岁的湖北汉川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生命在2017年10月13日戛然而止。病逝前两天,他从昏迷中醒来,吃力地说:“等病好……再上班……”谁承想,这竟是他最后的遗言。

客厅里除了一张旧沙发,看不到什么像样的家具;门前的小院子里,罗汉松、桂花树、山茶郁郁葱葱,除了工作、养花,他没啥别的爱好。

“你跟着我吃苦了。过几年我退休后,一起到北京看升国旗。”话犹在耳,人已不在,范万震的爱人高从姣潸然泪下。

“你都57岁了,还出这个头做什么”

“老范,现在反渎工作不好做,院里办案量下降。院党组打算让你牵头反渎职侵权局的工作……”2017年3月,汉川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尚方成征求范万震的意见。

“你都57岁了,还出这个头做什么?”多年的同事、汉川市人民检察院派驻分水检察室主任黎德才一脸困惑。

时值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检察院的反贪、反渎和职务犯罪预防的职能将于年底并入监察委,相关人员也将随之转隶。有人觉得,在反渎自侦一线打拼20年的范万震,级别又不会变,范万震应该在改革前“退居二线”。然而,范万震当即接受了任务。

“他就是犟,那个时候,他体重突然下降了10多公斤,经常整夜腹痛难以入眠。”高从姣抹着眼泪说。

“干一天负一天责,要对得起自己的岗位。” 牵头反渎局工作的半年里,范万震组织立办案件7件,涉案金额1500余万元,办案数量在孝感市基层检察院位居第一。

回顾这位“犟”战友生命最后的一幕幕,汉川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部业务主任梁国安几度哽咽。

2017年7月,老范带领大家调查一起滥用职权案件。由于涉及8个乡镇1053家的房屋,取证难度和工作量相当大。老范不顾身体患病,冒着酷暑高温,头戴草帽,手缠毛巾,带着两班人马一家一家地查看。腹部疼痛难忍时,他就吃点随身带的止痛药。凭着顽强的毅力,老范仅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查清、锁定了该案的关键证据,成功侦破案件。

与此同时,他还带领同事同步调查一起孝感市院交办的特大案件。此时的他,腹部剧烈疼痛已是常态,连吃饭都很困难。而他却以为自己得的是胃病,不愿去医院。

一天下午,同事见他将腹部顶在办公桌桌角上,脸色苍白,急忙将他送到汉川市人民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结果,第二天他就来上班了。面对大家的询问,他还是摆摆手说:“老毛病,不要紧。”

此后10多天里,他和同事仍来回奔波办理案件。其间,他的身体一次次“报警”。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搬到一楼杂物间住。多少个无眠的夜,他疼痛难忍,一个人偷偷出门到附近的运动场溜达,一走就是几个小时。天亮后,照常去上班。

直到与梁国安谈案件的第二天,老范已无法站立,被家人强行“押解”去医院。剧烈疼痛的原因找到了——胰腺癌晚期,医生说,生命期不超过一个月。

万分心痛的家人只告诉范万震是“胃病引起的疼痛”。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范万震还想着“等病好了回去办案”。

“一个案子耗时两年多,他把一生的苦都吃完了”

范万震从检22年,在侦查一线工作20年,吃了不少苦,受了许多累,他硬是靠着一股“犟”劲,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案。

2007年初,省检察院成立周某、严某特大案件专案组。此案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巨大,案情极为复杂,各方广泛关注。范万震被省检察院抽调办理该案,并担任专案组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具体案件侦办。

面对铁面无私的办案人员,严某等人先向上信访诬告,再进行利诱、威胁……老范与同事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最终,严某被判无期徒刑,周某被判有期徒刑10年。该案件仅案卷就有78本,堆起来有2米多高。

这起特大案件侦查终结后,有人评价老范说:“一个案子耗时两年多,他把一生的苦都吃完了。”

在抓捕犯罪嫌疑人严某的那次蹲守中,老范寸步不离,日夜连轴转。面对暑热无风、蚊虫叮咬,他强忍着,吃饭问题只靠事先买来的几十个馒头和一箱矿泉水解决,这样的蹲守进行了好几次,每次一守就是几天几夜。

凭着这样一股无畏无惧的“犟”劲,范万震参与主办反贪反渎案件104件,无一差错。周某、严某特大案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精品案件。由于在办案过程中的出色表现,他本人被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官”称号。

“以公谋私的事儿,坚决不能做”

深深植入家人、同事脑海中的,是范万震办案时的无畏无惧与按规矩办事的那份“死板”。

在范万震家里,有个“三个一律不准”的规矩:陌生人一律不准进家门,亲友熟人串门一律不准谈工作上的事,家里人一律不准打听与案件有关的事。

“老范,最近你手头那个案子如何了?”一次,一位亲戚提着礼品上门打听。范万震当即板起脸说:“你这样做,我们连亲戚都没得做。把东西拿走!”亲戚一脸尴尬,只好走了。

关乎原则和规矩的事,对他人如此,对家人同样如此。

范万震的儿子和儿媳在乡镇教书10多年,去年9月,儿媳因工作调动回汉川城区,儿子也想调回来,找父亲求助。范万震劝儿子说,“基层工作总要有人做。在基层锻炼,是一种历练。”

儿子有些委屈。“你爸一生不为私事求人,你多理解一下他吧。”高从姣劝道。

高从姣下岗失业,只身赴宜昌打工,夫妻俩两地分居10年,直到2013年因为要带孙女,才辞职回汉川。

“你这样一直在外奔波,怎么没让老范向院里反映一下困难,或者通过他的关系,帮忙换一个单位?”记者问高从姣。

“我还不了解他?他说过,以公谋私的事儿,坚决不能做。”高从姣含泪答道。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他独居山里守护大足石刻13年,每月只有4天留给家人    下一篇 大山深处的“金凤凰”金玉琴:她让红光村大变样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