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亲肩上接过华西村的千斤重担,他15年摸爬滚打创建一个新华西
吴协恩(右三)正与华西村青年沟通交流
2003年,39岁的吴协恩全票当选华西村党委书记,从此村民口中多了两个词:老书记、新书记。
老书记吴仁宝,做了40多年华西村书记,将一个普通的江南小村建成闻名全国的“首富村”;新书记吴协恩,在农民、战士、推销员、厂长等岗位上摸爬滚打多年后,从父亲吴仁宝肩上接过华西村的千斤重担。
老书记建设了一个“大”华西,新书记上任后开始琢磨:华西村不仅要“大”,更要“强”!抓转型,发展从重“量”到重“质”;抓改革,追求共同富裕效率公平……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绝非徒有虚名。它不仅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加入,更形成了一个大企业集团:八大公司、40多亿固定资产、100多亿元的年销售收入。但吴协恩却从“大”中看到了发展的隐忧:环境污染日渐严重,用工荒现象凸显,土地成本大幅提高……“华西不能再一味扩大再生产了,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吴协恩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服务业。
钢铁是华西村传统的支柱产业,2004年起,华西村陆续关掉9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其中包括年产值近2亿元的化工厂,年销售收入7亿多元的线材厂;同时关掉的还有2家热电厂,每年减少原煤消耗21万吨。通过关停,华西村钢铁去产能130万吨,相当于原有产能的1/3。
“宁做小池里的大鱼,不做大池里的小鱼。华西村的传统产业转型,要通过技术改造生产差异化、特色化产品。”吴协恩介绍说,2013年以来,华西村用于冶金、化纤、棉纺、海运、海工等企业的技改资金,累计已达17.9亿元。
通过发展金融投资、仓储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等一批新兴产业,换来了华西村稳步发展。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的5年间,华西村可用资金比上个五年增加近19%,上缴税费增加46%。2017年,华西村纳税13.56亿,村民人均纯收入达9.05万元。
集体经济如何提升效率、实现公平?这是吴协恩近年一直思考的问题。2017年,华西村集中推行用人、制度和股份三个领域的改革。改革的核心是,不论本村村民还是外来职工,都要实现规范竞聘、同工同酬,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集体经济不是吃‘大锅饭’,是靠本事吃饭。”吴协恩说,要通过改革,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永葆集体经济的活力。
当年老书记吴仁宝从华西村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选择走集体经济之路;如今华西村集体占股75%、村民个人占股近25%。“华西村几十年所走的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壮大集体经济、共同富裕之路,我们永不会变。”吴协恩说,改革,是为了华西更持续、更健康、更长久的发展。
去年底,面向全体村民和企业员工的民主测评结果显示,华西村的公司管理层、村委班子、企业党支部书记等平均分都在96分以上,对企业班子的平均满意度更是达到了99.4%。
“华西的一池水更活了,里面的氧气更足了。”吴协恩说,华西村人员流通的市场化,促进的是岗位分工精细化,达到的是工作效率最大化。华西村正努力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积极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努力把华西打造成一个既有都市品质,又不失农村特色的“农村都市”,最终实现“百年企业、百年村庄”的目标。
4月17日晚,华西村第九期青年智慧论坛上,10名远赴青海农村锻炼回来的青年人畅谈自身感受……
台下,54岁的吴协恩认真倾听着,点评十分严格:“听起来收获都很大,不过感觉还是有所欠缺,本来希望你们能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看来那里提供的条件还是好了点。”
受到电视节目启发,吴协恩将华西村青年人分批送往贵州、青海等地的贫困地区感受创业艰辛,组织村里每月举办青年智慧论坛、读书沙龙、书法沙龙等活动。“青年是华西未来的希望,我希望让华西的优良传统在青年身上开花结果。”
华西村凝聚了老书记吴仁宝一生的心血。“他一辈子都在追求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吴协恩说,老书记的一言一行一直影响着、教育着他。
“华西村的书记不好当。别人都在干的事情,你要干得更好;别人还没干的事情,你早一步,人家又未必理解。”吴协恩说,村书记没有一份担当是不行的。2003年,老书记动员吴协恩挑起村党委书记的担子,吴协恩满心不情愿,“搞企业,单纯;当书记,夫妻矛盾、辞退辞职,都得耐着性子去做工作。”
跟在老书记后面学,吴协恩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格局还是太小了,总想着为自己工作,没想过怎么为华西村的发展做贡献……”
“心中要永远装着村民。”吴协恩在华西村先后建起文体活动中心、健康体检中心、月子疗养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让华西人享受到同城市居民一样的服务。2016年落成的村文体活动中心,面积达3.18万平方米,各类健身设施一应俱全,电影院能同步播放国内外影视大片
华西村党委创新基层党建形式,建立了“党员联户”制度,全村95个党员干部每人联系10户村民,每周到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民需求、帮助解决困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
“一村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华西村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开展互学交流活动,成立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少数民族村官等培训班,已为全国各地培训基层干部超40万人次,村里每年对外帮扶资金达1亿多元。
担任村党委书记15年来,吴协恩每天就像拧紧了发条的闹钟: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多休息,村党委、村委、华西集团,办公室、企业、村民中间……连出差都是三点一线,机场、宾馆和当地农村、农贸市场。
“除了工作,就没有什么爱好吗?”听到这个问题,吴协恩先是一愣,然后微笑着说了一句,“工作,就是爱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