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他把吉他产业“搬回”贫困家乡,年产值达四亿元

正是靠着一股子不怕吃苦的精神,7年时间,郑传玖从对吉他生产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选料把关、喷漆组装、调音调试等180多道工序。“打工就要把‘工’打好,努力了总会有收获。”

7.jpg

郑传玖正在介绍吉他制作工艺。

一个把吉他卖到了全世界的老板,不会弹吉他?每天傍晚,贵州省遵义正安吉他产业园郑传玖的办公室,都会传出一阵阵拨弄吉他的声音,断断续续的旋律告诉人们,正在弹奏的人不是熟手。

说来好笑,他甚至连五线谱也看不懂。为此,郑传玖给自己定下一个2018年的小目标:一定要学会弹吉他。

“新时代有新要求,首先就要掌握新技能,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郑传玖笑着说。

郑传玖今年40岁,老家正安县安场镇解放村。19岁那年,跟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南下广州打工,在吉他厂一干就是7年,从工人做到车间主管。“那时候苦啊,每天从早上8点干到凌晨2点,通宵加班是常事。”

正是靠着一股子不怕吃苦的精神,7年时间,郑传玖从对吉他生产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选料把关、喷漆组装、调音调试等180多道工序。“打工就要把‘工’打好,努力了总会有收获。”

“帮别人干能做好,自己当老板肯定也不差。”敢闯敢拼的郑传玖对未来有了新想法。2007年,依靠多年务工积累,郑传玖和几位老乡一起创建了广州神曲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不巧,2008年就赶上金融危机……这对刚起步的工厂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

“那是最难熬的一年,没有订单,只好裁员,30多人最后只留下10多名技术工人。”不服输的郑传玖一直给大家打气:“扛过去,我们就赢了。”大家利用那段时间,沉下心来认真琢磨提升工艺水平。

半年后,郑传玖拿着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到上海参加国际乐器展。凭着过硬的质量,郑传玖的吉他获得巴西乐器公司“塔吉玛”的青睐,当场就收到了2000把的订单——那是工厂创立以来接到的最大一笔订单。后来,日本、美国等世界知名吉他品牌纷纷找上门来,郑传玖的吉他制造厂房规模不断扩大,工人一度超过200人。

2013年,正安县派出招商小分队赴珠三角等地区,吸引正安籍企业家或外省企业家到正安创业。“工厂80%的原料从国外进口,80%的产品出口国外,相比在广州生产吉他,正安具有劳动力、厂房、电费等成本优势。”郑传玖跟大伙儿一合计,觉得返乡创业大有可为,便迅速将公司生产线从广州搬回了正安。2014年8月,两条木吉他生产线就入驻了园区。

“家乡要发展,我不回去谁回去?当时我就想,人这一生就要奋斗,奋斗就得敢拼、敢闯。”郑传玖的神曲公司回家乡后从零开始,现在一年能生产吉他50万把,年产值达4亿元,创汇8000万美金。

公司发展进入正轨后,郑传玖仍不满足。创业之星、劳动模范、工艺美术大师,等等,面对这些荣誉,郑传玖想的却是:正安是国家级贫困县,既然回来了,就不能只想自己办厂,要让这个产业真正在老家做起来,那样才能对改变家乡面貌起大作用。“光靠自己一家企业是做不成产业的,必须抱团发展。”他一次次联系广州的老朋友,介绍到正安发展的前景。

在郑传玖积极引荐下,塞维尼亚乐器、华成乐器等吉他制造企业相继落户正安吉他产业园区。现在,从传统木吉他到电吉他,市场上能看到的吉他产品,正安都能生产,园区的标准厂房每年新增20万平方米。

29家吉他制造商,500万把年销售量,60%的产品销往海外市场,产值约50亿元,实现地方税收3亿元……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正安县如今有了一张新名片:中国吉他制造之乡。截至2017年底,园区企业解决就业11432人,其中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0人,带动4645人脱贫。

郑传玖表示,这条奋斗之路还得往下走,“我的梦想是做出全球最好吉他,打造我们的民族品牌,让正安吉他走向世界。”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马晶谭立英夫妇:攀上卫星激光通信领域世界之巅    下一篇 南方电力现货市场团队:点亮电力改革的智慧之光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