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红军在敌占区与队伍走散 白区老百姓依然护着他

哀愁过后,熊晃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掉队!生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一定要活下去,找到部队。

失散

1934年8月,红六军团誓师西征,前去寻找贺龙率领的红三军。10月,他们在贵州石阡的甘溪被桂军包围,战斗失利,部队损失惨重且被敌军重重包围。

为了掩护主力突围,担任后卫的红十八师五十二团被敌人截住。在师长龙云的率领下,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三昼夜,终因弹尽粮绝,大部损失。师长龙云不幸被俘,后辗转至长沙,遭军阀何键杀害。

熊晃当时在红五十二团政治处工作,红五十二团被截住时,他就在部队里。他在战斗中受了伤,被部队安置到虎脑山外几里路远的一户老百姓家中隐蔽。

刚刚安顿好,熊晃忽然听到虎脑山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显然是部队和敌人遭遇了。听那动静,敌人的数量不少。熊晃也顾不得自己的伤情,拿起武器便急忙向虎脑山奔去。

他刚到山腰,看见漫山遍野全是穿着敌军服装的人群,正在四处搜索着失散的红军。敌人端着刺刀,嘴里不断地喊着:“出来吧,缴枪饶命!”“再不出来就开枪啦!”不时地,有隐蔽起来的红军战士被刺死或是被俘虏。

熊晃一见这情景,想也没想就赶紧钻进一处十分茂盛的草丛中,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心中暗下决心,一旦被敌人发现,便拉响腰间的手榴弹。

过了很久,敌人吹号收兵了,只剩几个兵在战场守着。熊晃仍不敢动弹,就这么一直躲到深夜。他透过草丛望着满天繁星,想着部队是否安全?自己该去哪里归队?在人生地不熟的敌占区,自己该如何行动?想着想着,泪水就布满了脸颊。

12.jpg

贵州甘溪

山间的风乘着空旷的夜色,显得格外的寒冷;冷月下,树叶沙沙作响,更让人平添一份哀愁。

哀愁过后,熊晃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掉队!生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一定要活下去,找到部队!

红军不吸鸦片

熊晃在虎脑山上足足趴了四天,饿得肚皮几乎贴到了脊梁骨,浑身没劲儿,只要一动,便头晕目眩。熊晃想着再这么拖下去非饿死在山上不可,便硬撑起来,往山下踉跄着走去。

远远地,他隐隐看见山脚下有一小块田地。一个男人在劳作,旁边有一个妇女和一个孩子在帮忙。过了一会儿,三人走进了田边的小茅草房。

熊晃心想,这估计是一家穷苦百姓。于是,他决定去碰碰运气。天已黑,心更忐忑,熊晃只依稀听见水流的声音。他顺着声音过去,想润润一天滴水未进的嗓子。刚到小溪边,便栽倒,昏过去了。

半晌之后,熊晃才缓缓醒来。躺在地上,他瞥见那茅草屋里透出光亮。远远看去,这户人家穷得甚至连窗户也装不起,糊窗户的纸破了个大洞。

熊晃挣扎着站起来,慢慢走到茅草屋前,推开门进来。只见夫妻俩正歪在床上吸着鸦片,一见有当兵的进来,便惊慌而起,下意识把小孩搂在身前,脸上写满畏惧。熊晃害怕暴露身份,于是说道:“我是中央军,生病掉队了,找你们弄点饭吃。”

见二人仍旧不敢说话、不敢动,熊晃又说了句:“老板,不要怕,吃饭给钱!”说完,就掏出怀里的一块银元,放在床边。这块银元是部队安置伤员时给每个伤员发的安置费。

男人听了,神色镇定了不少,对女人说:“还有饭吗?”

“有点。”

“菜呢?”

“剩点豆腐。”

“快去热了拿来。”

女人把饭菜端来,在火上热了一下,便给熊晃端来。快饿昏了的熊晃马上把一盆饭菜吞下,仿佛吃的是珍馐美味。

“在你们家里住一晚上行吗?”吃完后,熊晃试探地问道。

男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床头的烟枪,递给熊晃,说道:“一会儿再说,你先抽口烟。”

熊晃马上犯了难,抽呢,自己又不会,怕露马脚;不抽呢,更说不过去,这里的国民党士兵可个个是“双枪将”。他只得拿起烟枪,胡乱一吸,也许用力过猛,烟呛入鼻子,连咳了好几声。

男人看在眼里,嘴角泛起一丝微笑,随后神秘兮兮地问熊晃:“你到底是什么人?是中央军你就得走,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熊晃一听这语气,知道自己瞒不住了,便壮着胆子说道:“我是跟部队失了联系的红军。我们红军有纪律,不得吸鸦片!”

男人听了会心一笑,说道:“我的眼力不错吧!你进门掏白洋,我就觉得不对头,中央军吃饭哪有给钱的?后来又看你不会吸鸦片,我就全知道了。你是红军,那没说的。别看你们的部队只在这儿过了几趟,可是帮我们出了几十年的怨气呢!你们打土豪、分田地,你们的心向着我们穷人。现在你落了难,我老何不能拢手瞧热闹。”

熊晃万万没想到,离了根据地,在白区老百姓依然如此护着红军。他高兴得说不出话来,握着老何的手,说:“谢谢你,真是没想到……”

13.jpg

红六军团领导人王震(图左)、萧克(图右)

“有啥想不到的!咱们都是苦命人啊!我是湖南龙山人,因为受不了老家地主欺负,加上闯了祸,便逃到这里,给一个和尚种田。不过这和尚可不是什么善人,对我们像地主一样狠,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吃不饱穿不暖。”老何向熊晃诉说自己的遭遇,末了还加了一句:“天下乌鸦一般黑,也只有你们红军才能治他们!”

这时,老何的妻子从里屋翻出一套旧衣服,请熊晃换下军装。随后,夫妻俩便安排熊晃在草楼上睡下。

隐姓埋名盼归队

次日天还没亮,老何气喘吁吁地爬上草楼,匆匆地对熊晃说:“你藏这儿别动,他们在到处搜呢!躲过这阵子再说!”说完,他转身下楼。外边传来一阵摔打东西和喊骂声,敌人吼道:“看见共匪兵了吗?不说打死你!”

熊晃躲在楼上暗自叫苦,心狂跳不停,既怕老何被打,全家遭殃,又怕被敌人发现。好在敌人折腾了一阵就骂骂咧咧地离开了,驻扎在了附近。

随后,熊晃在楼上躲了半个多月。老何每顿按点送饭,每次送饭都宽慰他:“不要急,等他们走了你再下来。”终于有一天,老何爬上来兴高采烈地对熊晃说:“走了,走了。你下来吧!不过你暂时不能离开我们这里,他们在这周围几十里都有岗哨呢,你又不是本地人,肯定一下子被发现。你放心吧,就住在我们家里。别人要是问,就说是我亲戚,昨晚从湖南龙山来的。你知道龙山吗?”

熊晃摇了摇头,心里却全是感动。

老何见了,便三下五除二地把龙山情况交代了一下,最后不忘叮嘱道:“还有,你改个名吧。我有个跟你年纪相仿的亲戚叫陈慧敏,就叫这个吧。记住!我说的千万别记错了!”

于是,熊晃就改名陈慧敏,在老何家长住下来了。

不忍再拖累群众

往后的日子里,熊晃就在老何家边帮着做点杂活,边等待消息,时刻盼望着部队的到来。老何隔几天便出去打听消息,可是,每次都无功而返。

老何家本就是穷苦人家,一家人温饱都发愁,多了个壮小伙儿,就更难上加难了。熊晃知道他的难处,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他好几次决定冒险出去找部队,都被老何拦住,“你都不知道部队在哪,怎么找,我们不放你走。”

一次,熊晃砍柴回来,刚到门口,听到夫妻俩的小声谈话:

“又快断了,要想想办法啊!”

“有什么办法啊,你又不是不知道,只能先忍一忍。”

“那也不能就这么干挺着啊!我们没什么,可不能让人家饿肚子啊!”

“好了,别说了!本来他就想走,叫他听见,非不住了!”

这时,呆呆地站在门口的熊晃听见老何妻子的小声呜咽声。

熊晃心里难受,他不忍心再这样让这一家人因他受苦,下定决心,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走。

晚上端起饭碗,看着自己碗里的米饭和老何家人碗里的稀饭,熊晃难以下咽,再也忍不下去,只说了一句:“我要走了。”

老何放下碗筷,轻声问:“家里人有消息了?”

熊晃无奈地摇了摇头。

“那你往哪儿走啊?一个外乡人到处乱走,要出事的!”

“你家都这么困难了,我……”

老何妻子没等熊晃说完,抢着说道:“是困难点,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你不能走啊!”

熊晃打定了主意,非走不可。

老何拿起烟枪,抽了半天,最后说:“我知道你心里想法。唉!都怪我们家里穷。你不忍心住下去,那就换个消息灵通的地方吧!也好打听家里人的下落。你不是会裁缝手艺吗?前村有个裁缝,也是受苦人出身,很可靠,我送你去那里。那儿离这儿不远,也好有个照应。等知道了家里人的下落,我再送你走!”

次日,老何将陈慧敏——也就是熊晃——送到裁缝铺当帮手。临别时,老何这个半生吃苦受穷的汉子,把熊晃拉到角落里,含着热泪对他说:“兄弟啊,现在咱们穷人只剩这片心了,别的什么也拿不出了,你可要多多包涵啊!”

熊晃听了,本已内疚透顶的心里更添许多感动与悲伤,他说不出任何话,只是紧紧地握住老何的手。

更让人悲伤的是,安顿好熊晃不久,老何就被贫困与操劳压垮,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间破纸糊了窗户的茅草屋,以及一对不知所措的孤儿寡母。

回到部队

就这样,熊晃在裁缝铺边工边住,并且寻找各种机会打听红军的下落。一天,他在一旁听见有人交谈,说龙溪镇上贴出了关于红军要打来的告示。于是,他心里暗喜,下了工便偷偷跑去龙溪镇。

龙溪镇上,因为红军要来,显得有些动荡不安。老百姓不明真相,而敌军和地主则造谣污蔑。熊晃亲眼看见,一个国民党军官凶恶地骂着一位做事的老农民:“老不死的东西,让你砍几根竹子还就不高兴了!贺龙来了砍你的脑袋!”

熊晃决计试探下虚实,便凑上前去,假装劝道:“老总,消消气,看你急的,共产党还远着哩!”

军官瞧也没瞧熊晃,哼了一句:“你知道个屁!今晚就要来!”随后,一把抢过老人手里的竹子,再一掌将其推开,扬长而去。

14.jpg

 石阡困牛山红军烈士纪念碑

熊晃心里气愤,双手扶住老人。不过,想到部队今晚就来,又有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他匆匆回去,收拾好东西,然后就同裁缝道别了。

归队路上,经过老何家,茅屋已经彻底破败,孤儿寡母也回了娘家。熊晃想起这一家待他的情谊,不由得鼻头一酸,随即暗自许下诺言:“老何,你不顾一切掩护我,是为了穷人翻身胜利,为了你们,我一定要努力让这好日子早点到来!”

大地隐没,一片寂静,只有天空最亮的那颗星,还在不停闪烁。

熊晃摸黑走了二十几里路,终于听见了来自湘赣边境地区的熟悉乡音。他猜测这部队就是他原来所在的红六军团,于是便马上自报了家门,随即被带去见了红六军团政委王震。

熊晃语带叹息地将老何和裁缝照顾、掩护他的经历汇报了一遍。王震听了,沉思良久,感慨道:“到处有我们的群众,我们是拖不垮、打不散的。你知道吗,那次敌人想把我们(红)五十二团的番号打散,但是(红)五十二团并没有被消灭,突围之后又重新建制,就是一些因伤病留下的、掉队的同志,也在群众的掩护下回来了。快回去看看吧,(红)五十二团更加壮大了!”

熊晃激动地点点头,然后回到原单位报到。经过一年多的坚守和等待,他终于如愿以偿,回到自己的家。

摘编自《长征中的纪律故事》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华裔诺奖得主钱永健:用荧光蛋白“照亮”了细胞    下一篇 周恩来:我应该作出一点表率来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