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他因家乡交通不便投身轨道交通研究领域,为我国铁路大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埋头研究10余年,翟婉明终于成功创建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全新理论体系,解决了轮轨动态耦合建模等国际性难题。该理论体系和他创立的一系列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铁路提速、重载运输及高速铁路工程领域,为我国铁路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CgoOD10EgnuACrLfAABjG6RJdx0759.jpg

刚过完春节,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又投入到忙碌之中。

2019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八,翟婉明出差启程之前,短暂放下工作,在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畅谈我国高铁发展的喜人成就和辉煌前景。

“高铁引领世界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翟婉明说,近年来我国高铁迅猛发展,不仅在国内串珠成线、连线成网,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成本优势、工期优势,收获了大批海外粉丝,我国正在建设交通强国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让翟婉明很振奋:“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让中国轨道交通引领世界,是我的梦想。”

在翟婉明长期工作、生活的四川,他直观感受到我国高铁发展的喜人成绩:成渝高铁、西成高铁、成绵乐客专、成雅铁路等先后建成通车,还有多条高速铁路正加快推进建设,蜀道难逐步变成蜀道通、蜀道快,与他上学时的交通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成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成就的有力注解。

1981年,翟婉明考上西南交通大学。拿着录取通知书,他坐上从家乡江苏开往四川的火车。可是途中铁路因大雨塌方而中断,他不得已只能先坐火车到上海,然后从上海到昆明,再从昆明到峨眉,全程共花了三天四夜。

翟婉明说,小时候家乡交通不便是他报考西南交大的重要缘由。那次终生难忘的旅途,让他直观体验到当时中国铁路交通的落后状况,更为他后来致力于轨道交通研究埋下了伏笔。

博士在读期间,翟婉明开始主攻“车辆与轨道相互作用”这一交叉学科领域。当时,我国铁路路网密度极低,线路标准不高,运能与运量之间矛盾突出,客运提速、货运重载成为铁路发展的迫切要求。但是,提速、加载会严重加剧机车车辆与线路间的动力作用,将机车与轨道分别作为独立系统研究,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翟婉明打破传统,开始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及工程应用的系统研究。

埋头研究10余年,翟婉明终于成功创建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全新理论体系,解决了轮轨动态耦合建模等国际性难题。该理论体系和他创立的一系列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铁路提速、重载运输及高速铁路工程领域,为我国铁路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5年,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及工程应用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翟婉明的专著《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已出版至第四版,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经典教材,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铁路人。还常有外国同行问他,这本书什么时候出英文版呢。

去年,翟婉明耗时一年,完成了该专著的翻译工作,英文版《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即将付梓面世。该书不仅有翔实的基础理论介绍,还有在中国具体实践的成功案例,其出版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轨道交通的重要基础理论走向世界。不仅如此,翟婉明担任主编的《国际轨道交通学报》也已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中国高铁从理论到实践都引领世界,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了。

“在高铁领域,我们不仅有领先世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还有最好的试验场,这也是令外国同行十分羡慕的。”翟婉明举例说,在建的川藏铁路,不仅是轨道交通人报效国家的最好舞台,也为科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川藏铁路依次经过四川盆地、川西高山峡谷区、川西高山原区、藏东南横断山区、藏南谷地等不同地貌地区。线路经过区域山高谷深,地形条件极其复杂,不仅要克服巨大的海拔高差、复杂地质状况,还要克服超长隧道、超高桥梁等技术难题。翟婉明说,这既是挑战,也是实现高铁技术新突破的机遇。

“国家十分重视川藏铁路建设,我们投身轨道交通事业的人,一定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为高铁的发展、为国家的富强作出更大贡献。”翟婉明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85后”村官雷金玉:畲村脱贫的“金玉”石    下一篇 “画家女战士”辛锐:舍身参加革命,巾帼不让须眉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