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操场、移碎石、栽树苗,他用双手给山村孩子们打造出一个“世外桃源”
工作中的李广
在河北省的最北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赛罕坝下一个叫莫里莫的小山村里,有一位外来户在这深山沟里安了家、落了户。从1977年走上讲台到现在两鬓斑白,从初中到小学再到幼儿园,他坚守了41年,用勤劳的双手为山村里的孩子们创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他就是李广。
倾心血,营造“世外桃源”
1977年,李广通过考试,在莫里莫村队办初中当起了民办教师。学校几经调整,从初中变成了小学,2004年,改办为幼儿园。
“原来这个院是破烂不堪的, 沿着山坡盖了几间土房教室,院里就没有一块平整的地方。孩子们上个体育课,跑着磕着,有时候就顺着小山坡滚下去了。”很多分配过来的教师,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都因为条件艰苦,想方设法地走了。李广看着这些老师“走走出出”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就想着能不能靠自己的力气,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学校改变改变,让全村的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教初中的时候,李广带领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着铁锹镐头,一点点铲平这个操场。后来学校改办成小学和幼儿园了,他就自己干,年复一年,把山坡给削成一块块平台。慢慢,学校开始有点模样了。20世纪80年代,李广跟村里协商,把100亩荒山划归为学校的校山,师生一起刨坑整地,栽植松树。后来,李广用校山收入翻新校舍、安装暖气、改善饮水设施、焊制安全护栏。焊了这个护栏后,孩子们也有点安全感了,上面有学习区,下面有活动区。再后来就开始创建生态校园,种植树木。地里都是石头,他就挖坑移碎石;需要树苗,他就自己出钱买果树;土太薄苗不活,他就上山挑土,用废旧轮胎做花坛……春种、夏管、秋收,都是他一个人劳作,为了不耽误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只能牺牲休息时间除草、松土、浇水,他将这些花草看作学生一样对待。
几十年如一日,李广凭着双手,终于给孩子们打造出一个山沟沟里的“世外桃源”。幼儿园变得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景,生机盎然,一派田园风光。孩子们有了一个乐园,在放假的时候都吵着要回学校玩。不只是视觉上的享受,到了果子成熟的时候,这些山里的孩子总能吃到老师亲手栽种的瓜果,幼儿园成了莫里莫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到老,开创山区教育新时代
“特别是接手了幼儿园,教的都是小孩,但那个要求更高了,在这干一天,也不能糊弄孩子。”李广在工作期间进修了四年,拿到了中专文凭。“最使我头疼的就是文艺这方面,因为你岁数大了,孩子们都喜欢年轻的,特别是女老师。”为了让孩子喜欢自己,李广苦心练歌,领着孩子唱;跳不好,他一个一个动作来,努力让孩子们能懂。
没有创新精神就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李广用校山收入买了第一台电脑。“后来就抓紧时间学习电脑,不能跟高手比,但样样都能通一些,像做个课件,处理各种图片啊,弄个小视频,都还行。”幼儿园就他一个老师,同时又要带几个班,他创造了独特的“幼儿复式班”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实施学科同上、室内外交替、大带小、助手帮教等教学方式。
当地学区将李广所在的莫里莫幼儿园当作新任教师教育基地。“就是让这些念师范类的孩子都上这儿来看看,李老师是咋干的,他这种敬业精神,没什么惊人的壮举,主要就是用心,用心做教育,就没有做不好的。”李广的同事表示。
铸师魂,做村民放心的老师
村民们说:“李老师,你还有多久退休啊?”
李老师说:“还有很多年呢。”
村民们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
早些时候,小学和幼儿园交叉办,还有一个年轻老师在这儿,有一回孩子拉裤子里了,就直接给家长打电话。李广看到就对老师讲:“打个电话,山沟十来里地的,你让家长急成啥样?你家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你是不是得处理呢?”李广马上给孩子擦洗干净,换上新衣服,洗了脏衣服晾好,把孩子放床上用自己被子盖上。
李广在这儿教了41年,没出一次安全事故。村里,孩子的爸爸他教过,孩子的爷爷他也教过。这三代人对他特别放心,村里要主持什么事儿会找他,过年要写对联也找他。别的学校有流失的学生,莫里莫这块没有一个流失的。
志不渝,大山深处放飞梦想
转眼四十余载,他的学生遍及村里三代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当局长的,有在工程队的。
学生对他说:“上我这来吧,我一个月给你的比你现在工资要高得多。”李广说:“我不去,我既然投身这份事业,就要做下去。”李广把自己的园子打理好了,还带起了当地七个幼儿园的建设,他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学具在全县得到推广,其他学校的老师会到他这来看一看、学一学,感受一下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气,李广的事迹慢慢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不少大单位想把他调出去,他都不去。“我对大山有感情,离不了这儿,这些个家庭啊,我要一走,这个园子就没人管了。”他不放心。
“人这一辈子用心做一件好事,就没有做不成的。”李广,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山村幼教,所作所为都是围绕孩子们的一些小事。然而,其用心之切,感动了孩子,感动了村民,感动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