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残疾的他和母亲组成“母子电影放映队” 要为乡亲们放一辈子电影
2011年12月22日。夜幕降临,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柏林镇圩场上一片昏暗的灯光照在马恭志身上。虽然行动不便,但他很熟练地拉起电线,挂上幕布,开始放电影,曲终人散回家时,已近午夜。
在23年光与影的放映生涯中,这是柏林镇农村电影放映员、残疾人马恭志最平常的一个晚上。
马恭志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萎缩、行动不便,身高也不足1.5米。然而,20多年来,他在山路上累计行程20多万公里,放映电影5.3万多场,观众达250余万人次。
15岁那年,马恭志全家倾尽所有,买了台老式8.75毫米的电影放映机,从此他走上了最喜爱的放映电影之路。但是,残疾的他根本就挑不动100多斤重的放映设备,每次都是母亲郭戊菊挑着一担设备,他提两部影片盒,母子俩在崎岖的小路上翻山越岭,组成了远近闻名的“母子电影放映队”。这一干就是20多年。
马恭志不仅放电影,还自己动手“做电影”。在每场电影播放前,马恭志都会先播一段用幻灯片制作的“加演片”,内容千门百类:有新出台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农业科普知识、生活安全用电、用火知识和寓言故事等。他希望用放电影的方式,为村里的发展与和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柏林镇草堂村鱼塘比较多,许多人以养鱼为生。但由于很多人不懂养鱼技术,一到夏秋季节,就有大批的鱼死亡。马恭志翻查了大量资料,自制了一组《科学养鱼》幻灯片到草堂村播放,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马恭志在山村放电影的同时,还积极配合乡政府的中心工作,适时播放一些时政影片。2001年,配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放映反腐倡廉巨片《生死抉择》40余场次,观众2万多人。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放映电影《张思德》等片100余场次,观众5万余人。
近5年来,马恭志自己动手制作幻灯片、图片4500多张,为学校出电影宣传专刊240多期。
这几年,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电视机也普及了,看露天电影的观众越来越少了。但马恭志并未选择放弃。“看露天电影时,大家可以坐在一起,有说有笑,这是其他的娱乐方式取代不了的。”马恭志说。
马恭志说,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是在电影开场前,因为乡亲们会主动跑前跑后地帮他拉幕布。而散场的时候,却又不免失落。
2010年,在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评选活动中,马恭志当选为“感动中国文化人物”,他质朴地表达着自己的愿望:“只想为乡亲们放好电影,放一辈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