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基层社区26年 她让警务室成为居民根据地
杨蓉为新从业人员登记信息。
社区里的大妈拉着杨蓉的手唠家常。
“走了这么多天,真想我的居民们啦!”刚刚结束全国 “两会” 回到太原,杨蓉就开始念叨。来不及休息,回到省城第二天,杨蓉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她默默守护了26年的金刚里社区.
2017年3月22日,记者跟随杨蓉,体验她一天的工作。
早晨7点50分,距离上班还差10分钟,伴着一阵利落的脚步声,杨蓉快步走进三桥派出所,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早会过后,杨蓉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打开电脑,将在这里接待群众。
不一会儿,社区居民刘宇走进派出所。一见到杨蓉,刘宇高兴地说,“杨警官,您可回来了!”找她是为了孩子上户口的事,刘宇本来打算一过完年就去办理,可正月十五刚过,杨蓉就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去北京开会了。他不想给杨蓉添麻烦,特意等她回来再办理。由于前期杨蓉已经把上户的手续流程全都告诉他了,整个过程很快就完成了。
9点40分,辖区内的居民过来申请迁户,杨蓉熟练地在户籍信息中锁定目标。“准确掌握居民信息是做好社区民警的基本功。”杨蓉说。
10点刚过,杨蓉准备转移阵地,去“杨蓉警务室”。“这可是我的‘根据地’,是我和居民们一砖一瓦建起来的。”提到警务室,杨蓉有说不完的话。不仅是她,这也是所有金刚里社区居民的“根据地”。居民遇到大事小情,首先想到的就是来警务室找杨蓉。菜市场有人偷偷卖炮、邻居家漏水、院子里有流浪狗、和丈夫打架……都得找杨蓉,让她给说道说道。想要迁户口该怎么办?居住证如何办理……遇上这些事,那肯定还得找杨蓉。就算社区里一切正常,还有热心的群众和志愿者,只要看到警务室开了门,就想进来跟杨蓉聊一聊。
下午两点半,杨蓉回到了“根据地”。刚走进社区,78岁的任文秀远远地就看见了她:“小杨,你可回来了,我们想死你了!”二十多天没见,老人拉着杨蓉的手,不舍得让她走。“大妈,我去北京开会去了,我也想你们,这不一回来就赶紧来看你们嘛!”杨蓉还开玩笑地说,“你在电视上看见我没?”“看见啦,怎么没看见?”说到这,老人扳起手指头数,“在电视上看见你五次,我都数着呢!”
知道杨蓉回到了太原,她的公益战友高鹏举也跑到社区来见她。90后的高鹏举与杨蓉是忘年交,一年前,在小区的公益活动上认识的。高鹏举说:“虽然认识只有一年,但是我和杨姐无话不谈。我知道她不仅是公益组织的成员,而且还经常协调公益组织在她所管辖的社区内举办各种活动,我一有时间就会参加。”
两个人走进警务室,正好有两个刚来太原打工的小伙子,咨询居住证如何办理。“你们来得正好,先在我这里登记一下,半年以后就可以办理了。”杨蓉爽快地拿出登记册,为两人登记。因为忙,杨蓉和高鹏举没说上几句话。
下午3点半,送走两个小伙子,杨蓉一看还有时间,就步行前往金刚里社区,到这个她工作了26年的社区巡查。除了26栋居民楼,还有数不清的商铺,她都要挨个转、挨个问。“要看各个经营场所,有没有灭火器,消防是否过关;还要进行安全防范宣传,最近社区里有哪些案件,要注意避免,下班后锁好门窗,看好个人财物……”杨蓉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于新开业的店铺,要问清楚雇了几个人。上网比对,看看有没有案底、是不是逃犯。有没有新出租的房屋,租客来自哪里。学校周围的小商小贩,秩序如何。还要在菜市场逛一逛,看看有没有陌生面孔……”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4点。
“杨姐,我们修理厂新来了个修理工,您给登记一下。”“你甭跑了,把身份证给我,等到居住证办好,一块儿给你送过来。”
“老张,天暖和了,多在市场上遛遛,练练身体。”
“李阿姨,你的肩膀这段时间好点没?有没有去按摩啊?”
……
跟着杨蓉在金刚里社区的小路上巡查,不断有路过的居民跟她打招呼,年轻的叫“杨姐”,年龄相仿的叫“杨警官”,上了年纪的叫她“小杨”或“闺女”,性格开朗的杨蓉一一热情回应,亲得像一家人。
其间,杨蓉数次停下脚步,听居民们“问事儿”;给洗车行新来的洗车工登记备案;拿了按摩店按摩师的身份证,去给办居住证;检查商铺有没有治安隐患……她笑着说:“这算是现场办公,一天得好几次。”
下午5点,转了一圈儿,回到警务室刚坐下,杨蓉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有一位居民来求助。这位女士一进门就诉苦:“这日子我不想过了,杨警官你得给我做主。”原来,她和丈夫闹别扭了。两人一吵架,就来找杨蓉。杨蓉安慰她说:“这事你别急,明天就是心理咨询日,我到时候把你们两口子都叫过来,好好给你们说道说道。”
“闺女,你在呀!”“嗯,在,大娘,来,进来。”前一位女士刚走,看到杨蓉警务室的门开着,一位老太太拄着拐杖挪进来了。她叫韩秀卿,今年85岁,知道有记者来采访,老人抢着要说几句:“小杨这闺女好,啥时候都想着我们,只要有时间就陪我说话,就跟亲闺女一样……”
下午5点半,杨蓉不放心社区的李璟瑛老人,专门跑去看她。老人今年77岁了,平日一个人住,一听敲门的是杨蓉,老人特别高兴。一进门,非要先塞给杨蓉几块糖吃,然后又问她去北京开会的情况,“你别操心我,我一切都好着呢!”
巡查社区、接访居民身边事、协调居民小摩擦……嘴不停,脚不停,杨蓉比想像中要忙很多,采访数次被打断。杨蓉不好意思地说:“没办法,社区片儿警就像个管家,居民们的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我哪件都得认真办呀。”
一下午,协助杨蓉社区工作的同事张立新也没闲着,“这就是杨姐,跟着她6年了。加班加点那是常事,但我们觉得充实,被杨姐满满的正能量“裹挟”着往前跑,内心平和了很多。”
离开警务室,已经傍晚6点多了。本报记者随她回家,杨蓉思想上斗争了半天才答应:“千万别笑话,家里太乱了,回来的行李还没来得及收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