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八旬老党员刘安国的“种树人生”

在职40年,他看到了很多地方因生态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也深知种树治山的紧迫,不仅是解眼前之急,更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工程。于是埋头种树成了刘安国一心想让百姓过好日子而践行了大半辈子的承诺。种树的岁月伴随着他从任职到退休。

10.jpg

“这些树可是一方百姓的‘命根’,守护着几代人,少了山洪干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指着身旁的大树,尽管已85岁高龄,刘安国依旧神采奕奕。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连绵的青山郁郁葱葱,这是刘安国老人的家乡——地处乌蒙山区的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对江镇大山村。

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可是另一番凋敝的景象,因历史原因滥砍滥伐,遍地“和尚坡”,水土流失严重,山洪时常泛滥,粮食减产严重,饥饿和贫困威胁着百姓们的生活。

“我们这里本就土壤贫瘠,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百姓没一天好日子。”谈到过去,刘安国感慨地说,大家砍树破坏生态,作为干部有责任,必须改变、补救。

1953年入党的刘安国先后担任过民兵班长、公社书记、区委书记等职务,足迹遍及大方县西部山区乡镇。在职40年,他看到了很多地方因生态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也深知种树治山的紧迫,不仅是解眼前之急,更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工程。

于是埋头种树成了刘安国一心想让百姓过好日子而践行了大半辈子的承诺。种树的岁月伴随着他从任职到退休。

1965年,刚到原大方县马场区报道上任的刘安国看到,尽管马场土宽地广,但百姓并不富裕,峰耸入云的山头秃而不美。当地河流纵横,水系复杂,多洪涝灾害,百姓的生活比较艰苦。

于是刘安国暗下决心,在职期间要尽力改变这一状况。

毛栗坡是当时很多人不看好的“大火草坝”,但刘安国认为从这里开始种树示范带动意义大。“这里地处中心,虽然地皮薄,我看,只要功夫到家,相信它会栽得活。”刘安国坚定地说。

刘安国还记得当天开工的火热场景:以大队、小队开荒为单位,机关、学校等都参与。先开荒,后砌坎,顺坡随形,搞成梯土。

刘安国既是推进种树的总指挥,也是一线的种树人。最后,本来计划春节前开荒培土,春节后种苗,不想春节前各队树苗种植任务就完成了,打破了不少人认为毛栗坡种不好树的刻板印象。如今,这里大树参天,绿树成荫。

谈到刘安国,这里的百姓无不知晓,由于他经常穿着草鞋下乡,当地百姓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草鞋书记”。

除了在职种树治山外,1984年从马场区区委书记转任调研员的刘安国,原本可以清闲些,但家乡的生态让他揪心。于是立马又发动村民种树,一直坚守了36年。

在刘安国的带领下,大山村原本光秃秃的大小29个山头,先后种植了20余万株树木,建成“八五林场”。“其中185000棵杉树,5200棵梧桐,8200棵杜仲。”刘安国清楚地数出。

如今,“八五林场”有经济成木20余万株,每株平均价值500元,林区经济价值达千万以上。而林区生态恢复也改善了周边10余个村寨的生活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维护了1000余亩耕地良田。

除了种树,老百姓的出行、饮水等也牵动着刘安国。得知村里罗家寨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吃水要到500米外去取。尽管1989年就退休了,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在乡、县两级奔走,得到408公斤胶水管,又自己掏钱买钢筋水泥等材料,率领乡亲们修建起两个20多立方米的水池,初步解决了罗家寨组500余人的饮水问题。

据统计,刘安国在多地带领百姓共修了26个水库山塘,有13个至今仍发挥着作用。这些水库山塘让当地群众很早就吃上了白米饭。

正是了解百姓困难,切实帮助解决,刘安国始终与百姓贴着心。在乌蒙山区,至今处处都能听到“草鞋书记”刘安国故事。

对此,刘安国说:“在基层,百姓的事就是大事,作为党员干部,把百姓的事办好了,百姓就能永远记住你。”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武汉一名社区书记的一天:“忙得没有时间概念”    下一篇 10余年坚守,她在环境战线上阻击“超级细菌”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