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只干一件事 她让我国外太空长期生存核心技术从“跟跑者”成为“领跑者”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是载人深空探测必须的十大关键技术之一,且由于高难度和高复杂性而优先级最高。2014年以前,世界上只有俄美掌握该技术。该项技术对保障我国载人月球、火星探测等载人深空探测计划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2014年5月20日,“月宫一号”为期105天密闭实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的国家,且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构建了类似地球生物圈的“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系统。2018年5月15日,“月宫365”实验圆满成功,成功完成了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实验,宣告着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再次取得新的突破,在世界上引领了这项技术发展。而“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教授,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奋战了十四年。
十四年只干一件事编辑本段
2004年,刘红教授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一个人,一张实验台开始了执着探索追梦之旅。她始终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深远前瞻的眼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用智慧与协作,组建并率领团队,在缺资金、缺场地的条件下,从一个公式、一颗种子开始,日复一日地辛苦与繁复。在刘红的时间概念里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只有周一到周七。有人问她是否觉得枯燥和寂寞,刘红教授则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奔跑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怎么会寂寞呢?风光无限好,其乐无穷啊!”
十数载磨砺艰辛,梦想终开花结果。刘红教授带领月宫一号科研团队,十四年来突破关键技术30余项,在重要国际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4项。从无到有建立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太空长期生存核心技术——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四生物链环系统??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完成了4人“365+5天”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实验的壮举,消息传至全球,世界为之惊叹!仅用十四年就实现了从“跟跑者”向“领跑者”的转变。“月宫一号”成果,2014年入选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2015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月宫365”实验图片入选《Nature》2017年最佳科学图片和中国日报2017、2018年度国际传播图片,入选2018国防科工十大新闻。刘红教授入选《中国妇女报》2018十大女性新闻人物。她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先后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刘红教授说“我十四年就干了这一件事”。习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刘红教授的追梦过程就是这句话的最好注脚。唯有十四年如一日,甘之如饴的艰苦奋斗,才能诞生世界顶尖的成果。
“六有”精神育英才编辑本段
刘红教授始终以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她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尽管有繁重的科研任务,她始终坚持每年主讲本科生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1门,年均课堂教学100多学时。她注重言传身教和引导启发示范,用仁爱之心滋润学生心田,将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融入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提炼出了“有梦想、有热情、有豪情、有勇气、有干劲、有担当”的“六有”精神,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
她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常态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她提出“理想引领兴趣,国合助力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对研究生进行正能量熏陶、爱国教育,帮助研究生树立远大理想,在践行梦想的过程中,通过密切国际合作与交流助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点燃了团队学生们的激情与梦想,他们将这种热烈而执着的情感全部投入到了缜密科研之中。
刘红教授对学生们的关心不只是思想及科研上,还体现在生活上。她制定研究生体质锻炼计划、博物馆计划等如此悉心教育学生,源动力是她对学生的爱。“刘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学生们这样说。
刘红教授的激情、梦想、热爱点燃了团队的研究生们,梦想成为科研最强有力的推进剂,驱动研究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努力进取,追求卓越。
在“月宫一号”研制过程中,刘红教授对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每每工作到深夜。在炎热的夏季,室外38度,舱内达到40度,汗流如雨,她仍然坚持在舱内,仔细检查加工质量,测试设备指标。研究生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中,倍加努力。“月宫一号”装置在短短6个月内顺利完工,创造了世界奇迹,令来访的国际同行专家惊叹不已。
无论是105天密闭有人实验还是“月宫365”实验,刘红教授从早到晚都坚守在实验现场,及时给予舱内实验人员以鼓励和指导,强有力地支撑了他们经受住长居密闭环境的心理考验,保障了实验的圆满成功。2014年、2018年春节期间,实验进行中,她带领团队成员自愿坚守在岗位上。除夕与同学们一起包饺子,共度佳节。“这是一个难忘的、有意义的、值得纪念的春节。”舱内志愿者高寒在舱内日志中这样写道。十余年来,刘红教授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有团队精神、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团队已毕业硕博士研究生58名,学生累计获得国际、国家、院校级奖项20余项。“月宫一号”研究生党支部2018年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月宫一号”团队荣获2014年北京榜样特别奖、2015年工信部“工信先锋集体”等称号。刘红教授荣获2015年北京市师德标兵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17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刘红教授倡导学生们做“六有”青年,实际上,是她自己首先做到了这六有。在“六有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研究生们为了共同的航天强国梦不懈地努力,团队成员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正能量。
月宫一号舱内实验
让科技之光普惠公众编辑本段
习总书记说过“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作为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刘红教授热心科普事业,及时将“月宫一号”新鲜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形式多样的科普资源,例如科普模型、展板、宣传册、宣传片、图书、讲座等等形式,使得“月宫一号”成为普及深空探测生命保障科技知识、航天员太空生存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2014年夏季,“月宫一号”模型作为入选的15个参展项目之一,在中国科技馆亮相全国夏季科学展。刘红教授带领团队与数万名公众进行了近距离直接交流,激发公众对深空探测的浓厚兴趣,增进公众对航天员太空生存科学知识的了解。2016年中国第一个航天日活动中展出“月宫一号”模型,接待国家领导和各国使节。2017年她代表“月宫一号”团队参加香港回归20周年的科技创新展,受众五万余人,并获评香港科普展览优秀个人。2018年,“月宫一号”模型参展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以及“北京农业嘉年华”,合计受众约十万余人。2018年4月,举行了“月宫开放日”活动,接待了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公众参观,年龄覆盖10岁至75岁。“月宫一号”被评选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科普基地。
为了最大限度的向公众传播普及航天科学知识,刘红教授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平台,创办了“月宫一号”微信公众号、知乎专栏、科学网博客,在“月宫365”实验中坚持做到每周一更新,同步科普,并与网友们互动,拉近了重大科技成果与广大公众之间的距离,获得广泛好评。
刘红教授还热心各类公益科普讲座活动。应邀为“中科馆大讲堂”、“上海钱学森图书馆”、“首都科学讲堂”、“CC讲坛”等做科普讲座。她还出版了科普小说《太空生存》,受到广泛赞誉。
心怀梦想,志在寰宇。十四年来,刘红教授带领“月宫一号”团队,践行“有梦想、有热情、有豪情、有勇气、有干劲、有担当”的六有精神,攻坚克难,披荆斩棘,潜心深耕于生命保障领域。荣誉之下,不忘初心。追梦的路上,她没有停歇,坚持努力进取,力求持续引领这项技术的发展,为中国载人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为人类实现在外太空长期自治生存,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