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张文祥:青年儿女多壮志 返乡创业带乡邻

“出门在外千日好,回首归来一时真”,张文祥看到家乡温室蔬菜大棚发展态势良好,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张文祥住在泗县长沟镇汴河村,他初中毕业后,跟随亲戚外出闯荡,辗转杭州、宁波、三亚等地学习西餐厨师。经过九年的刻苦钻研,拥有一技之长的他最终被南京一家食品公司聘为西餐主厨,月收入逾万元,从此过上了甜美富足的生活。但张文祥不忘家乡热土,决定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谱写了一首扶贫攻坚赞歌。他果断放弃了1...

“出门在外千日好,回首归来一时真”,张文祥看到家乡温室蔬菜大棚发展态势良好,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张文祥住在泗县长沟镇汴河村,他初中毕业后,跟随亲戚外出闯荡,辗转杭州、宁波、三亚等地学习西餐厨师。经过九年的刻苦钻研,拥有一技之长的他最终被南京一家食品公司聘为西餐主厨,月收入逾万元,从此过上了甜美富足的生活。

但张文祥不忘家乡热土,决定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谱写了一首扶贫攻坚赞歌。他果断放弃了1.2万元的月薪,怀揣务工积蓄的30万元资金毅然返回故土。在父辈从事大棚蔬菜种植20余年基础上,开始在家乡的土地上耕耘创业,他说:“在外拼搏几年,终究是种漂泊,也感觉累,难以照顾家人,年轻人只要肯干,哪里都能吃上饭”。

为了让自己少走弯路,也为了能让大棚早些产生效益,他白天在大棚浇水、施肥、固定植株、预防病虫害、采摘蔬菜,晚上则集中精力学习,通过书本和农技网站丰富自己的种植知识,同时向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请教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参加各类果蔬种植技术讲座,不断提升自己的种植技术。凭借不怕苦、不怕冷的闯劲,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学习,迅速掌握了常用技术,还积极采用智能放风机、温湿度传感器和先进的滴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果蔬亩产得到了很大提高,西红柿每年亩产可达2万斤。六年来共投入资金850万元,建设日光温室大棚17个,2019年年产值达1000万元,经济利润达320余万元。

2018年他注册泗县邦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400万元,公司主要提供农业产业化信息咨询、农业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和转让、农资植保服务、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是泗县长沟镇汴河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中供销社开展“三位一体”综合服务的典型代表,现该公司为周边农户提供种子、育苗、农资农肥、种植技术指导、代收代销(农产品经纪人)等一系列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现正值汴河村蔬菜大棚收货季节,公司每日代收西红柿约8-15万斤,发往上海,南京,无锡,徐州,合肥等地,促进农民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增加收入,充分发挥了“上接市场、下连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解决了菜农和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

在自身发展逐渐步入正轨的同时,张文祥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贫困户可通过入股分红,在大棚内务工,技术服务等方式增加收入。共带动4500余人务工,11人经营大棚蔬菜种植,为贫困户增收共计27万元。为了提升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建立“公司”+“贫困户”的模式。每年春季为贫困群众提供果蔬种子、农药、化肥,最大限度的减少贫困群众的生产成本。贫困户的产品由公司统一销售,解决贫困户资金短缺、不懂技术和销售难的问题,带动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吸纳贫困户就业,目前有40个贫困户在公司务工,每人每年可以务工6到10个月,月工资2000元左右,可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普及种植技术。张文祥定期邀请省内外高级农艺师到公司讲课,给农户讲解最新病虫害防治与科学施肥等专业技术,通过培训提升贫困群众的种植能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同时对务工贫困户重点培养,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做好汴河村的产业扶贫后半篇文章。”汴河村书记姚玉发信心满满地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这里的春运,只有两个人    下一篇 剑桥毕业后归国,他将"3D打印巧克力"打造成"表白神器"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