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佩带缴获的指挥刀参加百团大战 刘伯承嘱咐他“这是日军罪证,要留好”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中国军民夜间合力掀翻枕木和铁轨。
1940年,狮脑山大战中八路军的机枪阵地。百团大战中,129师在山西阳泉反击日军。
山西阳泉狮脑山顶峰处的百团大战纪念碑。
北京,百团大战老兵刘振魁手持他从日本军官手里缴获的指挥刀。刘振魁现年93岁,曾任129师师长刘伯承的警卫员。
1940年,抗战进入第四个年头,华北、华东、华中依次沦陷,中日鏖战长沙,半个中国已陷于日军的铁蹄下。
为将华北作为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基地,日军决意巩固占领,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囚笼政策”,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
为粉碎“囚笼”,是年8月20日到12月5日,在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下,先后105个团近20万人,以正太铁路为重点,向日军堡垒密布的2500公里交通干线发起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写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百团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日军把这次战役称为“挖心战”,并把8月20日定为“挖心战纪念日”。
据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联合公布的《百团大战总结战绩》,此役大小战斗共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毙伤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俘虏伪军18407人。
蒋介石向八路军总部发贺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此嘉奖”。
抗战史专家赵延庆表示,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打乱了其战略部署,延迟了其南进的步伐。
器与术
扒铁轨炼钢造手榴弹
彭德怀在自传中提到,八路军准备在8月上旬青纱帐旺盛时进行破袭,八路军129师、120师和晋察冀军区40余万人对正太铁路、津浦铁路、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公路、车站、桥梁、隧道、涵洞、水塔和通讯线路进行破坏。
1940年8月8日,八路军总部向参战部队下发《关于百团大战破坏战术之一般指示》,指出百团大战的成果大小主要看破坏正太铁路之程度。
对于桥梁、隧道、车站、铁道的破坏方法分为爆破、毁坏、燃烧三种。爆破应以爆破技术人员及工兵部队执行,毁坏及燃烧可用一般战斗部队及多动员民众执行。
指示指出,对于铁路的破坏,主要集中多数人力毁坏之,如拆轨、挖路基、炸路、燃枕木和电线杆。
据阳泉党史资料记载,八路军破袭铁路期间,山西阳泉几乎全部的煤矿工人和部队一起,参加扒铁路的破袭战。
每当夜晚,这些埋伏的工人们便走出青纱帐,排在几十公里的铁道上,在整齐的号子声中一起使劲,把铁轨连同枕木一起掀翻。
能够被带走的铁轨会被运到后方兵工厂炼钢,制造手榴弹和地雷。工人们点燃枕木,把带不走的铁轨烧得通红,铁道工和修理工再用大锤扳手,把铁轨拧成“麻花”。工人们再陆续走入青纱帐,消失在夜色中。
93岁的刘振魁身材魁梧,精神矍铄,他从卧室取出一把军刀,在空中劈刺。
“就这样,砍死两个日本兵。”这是一把日本军官指挥刀,刀鞘虽已磨损,但刀刃锋利,闪着银白色的光。
1938年,16岁的河北栾城人刘振魁报名参加八路军,成为129师385旅769团2营7连2排3班的一名士兵。
刘振魁在第一次战斗中,奋不顾身捡起日本兵扔过来的手榴弹,再扔回去炸死了日军一名小队长,缴获了这把指挥刀。“我认得那是马尾弹,延时五秒爆炸的手榴弹。战斗结束后,首长把指挥刀作为奖励给了我。”刘振魁说。
因作战英勇,1940年,刘振魁被调到129师师长刘伯承身边当贴身警卫员。
刘伯承得知这把指挥刀的来历后,嘱咐刘振魁:“这是日本人侵略中国的证据,一定要留好。”刘振魁随身佩带着这把刀,跟随刘伯承参加百团大战。
如今77年过去,刘振魁打算在自己百年之后,让儿女把这把刀捐献给博物馆,“这是他们的罪证。”
布局
大战在即士兵发粮
1940年7月底,129师师部的发报员一片忙碌,不断进出刘伯承的驻地。
警卫员刘振魁意识到,部队要有大动作。
开拔部队每个士兵分到十斤面和小米。“平常不会分这么多这么好的粮食,肯定要打仗了。”刘振魁说。
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在5000公里铁路和30000公里公路间设置了3000个据点和10000个碉堡,对根据地实施“囚笼政策”。
“这些碉堡、据点和公路、铁路,纵横交织,形同蛛网,对八路军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山东省社科院中国抗战史专家赵延庆说。
尤其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全长242公里,连接平汉、同蒲铁路,是日军在华北最重要的战略运输线。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
为此,华北抗日根据地物资匮乏。从1940年3月至7月,华北抗日根据地大片区域变成游击区,“一个士兵每天只能吃到7两小米,靠野菜充饥,缺吃少穿。”刘振魁说。
日军也完全不重视八路军武装。据日军早期总结作战经验时称:“仅就战斗力而言,八路军不过是一支土匪武装”。赵延庆说。
八路军总部决定打破这种局面。
据129师参谋长李达事后回忆,1940年7月中旬,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来到129师师部,向刘伯承、邓小平谈了彭德怀最近准备组织发动一次破袭日军交通干线的设想,刘邓表示赞同。
1940年7月22日,129师、120师和晋察冀军区收到《百团大战预备命令》,这一命令由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下达,要求“彻底破坏正太铁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拔除沿线若干据点,较长时间切断正太线交通,打击敌之囚笼政策。”
大战即将掀开。
掩袭
狮脑山鏖战七昼夜
1940年8月20日22时整,战斗在晋冀鲁豫四省同时打响。
数十万埋伏在崇山峻岭间的八路军士兵同时向日军发起进攻,以掩护另一部分军民破袭正太铁路、津浦铁路、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
129师385旅769团和14团,受命占领狮脑山,与占据山西阳泉的日军交战。
阳泉位于正太铁路中段,是日军的重要据点,驻军是片山独立混成第4旅团部和独立步兵第15大队,另外还有500多名日本侨民。而距阳泉城仅6公里的狮脑山主峰1160米,占据了狮脑山,就可居高临下控制阳泉,卡住正太铁路的咽喉。
狮脑山战斗是百团大战第一场大规模战斗,“目的是牵制日军,掩护破袭正太铁路的军民。”385旅旅长陈锡联回忆。
8月20日当晚,阳泉下起瓢泼大雨。769团和14团约4000人,在消灭了附近西峪村矿警队后占领狮脑山,并在山上连夜构筑简易工事。
桃河,一条东西横贯阳泉的河流,如今已是阳泉市的标志性景区,许多市民在这里健身跑步。
但在1940年8月21日凌晨,数百名日本兵从桃河河滩出发,向狮脑山发起进攻。14团团长孔庆德用迫击炮反击,打退了这次进攻。
15时许,150多名日本兵绕道狮脑山右侧,欲迂回夹击八路军。但日军死伤40多人,仍未攻下狮脑山。
769团团长郑国仲回忆,八路军敌工干部在鬼子尸体上,贴上“侵略者的下场”的标语,让当地老乡抬进阳泉。
23日清晨,驻守阳泉的日军第4独立混成旅团长片山省太郎把日本侨民武装起来,800余人在20架飞机掩护下,向狮脑山发起进攻。
14团团长孔庆德说,当时日军还释放了毒气弹,“防御工事被炸毁后,我们只能靠弹坑做掩体。”
至8月26日,为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与日军决战,鏖战七昼夜的769团和14团主动撤出狮脑山。此战共毙伤日军400余人。
作为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要战斗,彭德怀赞扬“守卫狮脑山的部队英勇顽强”。
如今,为铭记这场战斗,当地政府在狮脑山主峰上建起百团大战纪念碑,彭真和徐向前亲笔题词。
破袭
不留一根铁轨枕木
当阳泉的日军被牵制在狮脑山时,8月25日,129师控制了正太铁路西段。
刘伯承下令抓紧破路。
刘振魁对记者清晰背诵出当时的战斗口号,“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根电杆”、“让敌人用脚同我们赛跑”、“让敌人用牛驴搬炮弹大炮”。
129师385旅独立1团的士兵宋吉庚的任务,便是在山西武乡县一带破袭铁路。
“就是掀铁轨。”宋吉庚说,这一年他14岁,每次破袭铁路都在夜间,有战友巡逻看守,他和其他战友,找到铁轨的焊接口,卸螺丝,拆铁轨。
宋吉庚说,卸下来的铁轨会被拉到后方兵工厂炼钢,再造手榴弹和地雷,“我们撬开铁轨,日本人重新铺,他们铺,我们再撬。”
如今,在百团大战纪念馆内,仍然留存着几枚八路军使用的手榴弹,这些手榴弹均产自黄崖洞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大部分就是铁轨制造的。”赵延庆说。
八路军总部也向各参战部队下发了《关于百团大战破坏战术之一般指示》,对铁路、车站和附属设施采取搬拆、爆破、火烧、水淹的方法。
许多铁路沿线的民众、民兵和铁路员工,也参与到破路行动中。
从8月20日至9月10日的20天时间,正太铁路沿线晚上全是枕木燃烧的火光,白天烟雾弥漫,被日军视为命脉的“钢铁封锁线”瘫痪了。
如今,山西阳泉市百团大战纪念馆内,一张陈列的黑白照片记录了当年抗战军民破袭铁路的场面,十几名军民在夜色中掀掉铁轨和枕木。
日军在《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中记载:“总司令朱德部署的所谓百团大战,一起向我交通线与生产基地实施奇袭。在袭击正太线及北同蒲线警备部队同时,并破坏、爆破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奇袭完全出乎我军预料,损失甚大,恢复需要相当时间与大量资财。”
为扩大战果,八路军开始向铁路沿线的据点发起进攻。
反扫荡
八路军浴血关家垴
“百团大战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反扫荡作战”,赵延庆说。
据《文史参考》2010年报道,1940年10月份,针对交通破袭战,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约6000名群众遇害。八路军下达了反扫荡作战任务,各地军民坚壁清野,转战于崇山峻岭间。
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一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黄土高坡村落,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而75年前,这里曾爆发一场大战。
1940年10月底,日军冈崎支队500多人袭扰黄崖洞兵工厂,占领了关家垴。其随即被八路军385旅、386旅和新编第10旅等两万多人包围。10月29日,彭德怀来到武乡县蟠龙镇石门村的129师师部,要求攻下关家垴。
刘振魁对新京报记者说,这一仗,师长刘伯承亲自在前线指挥。
关家垴虽只是一个小山岗,但北面是断崖陡壁,东西是陡坡,易守难攻。
10月30日凌晨,八路军特务团发起攻击。
透过师长的单筒望远镜,刘振魁看到进攻的士兵们前赴后继地倒下,“鬼子非常狡猾,挖的全是单兵工事。每个工事里只有一人,还有备用工事,很不利于我们围歼。师长心急如焚。”
负责进攻的386旅旅长陈赓按捺不住,他提出,“地形对我十分不利,打下去,代价太大,是否另选有利地形打伏击?”此建议遭亲自坐镇指挥的彭德怀反对,“就是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
刘伯承也希望部队停止攻击,另寻战机,也遭彭德怀否决。两人甚至在电话里吵起来,彭德怀要求,“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第129师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刘伯承授命769团团长郑国仲从土质斜坡挖地道,并逐渐推进至关家垴外围。
11月1日,1500多名日军增援关家垴,彭德怀命令部队停止攻击,撤出战斗。
彭德怀在回忆录中称,关家垴是其一生中记忆深刻的恶战。但刘伯承、邓小平认为,“实际上这一仗遏止了敌一个大队可以在根据地横冲直撞的局面。”
根据八路军战报,这次战斗虽然歼灭日军400多人,大队长冈崎歉受也被击毙,但八路军也伤亡惨重。
战后清点人员时,刘振魁看到挖了100多个坟堆,“一个堆里埋十个人,特别惨哪。”如今,山西阳泉的百团大战纪念碑一侧,这些百团大战阵亡士兵的名字被铭刻于黑色大理石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