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魏家余:南大理苍山守护人

大年初一早晨8时,云南大理苍山还笼罩在云雾中,穿着黄色马褂的苍山保洁员魏家余和同事们从洗马潭坐上大索道,来到最高海拔3966米的旅游栈道,冒着刺骨的寒风,在白雪皑皑的山麓上开始了一天的保洁工作。

CgoOEl0OGpGAHcg5AACM1c90HBM121.jpg

大年初一早晨8时,云南大理苍山还笼罩在云雾中,穿着黄色马褂的苍山保洁员魏家余和同事们从洗马潭坐上大索道,来到最高海拔3966米的旅游栈道,冒着刺骨的寒风,在白雪皑皑的山麓上开始了一天的保洁工作。

“飞来碧落千年雪,点破苍山六月寒。”明代著名书法家吴懋描绘的正是美丽壮观的大理苍山十九峰,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峰形成了万古不变的第四纪冰川奇观和漫天飞舞的苍山雪,与山脚下的洱海一起组成了相映相和的绝世美景。

“请让一哈!”带着浓重大理方言的声音在身旁响起,记者忙侧身让开,只见一位挑着塑料桶的保洁员站在面前,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黄色马褂里面穿着已呈暗绿色的迷彩服。他刚在海拔3920米高处清扫了厕所,又挑了满满的两桶垃圾前往栈道下端的索道站。“谢谢嘎!”他对记者笑了一下,双手握住扁担上的绳索,小心地踩着积满冰雪的栈道台阶往下走,很快消失在风雪之中。

在冰雪美景之中,不时可见黄色马褂的身影,他们或清扫栈道上的积雪,或弯腰捡拾雪地上的垃圾,或在清扫地面结冰的厕所,或是挑着垃圾匆匆而过。他们走过去后,绵延曲折的栈道上只有茫茫白雪。

在空气稀薄的苍山雪域,“黄马褂”们是如何坚持工作的呢?当天傍晚,记者在苍山脚下索道站找到了“黄马褂”魏家余,他是“黄马褂”的头儿,刚收工下山。魏家余有张消瘦黝黑的脸,说话干脆有力。

“一定要保护好苍山!苍山是我们大理的宝贝,要留给子孙后代!”魏家余说。2011年苍山洗马潭索道建成,他就成为苍山保洁员,还当了16名保洁员的小组长。“黄马褂”最小39岁,最大60岁,原来都是山下的村民。他们每天早晨8时乘索道上山,下午6时下山,中午就在山上吃盒饭。苍山上冬春冰雪覆盖,夏秋风雨交加,他们天天上山,风雪无阻。

“冰雪寒风不算什么,麻烦的是在雪地上捡垃圾。”魏家余讲述了他和同事历险的故事。2014年12月,在苍山栈道3号平台旁,魏家余看到四五米外的雪地里有一个游客丢弃的饮料瓶,就走进膝盖深的雪地去捡瓶子,没走几步,突然就陷进一个齐腰深的雪坑,动弹不得。同事赶来后用扁担把他拉了出来,他还不放弃,又连滚带爬地绕过雪坑捡回了饮料瓶。不仅在冰雪季节,在盛夏时节也有危险。2014年6月,59岁的保洁员杨园松跨出栈道栏杆,拉住树枝去捡游客丢在树上的饮料瓶,不料树枝折断,杨园松顿时摔下3米高的岩坎,幸亏他落地时双手撑住身子,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大年初四下午,记者又和魏家余通了电话,他正在忙着运垃圾下山。春节期间他们更忙了,每天上山游客3000多人,山上的垃圾也从平时的10多袋猛增到60袋。他说山上的风雪更大了,吹起来的雪花蒙住了人脸。“为苍山保洁,我干着高兴!干着有价值!我要干到干不动为止!”魏家余语气坚定。

听着魏家余的话,记者仿佛看到了“黄马褂们”与他们守护的翠丽雄伟的苍山映为一体,成为一道“云气开成银色界,天工斫出点苍山”的壮丽风景。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村支书劳累过度病倒,村民集资救治“就是讨饭也要把他救回来”    下一篇 余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