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范瀚理:驻村 驻心

  从初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的“外乡人”,到今天村民嘴里那一声亲切的“小范书记”,已是范瀚理在乌拉特前旗苏独仑镇苏独仑村驻村的第三个年头。一路走来,微信运动上累计的19710084步记录了他用脚丈量的每一寸民心。在时光的步履交替间,一个贫困村落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62户贫困家庭挣脱了最后的桎梏,1000亩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土质改良运动递次推进,一座现代远程教育大院为农村党员群众搭建起了“家门口...

  从初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的“外乡人”,到今天村民嘴里那一声亲切的“小范书记”,已是范瀚理在乌拉特前旗苏独仑镇苏独仑村驻村的第三个年头。一路走来,微信运动上累计的19710084步记录了他用脚丈量的每一寸民心。在时光的步履交替间,一个贫困村落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62户贫困家庭挣脱了最后的桎梏,1000亩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土质改良运动递次推进,一座现代远程教育大院为农村党员群众搭建起了“家门口的课堂”……范瀚理带着“不落下一个人”期许,一身土、一脚泥,走进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驻进了乡亲们的心里。

   产学研用相融合,解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

范瀚理与内蒙古河套学院郝水源教授于苏独仑村“向日癸”品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进行交流。

苏独仑村利用土壤环境智慧监管技术,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EC值进行准确监测后上传到手机APP平台,并对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视频采集,实现生产全过程智慧监控。

  苏独仑村土地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水利条件和悠久的向日葵种植历史,但土壤生态较差,土地盐碱化严重直接影响了农业种植效益,土地产出相对较低,农产品质量层次不齐,农业科技知识短缺是一块急需补上的短板。缺什么,就要补什么。范瀚理在充分了解情况后,马上行动,与河套学院、内蒙古际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订科技服务框架协议,建立了1000亩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全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科技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土壤环境智慧监管系统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EC值进行准确监测,供农户与研究人员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农情研判,由此“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企业提供科技服务+能人带头示范种植”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了解锁苏独仑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曾经“可望不可及”的科技普及直接从电视上搬到了田间地头。

  “我们经常讲‘产学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听起来高大上,做起来却摸不着头脑。把这些新颖的提法说成农民群众听得明明白白的话,做成实实在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事情,才是我们应该要做的工作。”范瀚理说道。

   “家门口的课堂”,让政策甘霖滴灌贫瘠的土壤

苏独仑村“板凳讲习所”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为农村党员群众解读脱贫攻坚政策。2019年,范瀚理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打造了1100平方米的党员远程教育大院,让原来的“板凳课堂”有了实体依托,实现规范化运行。

  苏独仑村精神文化氛围不浓、富民项目较少,村干部创新发展理念不强,党组织活动常态化开展难,这都是制约村级发展的主要因素。找准病根后,范瀚理与村“两委”共同谋划,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开出了“强化党建引领,持续规范党组织生活,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盘好用活文化活动场所,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拔掉贫困群众思想‘穷根’”的精准良方。由于农村党员群众文化基础薄弱,“照本宣科”式解读政策、“平铺直叙”式堆砌文字在传递政策入脑入心方面收效甚微。范瀚理便盘算着组建一支政策宣讲攻坚队,最终从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致富能人、道德模中确定15名文艺骨干组建了“乡音宣讲团”,通过二人台呱嘴、独唱、快板、山曲等喜闻乐见方式传唱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并把“讲习课堂”搬到在村、社小卖部及村头集聚点,老百姓只要搬来一张小板凳,宣讲员就能撸起袖子马上开讲。现“板凳课堂”已经覆盖了全村3个村民小组,累计开展脱贫攻坚宣讲60多场,受众2000余人。2019年,范瀚理通过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对苏独村旧戏院进行了彻底翻修,打造了1100平方米的党员远程教育大院,让原来的“板凳课堂”有了实体依托,从此走上规范化运行轨道。

   脚量民情心贴心,当好最难做的“官”

  “不管是开展精准扶贫,还是推动乡村振兴,我们都不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想当然’的观点,而是要将自己置身于农民群众,用心体会他们的贫困与忧虑,才能真正找准适合他们的发展道路。”这是范瀚理写在民情日记里的一段话。

  范瀚理到苏独仑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对全村68户贫困户开展走访调研,一家家跑,一家家自我介绍,一家家留下联系方式,历时一个多月,才终于摸清了村子的基本情况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范瀚理认识到给钱给物只能帮助贫困群众一阵子,必须要发挥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脱贫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脱贫信心,量身打造脱贫方案,才能实现幸福一辈子。按照“量体裁衣”的原则,范瀚理为贫苦户“量身”制定了脱贫措施,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推荐合适岗位、给予优惠政策,实实在在让困难群众尝到好日子的甜头,焕发对美好生活的内发自觉性。范瀚理说,“最难当的官是村官,但只要能够一心为民,又有何难可惧!”这便是,为民之花盛开,幸福自然而来。(乌拉特前旗苏独仑镇 赵芃)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陶勇医生出门诊了!他和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下一篇 裴春亮:勤劳实干的“傻子干部”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