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贫困户梁存新的脱贫致富之路

  回顾奔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这些年,梁存新感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干部的真帮实扶,让我的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改变了贫困现状,逐渐走上致富之路”。说这话时,他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同时也流露出增收致富的满足感和踏实感。  梁存新是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巴彦淖日嘎查的牧民,2008年,他响应移民搬迁政策,搬迁到巴彦浩特镇巴彦霍德嘎查居住。从搞养殖的牧民转变为种温棚的农民,面对产业转型,...

  回顾奔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这些年,梁存新感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干部的真帮实扶,让我的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改变了贫困现状,逐渐走上致富之路”。说这话时,他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同时也流露出增收致富的满足感和踏实感。

  梁存新是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巴彦淖日嘎查的牧民,2008年,他响应移民搬迁政策,搬迁到巴彦浩特镇巴彦霍德嘎查居住。从搞养殖的牧民转变为种温棚的农民,面对产业转型,梁存新心里没有充分的准备,也缺乏自信心。于是梁存新想着凭借过去的养殖经验,搞起了和牧业息息相关的绒毛生意。天有不测风云,没有预料到绒毛生意存在的风险,梁存新生意亏本了,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随着两个孩子陆续考上大学,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他和妻子只能靠打零工为生。

  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为梁存新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希望。2013年底,他向嘎查递交了贫困户申请书。考虑到他的家庭实际困难,经过层层审核,梁存新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了解到梁存新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家庭开支大,夫妻俩没有正式职业,特别是缺乏脱贫致富的自信心后,嘎查“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决定通过“扶贫”与“扶智”双管齐下帮扶梁存新,在一边做好扶贫政策、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宣传工作的同时,引导梁存新等贫困户依托地理环境特点发展沙产业。

  2016年以来,梁存新开始尝试生态造林,种植梭梭、花棒。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他对造林有了一套自己的经验,第一年在宗别立镇种植梭梭就成功验收,拿到了种植补贴。在嘎查“两委”和驻村干部的引领和扶持下,梁存新家庭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家庭收入也持续递增。在看到哈什哈苏木生态建设搞的热火朝天时,思路开阔,不甘贫穷的他,成立了阿左旗哈什哈苏木禅滕园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贫困户+牧户”的产业发展方式,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创新生产技术,发挥致富能人带头作用,带领贫困户稳步脱贫致富。在他的带领下,嘎查的3户贫困户都参与到了共同创业致富的行列,成功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由于哈什哈苏木属沙漠地带,造林挖苗坑成了一大难题,人工挖苗坑成本高,难度大。梁存新又开始思考怎么才能让机械挖坑达到最快速度,并且不埋沙。成功总是属于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在他不断试验创新下,他发明了一种适用于沙漠造林的带扇叶的打坑机钻头,这一发明还成功申请了专利。精准帮扶让梁存新看到了曙光,有效激发了他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避免了“等靠要”思想,让他的生活有了彻底的改变。梁存新还在规划,等种植再成熟一点,他将着手发展林下经济,采摘花棒种,养殖蜜蜂,生产天然花棒蜜.....。

  当年连走路都底气不足的梁存新,如今昂首挺胸,干劲十足,他的例子也充分说明了只要踏实肯干,一定能够拔掉穷根子,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南极长城站过除夕:围着火锅喝啤酒    下一篇 这名焊工为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他却说“失败不是坏事”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