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太行村医白春海:40年扎根山区守护村民健康

白春海刚过花甲之年,却有着长达40年的从医经验;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工作条件极其简陋,他总是尽力花最少的钱,为村民解除病痛。

CgrZE10dXaeAWZVFAACsarMstnc54.jpg

他刚过花甲之年,却有着长达40年的从医经验;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工作条件极其简陋,他总是尽力花最少的钱,为村民解除病痛;年岁渐长,甚至逐渐力不从心,他却总是不论半夜三更、刮风下雪,接到乡亲们求医的电话,就立刻骑上摩托车出发,为病人上门诊疗。他就是河北平山县西柏坡镇小山村盖家峪村卫生室医生白春海。

1968年,作为村里“赤脚医生”苗子,不到20岁白春海到平山县卫生学校学医。学习一年、县医院实习一年之后,白春海回到村里,成为一名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40个寒来暑往,他与村医这一平凡而伟大的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至今,他以妙手仁心为多少乡亲解除过病痛,早已记不清楚。令人感动的是他对村医这一平凡角色的坚守。白春海日常行医的盖家峪村、柏里村和夹峪村地处太行山区,一些村民分散在自然庄上。“一年365天,村医都肩负着像医院急诊科一样的职责。不管半夜三更,还是刮风下雨,不管身体是不是舒服、精神是不是疲惫,只要有村民找上门来,我都二话不说,立即赶到病人家里诊治。”白春海说,从医40年来,他从没有休息日,病人什么时候找上门来,他就什么时候出诊。

今年正月里,他冒雪骑摩托车到柏里村,为一名上呼吸道感染高烧不退的孩子看病。路上经过一处结冰路面时,白春海连人带车摔倒了,被甩出老远。摩托车碰坏了,万幸的是,60岁的老村医没有受大伤。“深更半夜出诊,有时候也感觉遭难,可都得硬着头皮去,因为你担负着医生的职责。”

近年来,手机逐步在山区农村普及,白春海的手机号是村民们必存的。经常,他刚刚走到田间干活,就有村民求医电话打来。放下农活,就得骑上摩托车往病人家里赶。“农村医生都不收出诊费、诊断费、注射费等,就赚点微薄的药品差价。当医生这么多年了,我从来不开大药方,给村民们拿的药都是块儿八毛钱的,不超过10块钱。”白春海告诉记者,他经常骑上摩托车跑四五里地出诊,有时给村民打一针、拿点药,赚的钱连烧油都不够;有时对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他都贴着药钱给村民诊治。

行医40年,白春海经验丰富却很谦虚:“内科、外科、儿科,虽然技术不强,但是都能看病。”但在村民看来,“白春海看不了的病,就得去县医院看。”由于长期钻研,白春海对脑血栓颇有研究。一些患脑血栓半身不遂的村民,如果住院治疗花费不菲,而经过白春海针灸、输液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下地行走,花费只不过200多块钱。村民李花林被白春海治好脑血栓10多年了,70岁的白清栓经过白春海诊治,现在也能下地行走了。

如今,白春海的女儿白素艳也女承父业,跟在父亲身边学医治病。没有惊天动地的突出业绩,白家父女却用一颗济世仁心,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赢得了村民的尊敬。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朱挺:当好春运铁路列车的“安全阀”    下一篇 追记袁贤光:永不下岗的活雷锋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