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医生”姚玉峰:攀登世界角膜移植高峰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角膜病患者大概有1000万人,角膜病盲人约有300万人,每年新增约50万人。然而,国内角膜移植还处于起步阶段,急需新知识、新技术。
1994年10月3日,姚玉峰在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读博士。在给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时任浙江医科大学校长郑树的信中,他写道:“我非常希望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尽早地拿到国内运用发挥!”他告诉校长,自己已经和导师商量要提前回国。
“姚玉峰在学生时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我们选派他这么优秀的年轻人出国留学,事实证明是对的。”回忆往事,对姚玉峰这位一流眼科专家矢志报国、惠泽百姓的事迹,郑树欣慰地对记者说,“当时我就有一个概念:姚玉峰他们这代人懂中国。我相信他学有所成后一定会回来的!”
郑树还感慨道:“我们不能等着靠人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去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
“姚玉峰回来时,国内的经济和科研条件还没现在这么好。”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对记者说,“当年,姚玉峰能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国内,我觉得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有一颗爱国的心。”
姚玉峰大学的同班同学、杭州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十多年前同样带着技术回国创业,研发的创新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第一时间把关于姚玉峰的报道转发到朋友圈,获得同行纷纷点赞。
“姚玉峰读大学时就非常刻苦。他的经历,给我们这些学子带来了信心。我相信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会愿意回到祖国。”丁列明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兼职组织员陈安莉清楚地记得,2003年,SARS流行时,她接到姚玉峰的电话。电话中姚玉峰对她说:“我对党和国家很有信心!”
原来,当时担任浙大附属医院眼科党支部书记的姚玉峰,在刚刚召开的支部会上,问党员医生护士:在祖国需要的关键时刻,大家是否愿意挺身而出上第一线,当时大家一致回答“义无反顾”,姚玉峰深受感动。
陈安莉忘不了姚玉峰给她打电话时的激动心情。后来,在和学生新党员谈话时,她经常会讲起这件往事。
6月13日下午,浙江大学召开的姚玉峰先进事迹座谈会上,邵逸夫医院护士长钱小玫回忆起19年前,姚玉峰第一天来医院报到时的情景:姚玉峰找到门诊护士长,简单介绍自己是刚来的眼科医生,请求安排一个诊室,因为有20多个病人随他而来。当时邵逸夫医院没有眼科诊室。他们就从其他医院借来了眼科的基本设施和器材,让病人安心就诊。
“姚玉峰一点架子都没有,谦和有礼。他的午饭都是下午1点以后吃,永远把患者放在第一位。”钱小玫说,“他刚来时就约法三章:只要是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都不能推掉;家里人打来电话找他时,他总是让护士长帮忙问有什么事,他还有病人走不开……他的心里、眼里只有患者。”
有一件事,让邵逸夫医院眼科的医生和护士们感慨不已。有一次,姚玉峰的女儿忘了带家中的钥匙,到医院来找他拿钥匙。看到父亲正在全神贯注地给患者看病,女儿就一直站在门诊室门口等着。护士就问她:“你怎么不直接进去拿钥匙啊?”她回答说:“我知道爸爸的脾气。他在家总是说,给病人看病时不容许有任何打扰。”
“求是精神是浙大敢为人先、民族担当风范的凝练。姚玉峰以学者,秉科学精神;以大夫,承医道操守;以国人,弘家国情怀;以党员,扬时代风范。”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说,“姚玉峰不仅是邵逸夫医院的财富、浙大医学院的楷模,更是浙大的楷模、时代的楷模。姚玉峰这样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发现、发掘更多像姚玉峰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