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扶贫娘子军
1
在巫山,很多人向我说起曲尺乡的扶贫娘子军,关于她们的事迹新华社记者、县电视台都去采访报道过。
“扶贫娘子军”!这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百度这样解释:娘子军,汉语词汇,意思是由女子组成的队伍。典故出自《旧唐书·平阳公主传》: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绍各置幕府,俱围京城,营中号曰“娘子军”。
现在,娘子军多用来比喻巾帼英雄,女强人。
我打算去曲尺乡拜访一群“女汉子”。
2019年12月18日,我们从巫山县城出发,车行30公里左右,便到了曲尺乡人民政府。同行的巫山文友赖扬明曾经在这里工作过,他向我介绍说,曲尺乡是移民搬迁乡,扶贫产业在全县有名。今年9月,曲尺乡因为巫山脆李而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赖扬明所说的产业,主要就是巫山脆李,以巫山地域命名的李子。
曲尺乡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不小。
2018年开始举办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印象李花”曲尺花海游园活动,重庆市农民水果(巫山脆李)采收运动会。巫山脆李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品种权,荣登全国李品公共区域品牌榜首,中央电视台8个频道持续两个月滚动播放巫山脆李宣传片;2018年12月25日,县委春奎书记就脆李产业发展及管护在朝阳村接受中央电视记者采访并在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中播出,时长达4分钟,进一步打响曲尺“中华”名果巫山脆李对外形象展示区和“库区最美花果之乡”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8年,曲尺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总收入7550.19万元,同比增长35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9元,同比增长11%。
曲尺乡在巫山26个乡镇、街道中排在前10位,不算穷。这是我对曲尺乡的总体印象。
2
在“老把式”乡政府院子里的角落一间接待室里,我等来了“娘子军”的首领张慧芳。
她是乡党委宣传委员,正在忙年底工作。
“哪有什么娘子军,不过是在村里艰难跋涉的7个女扶贫干部!”她的话一下子打破了我的好奇心或者说打破了我对一个词语的神秘感。
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村是龙洞村;人是一群人。
一群人有7个!除她,另外6个是陈相、吴海燕、蔡萍、陈仁凤、陈贤定、谭松燕。
2017年3月,龙洞村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乡上决定派精兵强将去驻村,思来想去,觉得张慧芳2013年参加扶贫工作至今,政绩突出,经验丰富,是指挥长的最佳人选。
很快,距离乡政府20多公里远的龙洞村新一轮脱贫攻坚领导班子搭建。指挥长张慧芳、党支部书记陈相、综合服务专干吴海燕、本土人才蔡萍。
全村61家贫困户,257人。
这两个数字对龙洞村来说是沉重而残酷的。
它们被写进统计表里,与一个人的付出分不开——陈相。
2010年6月。陈相毕业于重庆三峡水利电力学校,回乡担任龙洞村计生专干。20岁的陈相成为村委会最年轻的工作人员,也是唯一一名90后。
在基层岗位上,陈相一干就是6年。
2016年7月,前任支书辞职,乡党委任命陈相接任龙洞村支部书记一职。
作为年轻村支书的陈相,在村民眼里她还是个“嫩娃娃”。
“嫩娃娃”工作起来却不嫩!
上任之初,陈相用1个月时间,走访完全部贫困户,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全部了如指掌。她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9点回家。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做好记录。与贫困户交流沟通,给他们出谋划策,商量如何脱贫。
看到4社低保户、77岁的陈后川家庭后,陈相的心情十分难受,久久不能平静:破旧的瓦屋、伤残的双腿、残疾的老伴……老两口生活不能自理,长期靠喝豆奶粉生活。后来,她虽然帮建起了两间新房,但老两口的生活仍一直让她挂牵。于是,她主动承担起了长期为两位老人做饭的事情。
当时,她的孩子刚满1岁,繁忙的工作让她无暇顾及家庭,丈夫屡次抱怨,吵了几次,陈相也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人,好几次半夜醒来,她都忍不住偷偷流泪,可想着当初的决心,她咬咬牙关,默默给自己鼓劲。第二天又变成“女汉子”行走在村里。
除了走访,还得安抚、解释。因为低保户的评定是动态,有些群众对政策不是完全了解,经常误会,陈相就耐心说明,消除他们心中的疑惑。
这样,她和群众的距离自然拉近了。
没有人再说她“嫩”。
3
陈相的精神就是娘子军的精神。
龙洞村脱贫攻坚的队伍里有7名女队员,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们为“扶贫娘子军”。
她们在村口拿着工具测量人行便道;
她们在村里指挥修筑滑坡堡坎;
她们在村头搬运树种、禾苗;
她们在村民的家里破解住房、饮水和产业发展的难题;
春天,她们到田间地里指挥耕种;
夏天,她们跋山涉水,顶着烈日暴雨,走遍方圆6.74平方公里的土地;
秋天,她们打量窗外的收割,一片片黄叶从她们的秀发飘过;
冬天,她们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留下深一处浅一处的脚印;
她们搬桌子;
她们安网线;
她们修电脑;
她们弄资料;
……不管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她们都干。
但,她们坚强的背后却有潮水般的眼泪——
综合服务专干吴海燕,是这支扶贫军里家庭最“具体”的一位“娘子”。
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家中有瘫痪的公公,有病重的婆婆,脑瘫的女儿和一个12岁的儿子。虽然负担重、困难多,但她在脱贫攻坚中还是承担了村里的脱贫攻坚资料统计、政策落实和走访帮扶的任务。
每一天,她无论在村委会加班到深夜几点,都要赶回家,做饭、洗衣。第二天又要起早床,煮好一天的饭菜后,赶到村委会上班。村支部书记陈相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主动帮她分担工作,并劝她早点回家,把剩余的工作交给其他人做。但是她总不答应,咬牙坚持。
有一天,吴海燕正在走访贫困户。接到亲戚打来的电话,说儿子摔断了右手臂,要立即送医院救治。
挂断电话,她愣在那里,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小半会儿没说话,满眼心痛满脸纠结。这一边是脱贫攻坚任务很重,那一边是儿子突发意外受伤。都需要她呀。后来,她还是打通了小姑子的电话,请她把儿子送到医院。
直到深夜12点多,忙完工作的吴海燕才急匆匆地赶往医院,儿子躺在病床上已经睡着了。看着儿子眼角上还挂着泪珠,吴海燕终于撑不住了,跑到病房外,一阵嚎啕大哭。
4
有志不在年高。
21岁的蔡萍是一个年轻活泼的姑娘。大学毕业后作为本土人才引进,协助处理村里各项事务。
因为刚参加工作,所以她强迫自己早点进入角色。她除了负责贫困户的档案资料外,还经常走访村民,收集资料建立“一户一档”。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常常加班到深夜。后来,她在村委会的一间空房子内搭建了一个小床。下面用纸板铺好当垫子,上面支一个单人帐篷。每当看到她疲惫不堪后睡在小床上,大家就问她,睡得香吗?她总是笑着说,这床可好呢,一倒下就能睡着。
蔡萍的父亲是哨路的老支书,2010年因为脑梗塞无法再为乡亲做事,只好在家养病。9年了,病情有所好转,但他衣食起居都不能完全自理,靠蔡萍的妈妈照顾。
有一年冬天,下班后天就要黑了。县里来通知要求开会,宣传委员张慧芳受乡党委派遣进城,蔡萍在乡上办完事,说想搭一段“顺风车”回村里。进城的公路并不完全通过蔡萍要回去的地方。大约还有几公里,蔡萍就下车了。张慧芳问她,你怎么回去?她说:“爸爸要来接我”。
此时,张慧芳发现,车窗外寒风呼啦啦地吹,夜色笼罩苍茫大地。一个黑影孤零零地在公路上行走......
她爸爸怎么可能来接她?!
她一定是步行独自回家!
当张慧芳向我讲述上面这个故事时,我无法估量这个姑娘内心是多么强大。
“这里是山区,说不清的状况很多。我们三五个女人在一起开展工作。为的是相互有个帮衬、照顾。”张慧芳的话一点没错。
“娘子军”的足迹遍布龙洞村每个角落。包括陈后川的饭、向昌明的病、五保户的房等等,都成了她们心中的牵挂。
5
这一次,我并没有见到陈相。
张慧芳说,陈相今天不在村里,去万州了。
她去万州不是游山玩水,不是走亲访友。她是去帮助老百姓考察大雁养殖项目。
2018年,陈相在巫山抱龙镇开现场会,发现大雁养殖很有经济收入,回来后她带头养殖,万州一位叫余晓兰的朋友,听说她养大雁是为了帮老百姓脱贫致富,毅然决定帮她销售300只。
陈相经常忙起来深夜才回家,有时几天也不回家。为了不耽误工作,陈相只得把刚满2岁的女儿寄在奶奶家,老人帮忙照看。
有一次,整理村里扶贫资料,她们连续一周吃住在村上。周末,她让丈夫把女儿送到村委会,让她看看。谁知道,孩子一看到妈妈,就趴在她身上,半天也不下来,就怕妈妈再也不理她了。嘴里还一直说:妈妈,我乖,不要走了......
“娘子军”中,妇女主任陈仁凤年龄最大,54岁。她既是“后勤部长”,也是“思想委员”。她是土生土长的龙洞村人,当妇女主任六、七年,对村里情况十分熟悉。村里不清楚的情况,一问她,总能告诉你,简直就像一个“移动资料库”。她性格直爽,是个热心肠,每当村民有困难或矛盾纠纷时,她都主动站出来做调解。
村民李先翠原来家境还不错。从她丈夫去世,家庭状况开始变坏。她希望被纳入建卡贫困户中。但由于条件不符合没被纳入,她就经常找村里。陈仁凤听说后,多次到李先翠家中做工作:“虽然你暂时还没被纳入建卡贫困户,但有困难我们一定帮你解决,该享受的政策一定让你享受到。”
在陈仁凤的帮助下,李先翠的一个残疾儿子享受了低保,还发展了5亩脆李,她们一家住上了新房,有了经济来源。
还有个队员谭松燕,因为膝盖有问题,无法走家入户,只有留在办公室,守“大本营”,接待来访,处理资料,上传下达。
6
脆李和纽荷尔是巫山的两大特产。
龙洞村制定了“农业旅游”的脱贫道路。但问题来了,不少村民对种植脆李和纽荷尔并不感兴趣。
不少村民觉得,种啥子不是种,豌豆、胡豆、玉米、土豆、红苕都一样。一方面他们不晓得这两者带来的经济效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当时大家还没看到成功的案例。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娘子军”多次到县里去申请农委的专家下乡指导,同时还号召村里的党员当上了第一批种植脆李和纽荷尔的“小白鼠”。
如何让大家感受到种植经济作物能够实打实增加收入?
张慧芳在思考......
陈相也在思考......
“娘子军”都在思考......
“如果换种脆李和纽荷尔后,10亩地差不多一年能收入5、6万元,如果是种土豆红苕这些,收入会有那么高吗?”她们一天到晚给村民做动员工作。
2017年底,陈闲兴主动找到陈相,希望发展脆李产业。陈闲兴是村里的贫困户,因为家穷,妻子跟他离了婚,两个孩子正在读书,他根本无法外出务工。按照相关扶持政策,村里为他免费提供了脆李苗,并安排黄亿林作为他的技术指导人。
不过,陈闲兴只种植了2亩脆李,脆李第一次挂果,因为产量不高,除去运输成本,卖给经销商并不划算。在一次上门走访中,陈相了解到陈闲兴的困难后,主动将脆李求购的消息发布在自己的朋友圈,没想到,不到一天时间,她就接到了三笔订单,其中,远在湖北的同学还以每斤12元的价格购买了10斤脆李,是经销商收购价的两倍。
这下,原本还担心脆李卖不出去的陈闲兴总算吃了“定心丸”。陈闲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脆李第一次挂果,按亩产3000斤计算,除去成本,他一年能挣上3万余元。
为了说服村民种脆李和纽荷尔,为了给每一个种植户规划,为了给艰难行走的龙洞村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娘子军”承受了数倍于别人的压力。
作为指挥长的张慧芳多次累倒在现场,几次被紧急送到万州医院治疗,耳朵突发性失聪。因为没休息好,鼓膜增厚,甲状腺炎等病现在还纠缠着她。
记得有一次,她正在忙,突然表哥打来电话说:“明天你爸爸嫁女,莫忘了哟。”
啊!妹妹结婚,我怎么不知道?
她马上给父亲打电话,原来一个月前,父亲给她打电话说过这个事情,“你妹妹下个月结婚,记到哟。”但是张慧芳因为忙,根本没听清楚,回答一声有事,有事,就把电话挂了。
“幸好表哥打来电话,不然我不知道以后怎么给妹妹解释。”张慧芳一边摇头一边无可奈何地笑了一下。
7
最让“娘子军”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是一次“车祸”。
2017年9月,张慧芳、陈相和其他几个“娘子军”到龙洞村最远的地方看望几个贫困户,走访、交流、沟通、整理资料后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她们还没吃晚饭,饿着肚子,在车上疲倦不堪。
但是还得回去,她们只有壮着胆子,摸黑开车行驶在弯曲狭窄的村道上。突然,“哐当”一声,车身一歪,不动了。
怎么回事?下车一看,原来车子掉到排水沟里了,搁在路沿上动弹不得。深更半夜的,怎么办?几个女人撸起袖子,想把小车抬出水沟,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还是没把车子抬起来。
这里是个转弯处,又是机耕道,车子是张慧芳开的,她才拿到驾照不久,还是“新手”。
车子抬不起来,大家都没经验。
脚趴手软,车子熄火,四周顿时一片漆黑……她们又累又饿又恐惧,瘫坐在地上。
这时,张慧芳掏出手机给乡党委书记打电话说:“书记,我申请不干了!实在太难了……”话没说完,她就稀里哗啦地哭了起来。其余几个女人也想到对各自家庭的愧疚,连续透支体力,各种委屈齐涌心头,平日里的“女汉子”突然相互抱头痛哭。
……
你生活在城市,也许不了解农村的艰苦,你没有干过基层工作,你不知道需要多少眼泪才能谱写别人的幸福。
在龙洞村,包括指挥长、副指挥长、支书、综合服务专干、妇女主任、本土人才、图书管理员,都是女同志,是一支名符其实的“娘子军”。
一路艰辛他们还是挺过来了,龙洞村在她们的苦干、实干精神的带领下,2019年全村实现了脱贫摘帽。
她们用泪水、坚强书写了龙洞村的脱贫攻坚史。
她们用无私、奉献完成了龙洞村的华丽转身。
她们用真情实感的为民情怀诠释了“娘子军”的新时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