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23年间,他迈着残腿走遍100多个村组放映11000多场电影

在20多年的放映生涯中,马恭志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他曾从摩托车上甩出去,差点摔下十几米深的悬崖;他曾推着放映设备,连人带车一起掉进冰冻的池塘;他曾在四周都是坟墓,到处飞舞着蝙蝠和蚊蝇的破庙里,用银幕做帐篷过夜;他还曾在初夏的夜里,与毒蛇同行……

马恭志,湖南省永兴县柏林镇人,自1988年以来,他迈着残疾的双腿,挑着超过自己体重的放映设备,走遍了100多个村组,累计行程20多万公里,放映11000多场次电影,观众250多万人次。

20多万公里——细算一下,平均每天30余公里;23年——这是他从事这一工作的时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虔诚地坚守在放映机旁;11000多场——是他为群众放映电影的场数,平均每年500场;250多万人次——相当于永兴全县人口总数的4倍;4500多张幻灯片——是他在为群众送去好电影之外奉献的另一份文化大餐。

不管刮风下雨都会让大家准时看上电影

“我老婆生女儿的时候我不在身边,我在邻村放电影。老婆生完孩子见到我泪流满面:‘人家都能请产假,你为什么不能?’。”马恭志回忆18年前女儿降生的情景,显得有几分激动。

这个走村串乡为邻里乡亲放了23年电影的农村放映员,身高只有1.42米,洗得发黄的白衬衣扎在快提到胸襟的长裤里。马恭志5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双腿弯曲,这个残疾青年却从15岁起就挑起重达百斤的电影放映设备,在母亲的陪伴下,开始了翻山越岭的放电影生涯。

在20多年的放映生涯中,马恭志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他曾从摩托车上甩出去,差点摔下十几米深的悬崖;他曾推着放映设备,连人带车一起掉进冰冻的池塘;他曾在四周都是坟墓,到处飞舞着蝙蝠和蚊蝇的破庙里,用银幕做帐篷过夜;他还曾在初夏的夜里,与毒蛇同行……

乡亲们说,别看“老马”腿脚不方便,但只要他答应了别人,不管刮风下雨,都会让人家准时看上电影。

文明风尚的传播者

马恭志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电影放映员,还是一名热情于政策法律和文明风尚的义务宣传员。为了提高电影放映水平,只有初中文化的马恭志通过自学拿到了电影放映技术最高的甲级资质。为了提高幻灯片制作和普通话水平,他还边工作边自学,取得了中文大专文凭。在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时,他制作了《网络妈妈》《法官妈妈》走进学校,教育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学生。

一次,马恭志得知,口泉村一户陈姓人家的5个儿子不愿赡养老人。他非常生气,编了一首打油诗:“口泉有个老太婆,年纪已经八十多,儿媳嫌老不愿养,三餐茶饭没人管,观众朋友评一评,这样欺老行不行。”他把打油诗做成幻灯片,到陈家门口与电影《婆媳之间》一起播放。陈家儿子和媳妇看了后,羞愧难当,承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

针对当地农民群众的需求,他自制了一组《科学养鱼》《优质烤烟的栽培方法》幻灯片播放,既实用又有效。永兴县柏林镇草堂村村民马光荣,以前每年都会因鱼“发瘟”而造成亏损。自从看到马恭志送“科技电影”中所提出的“水质养分”概念后,马光荣才知道:要在水面上养鸭,这样,在把水“搅活”的同时还可增加养分;要给鱼打预防针,一尾鱼一尾鱼地打。这些养鱼方法村民们以前闻所未闻,但照做之后,马光荣的鱼“发瘟”的现象再没有出现过。马光荣说,学到马恭志送来的养鱼技术后,鱼的产量由先前的25公斤/亩提高到了现在的150公斤/亩。如今,马光荣成了全村最大的养鱼专业户。

这些年来,马恭志共制作幻灯图片4500多张,深受群众欢迎。如今,马恭志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可亲可敬的“马老师”;在乡亲们眼中,他却是邻里之间的“马调解员”、农业科技的“马指导员”和文明和尚的“马宣传员”;而他自己却说,我要为乡亲们放更多更好的电影。

农村文化的守望者

在农村电影事业受电视、网络等文化产品冲击而衰落之时,马恭志采用规模放映法,承包了除柏林镇之外的其他5个乡镇的电影放映,尽可能减少成本,增加效益,使观看的群众增至11万人。但是,对于学校孩子们的需求,他却从未含糊,他每个学期坚持为柏林镇的每个学校义务放两次电影。每次放电影,学生都围在他的身边,他成为学生心中最受欢迎的人物,学校的老师都亲切地叫他“老马”。

为了纪念建党90周年,今年,马恭志特意举办了一次全县中小学生红色电影观后感征文活动,将收到的1200多件征文,评选编辑成册《还想看电影》,并向入选书稿的学生赠送了这本书。“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马恭志说,这书是对孩子的鼓励,也是“红色精神”的传承。

为了守住自己喜爱的这片天地,马恭志通过深思,探索出了一条“以影养影”的发展之路:在做好放映工作之外,开设洞口、太和两个流动电影放映小厅,在柏林中心城镇开设多功能影视厅、经典影片回放厅、VCD影碟出租厅,满足群众多层次的电影娱乐文化需求。这样一来,马恭志的电影放映事业“活”了,不仅能够依靠电影放映维持生活,甚至可以运用手中的“活钱”,为边远地区的农民免费放映影片。现在的马恭志又当起了“乡村电影拍客”,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拍下农村电影生活中真挚画面,并把它搬进电影银幕上,让乡亲们过一把“电影明星”的瘾。

“现在女儿的工作国家给解决了,又收了两个放电影的徒弟,我自己还当选了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算是物质和精神双丰收啦。”说起最近的日子,影痴马恭志笑容满面。最让他得意和欣慰的是,他的放映事业有了接班人,女儿马电影说:“只要乡亲们有需要,我随时准备接过爸爸手中的放映机,快乐无悔地放下去!”

马恭志梦萦多年的梦想就是建一个乡村电影放映中心,让村民们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能在一个安静舒适的场所享受电影带来的快乐。

“我会为乡亲们放一辈子电影”,在马恭志主编的《还想看电影》一书的扉页上,他为记者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算是赠言,也是承诺吧”,马恭志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我们依旧在:他们不是医生,但他们从未停工    下一篇 李光:用无声的行动诠释对党无限忠诚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